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可穿戴电子设备辐射会致癌吗?

已有 8318 次阅读 2015-3-22 22:41 |个人分类:可穿戴电子设备|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癌症, 电磁辐射, 可穿戴电子设备

                 可穿戴电子设备辐射致癌

                                 都世民

参考消息网2015322日报道 美报称,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怀疑,长时间贴近身体使用辐射剂量很低的手机会导致脑瘤、癌症、扰乱血流节律,并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关于可穿戴电子设备究竟会对健康产生何种影响,迄今并没有权威的研究,但我们不妨通过手机辐射的现有研究来稍作推测。

可穿戴电子设备引发什么样争论?

什么是可穿戴电子设备?这是指人们随身配带的电子化、网络化设备,是近几年来开发并投入市场的新型电子日常用品,如手表(Apple Watch)、手环、扬声器等。有迹象表明,将来衣服、帽子都可能附加这种电子设备功能。谷歌眼镜被认为开创了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先河。苹果、三星联想、华为、中兴、索尼、HTC等促使可穿戴设备迅速走红。与去年相比,可穿戴电子设备“雨后春笋”之势。可穿戴电子设备功能,目前限于信息提醒、音乐、运动记录、健康状况以及睡眠监测等,而一些功能还需要依赖手机平台才能实现。手表(Apple Watch两项功能是便携式查询和实时提醒。

这类商品上市后,引发了争论:

一是这类商品是科技创新还是多功能延伸,有没有发展前景?

二是这类商品电子化和网络化后,因该设备内置有包括GPSUV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日光紫外线水平)在内的许多传感器。还有数据交换和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的传感器。

三是电池设备长时间贴近身体对人体有无危害?

这类商品有无创新内容,应该说有创新的技术含量,就从传感器的小型化、微型化,天线的共形化,是有创新技术含量,特别是纳米材料、纳米技术的应用,天线柔软化,用于可穿戴电子衣服,这是创新,不是多功能延伸。Apple Watch有没有发展前景?业内人士指出,Apple Watch这一变革性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推出,将引导移动生活方式的转变,其中便是使得人们的出行旅游提升到新的水平。也有人认为可穿戴电子设备或许会迎来自己消失的一天,没有发展前景。

这类商品上市后,引发了争论:一是这类商品是科技创新还是多功能延伸,有没有发展前景?二是这类商品电子化和网络化后,因它内含多种传感器,如数据传输等。这种传感器有天线辐射电磁波功能,尽管其辐射功率小,它与人体零距离,其辐射会进入人体,对人体有无危害?就出现争论。这一争论已经几十年之久,尚无定论。这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市场化后必然再次引发争论也就不足为怪!

关于这类电子设备对人体的影响,各方面人士说法不一。电磁辐射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二是对人的健康的影响。无论在科技界和社会上都广受关注,又充满争议。诸多专家的结论是尚无定论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所进行相关研究这一研究机构汇聚了来自14个国家的31名科学家。2011年该机构总结称,手机“或可致癌”,手机可能与用于干洗的某些化学成分以及杀虫剂一样有害。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称,设备越是远离头部,危害就越小,因此用手机发短信或上网的危害远比将手机贴在头部打电话要小得多。

为什么说设备越是远离头部,危害就越小?这是因为辐射源离被辐照的人体的辐射强度随距离增加而快速衰减,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与辐射强度、受照人体部位及成份、人体免疫功能等多因素有关。

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肿瘤及流行病学专家伦纳特·哈德尔带领的欧洲研究小组研究认为,长时间接听手机或无绳电话座机,会使罹患某些脑癌的风险增加三倍。

由手机公司或商贸集团赞助的研究,他们是开发和推销这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一方,其言论大都认为没有危害,维护己方利益。例如,

医学博士约瑟夫·梅尔科拉认为:只要可穿戴设备没有内置3G连接,那么即便对人体有危害,也是非常微小的。“实际上辐射来自手机的3G网络连接,因此智能手环和苹果手表这样的设备应该没有问题,”梅尔科拉说,“如果你佩戴内置蜂窝式无线通信芯片的手表,那就相当于在手腕上戴了一部手机,这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关于电磁辐射对人的危害实际上手机生产商、手机用户、电磁辐射防护产品的厂商、市场的监管部门、检测部门、相关研究机构、国际贸易部门等,这几个方面发出的言论不会一样。手机厂商不希望对电磁辐射标识,手机用户则希望电子产品对电磁辐射标识,管理部门也希望标识。可是手环与手表的安全标准现在没有制定。即使想标识也无法进行。

讨论电磁辐射对人有没有危害,首先要讨论现有国际和我国制定的相关标准可穿戴电子设备有没有用。对电磁辐射的相关安全标准的制定是有前提条件,现在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手机情况不同。不能够照搬使用。虽然电磁辐射对人体各器官影响的研究己很多年,但过去的研究都是辐射源离人体是远场辐照,只有手机辐射是近场辐照,针对人脑辐照。现在手环与手表则不同,这种影响过去没有研究和模拟试验及分析结论。

对手机电磁辐射与癌症风险的关系已经有了大量研究,总的来说还不能证实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和单一的关联;对手机之外其他一些无线信号发射源的影响,现在相关研究还较少,也还没有证据显示它们会导致癌症等疾病。

从业内专家研究的结果和广泛调研结果,对使用者提出多项具体建议:

1.1民众尽可能少地暴露在电磁辐射下;

2.2.频繁通话时尽可能使用免手持手机

3.3. 儿童则更要减少电磁辐射的时间和次数。

4.4. 购买手机时,可以选择比吸收率低的手机;

5.5.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手机辐射的比吸收率最高限值为2w/kg

但手环与手表的安全标准现在没有制定。

为什么电磁辐射与对人体的危害至今尚无定论

电磁辐射与对人体的危害至今尚无定论因为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存在争议。分歧点是什么呢?笔者归纳如下:

1. 电磁辐射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2.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这包括使用频率、辐射功率、近/场辐射特性、辐射离人体的距离、靠近人体的部位、持续使用时间、安全标准极限门值、安全标准测试方法等。

3. 研究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有多种方式方法,哪种方法可信度高?

4.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脑部、眼睛、肾脏、生殖器官、血液、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等方面。不同研究团队研究的部位是不同的,相互看法也不相同。

5.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理的分析和验证,是单纯热效应影响,还是既有热效应,又有非热效应。相互看法也不会相同。

6.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分析模型和定量分析方法,如何通过试验验证,创建成熟的分析理论。研究者做法也不相同。

7. 对不同年龄、体质的人群如何区分?

8. 对于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包括水、空气、食物、噪声、电磁辐射等因素) 如何区分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如今有些人将尚无定论解读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无影响。显然这种解读是不对的。

9. 医学上脑癌发病原因也不很清晰,电磁辐射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影响能否自己修复,如何关联?

10. 对长期效应如何评估?如何跟踪定量分析?

笔者认为,应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使分歧逐步统一。这也与癌症发病机理及治愈方法紧密相关。

早先,电磁生物效应大多数指电磁波照射到人体后,所产生的效应归纳为两种: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其机理的解释,都看作电磁能在生物体内简单地、`静态、局部转化。这些机理的解释是在微观层面,具体内容是:因为生物组织内部有自由电荷,在交变电磁场作用下,带电粒子和正、负离子会产生宏观迁移,从而产生传导电流,引入电导率来表征。

另外,生物组织在电场作用下呈现介质特性,这可以解释为生物组织的分子中的束缚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呈现的特性。而生物组织中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还要呈现极化特性,包括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取向极化和空间电荷极化等.

正、负电荷,还会产生偶极子矩,称之为极性分子。例如水分子就是有较大偶极子矩的极性分子。而氨基酸中的氨基、酸基,核普酸中碱基和磷酸基都会产生偶极子矩。这些大分子的偶极子矩,是这些局部电磁偶极子矩的矢量和。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被电磁感应,导致偶极子矩和极化状态的改变,它会改变分子的构象。

基于上述机理,在宏观层面归结为两种: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在给定功率、频率、极化、时间的前提下,生物体内各个层次生物组织吸收的电磁能转变为热能。当此热量超过生物体新陈代谢能量时,生物体局部会产生体温上升,使生物体传热机能混乱,最终导致生物体组织破坏和死亡。

然而人体血液、脂肪、淋巴等组织的主要成份是水,水分子是高极性分子,当频率足够高时,在交变电磁场作用下的极性分子的极性变化,会跟不上交变电场变化,导致驰豫过程。当频率更高时,会产生滞后效应,导致介电损耗产生。这种机理解释,认为磁场对生物组织无影响。基于上述机理解释,电磁辐射不会产生明显体温上升。

电磁波照射到人体后产生的热效应,在业界是无争议的。但是热效应对人体健康是益还是害?是争议的研究者对中晩期癌症患者实施微波诱导发热全身热疗法。试验证明可以抑制小白鼠B16-F10肺转移黑色素瘤生长,免疫应答増强,肿瘤细胞増加速率下降。还有用微波实施对人体局部(如脑瘤)加热,来杀死癌细胞的研究。

研究者用微胶电泳的彗星检测法,来检测DNA断裂和修复,他们发现培养的人类癌细胞,对低强度(比流行健康标准能低一千多倍) 能做出反应。观察到微波能加速修复DNA潜在正效应。对于两种照射强度,发现电磁辐射对鼠肿瘤细胞可能有诘抗作用

是业外人士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微波既能致病,又能治病。

近些年来,对其机理的解释又有新的认知,蕴含着许多复杂的生物物理效应。也就是说将生命体本来具有的新陈代谢、免疫调节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等方面都考虑进来,不再把生命体看成非生命体的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考虑了新陈代谢的因素。

电磁辐射生物效应尚不可能定论,其原因是找不到电磁辐射与人体致癌之间的关联,这並不意味着电磁辐射对人体没有影响,即使有影响又搞不清楚人体运行机制,再加上人的生活环境复杂,有水污染、空气污染、食物污染、土壤污染、各种类型的电磁污染。而人生病与心理因素又有关,这是精神污染。人的生存环境可以看成一个兼容的复杂系统。

对于癌症病因,业内专家认为有三个方面: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

另外还有专家认为癌症是因为:

人的免疫功能低下;

病毒感染;

易感基因导致;

基因转移等。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因素多、难度大。随着电磁能应用的发展,作为其产品的用户的数量迅速增加,电磁辐射离人体的距离愈来愈近,电磁能辐射功率也在增加,电磁环境污染也不断增强。电磁辐射生物效应会更加受到关注。可穿戴电子设备究竟会对健康产生何种影响,需要研究。这类产品的发展前景与此问题紧密相关。出现各种声音是很正常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876465.html

上一篇:要见蓝天除雾霾 应动真格
下一篇:埋藏天线与内置天线 ----评《介质埋藏微
收藏 IP: 114.243.85.*| 热度|

2 蔡小宁 姜咏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