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评述“江明教授疾呼狠杀研究生滥发综述之风?”一文

已有 3652 次阅读 2014-9-6 19:17 |个人分类:博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综述评论文章

评述“江明教授疾呼狠杀研究生滥发综述之风?”一文

复旦大学江明院士认为:研究生广泛阅读文献本是件好事,但是以写所谓的高引用综述为目标读文献则完全背离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並指出这是新型的科研浮躁,深感忧虑.

实际上这是现行科技管理可操作性所带来的一种科研风气。因为平常考核科研人员研究节点难度大,不好操作。追求论文数量、论文发表刋物的等级、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论文被同行认知度或好评等,这些都是好操作的。再把这些指标与工资级别、职称、奖励挂钩,必然会带来正、负两方面效应。

提高影响引子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文章有创新,有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新的试验发现,必然会有人关注、引用、赞赏;另一种是有学派背景,相互关照、吹捧、炒作,提高引用次数。

笔者认江明教授作为老师对年青学子提出告诫是好意、善意,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言词表达过于尖锐,对问题阐述稍欠细微,因为科学网读者如此众多,各种年龄、各种层次、各种学科、各种经历,在看了该文后会有各种反映,正反面反映都有,这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够,再加上社会现实影响每一个人,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名利,不是所有人都一心为科研,所以对写综述评论文章这一问题应作一些细致讨论。

1.为什么写综述评论文章

(1)写综述评论文章的目的要促进自己对从事的专业涉及的范畴,有进一步和更深入的思考,从中提出问题和考虑解决的方法。

(2)为了自主把握后研究方向,为日后的研究工作做好铺垫;

(3)为了增强自己阅读中、外文文献能力和写作能力;

(4)也有人为了达到论文数量、影响因了的数量,为了保证毕业;

(5)也有人为了审稿人而写,引用"牛人"的工作;

(6)也有人为了自己导师、主管领导而写;

(7)也有人为了金钱或利益交换而写。

该写还是不该写,各人有自己的处境和选择,不能一概而论。谁能写谁不能写?谁写的好还是写的不好,自有评说。

2.综述评论文章的选题

(1)综述评论文章的选题一定要属本领域的前沿技术或新技术。宜选国内外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研究热点问题、近些年发展迅速的研究热点;要适当引用自己所在团队的已有研究论文

(2)在选题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去思考,一定要在长期、大量阅读各种期刊和文献资料基础上,才能形成主题和文章框架。

笔者认为:一开始写综述,实际上是资料汇集和整理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走马看花,要仔细阅读,分清那些问题已解决、未解决,那些问题只是发现,但机理不清楚,分析方法是否成熟,分析理论的近似条件和分析精度。在这些工作基础上逐步训练自己写作能力,可以成文。发表在档次不高的刋物上。

3.综述评论文章的几个要素

(1)综述评论文章的引言,是很难写的,尽管这部分不少论文抄来抄去,还是有不少人出错。最近我查阅超宽带天线论文,不少论文对历史叙述出错。

(2)综述评论文章也是论文,这不是单纯综述,这里指出评论是理论述评,它包括理论分析方法、计算方法的比较,指出优缺点,这项工作不是读几年研究生能胜任的工作,也是写综述评论文章最难的地方。搞电磁场、天线、微波和毫米波技术研究的人都知道,用麦克斯韦方程分析新的模型是困难的,数学功底要好,现在又多了软件模拟及各种算法,没有一定功底,没有较长时间磨练是肯定写不好综述评论文章。江明教授深感忧虑也正是在这方面。

我近来查看人工电磁材料的综述评论文章,某大学二位研究生和一位老师署名,这篇文章不像综述评论文章,文章格式、对专业了解都很不够,居然发表在天线学术年会会议录上。.

(3)综述评论文章应该有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发表过的论文。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是从事科技情报工作的,你的文章不是论文,而是技术报告。它可以供读者阅读和领导参考。

(4)综述评论文章另一难点是今后展望,没有研究实践怎能预测未来,即使文章里有,肯定是抄别人的。在这里即使你列出参考文献,这么做也是不允许的。

(5)综述评论文章要有分析方法及计算结果比较图表。要有文中叙述的各种模型比较图表,让读者一目了然,减少篇幅,满足字数要求。这是体现综述评论文章创新也是区别单纯综述和理论述评

(6)综述评论文章的参考文献的数量要相当多,应涉及理论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研究、交叉学科内容,文中要有交待,每一参考文章都要正确标注在综述评论文章内。参考文献的每一字符都要符合相关规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825543.html

上一篇: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由来
下一篇:今日中秋在哪里
收藏 IP: 111.192.69.*| 热度|

1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