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2019-04-29

已有 1938 次阅读 2019-4-29 17:21 |个人分类:科普创作|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伽莫夫, 科普名著, 宏观, 微观, 中国元素

为什么外国名著缺少中国元素?

------科普名著《从一到无穷大》的疑问与思考

都世民(Du Shimin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阅读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生物学家乔治•伽莫夫的科普名著《从一到无穷大》的疑问与思考。笔者想从不同的视角,来讨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确切的说是用联想思维和逆向思维,提岀疑问和思考。因为这本书内容广泛,只能重点讨论几个问题。另外,从科普写作的视角,讨论有关问题。

关键词:伽莫夫科普,大数,宏观,微观

 

一.引言

194612乔治•伽莫夫为他的著作写了第1版序言,196011月,他为再版又写了前言。20074月,清华大学教授刘兵授序201710月,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再次写了序言,题目是:“我的科学启蒙”。另外,书的前面部分还有这本书的读者感言摘录。不能看出这本书,与其他的书有很大的不同。这部长达半个世纪的著作,是1978,年首次传承中国,如今也有40年了。按刘兵教授说法:“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本科普名著,并未过时”按李言荣院士的说法,伽莫夫站的角度非常不一样,开启了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有天文、物理、化学、信息,哪个方面不懂,都可以从中找到对应的讲解,“激发人类的好奇心,并且带动你的兴趣,不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

二.问题的提出

对这样一部名著,要不要换一个视角?来讨论一些问题。或者说用一种逆向思维来看看这本书,有没有需要讨论的地方?从自然科学多学科的角度,怎样融合?怎样统一?难题在哪里??笔者先提出一些疑问:

·这本书为什么讲大数却不讲小数?数有多少种?

·数与时空是什么关系?怎样阐述才能让读者理解?

·为什么讲四维空间?难道空间只有四维最多吗?怎样解读四维才能让读者明白?

·生命之谜与大数有关吗?怎样解开生命之谜?

·大小宇宙中,无序是怎样变成有序?同步的构想,证明了吗?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它与相对论是在同一层面吗?

·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是什么关系?要不要统一?怎样统一?

·光速是物质相互作用的传播速度吗?在真空中这些物质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力,能产生波动吗?它们的传播速度是相同吗?怎么证明?

这本书涉及的问题很广,又是多学科,讨论起来也挺困难,文章又不能太长,只能就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三.为什么开篇讲大数?

1为什么开篇讲大数却不讲小数?数为什么有正负?数的起始点与终点是什么?材料的参数始、终点又是什么?折射率为什么也有正负?却找不到0±1折射率?

从坐标系上看数,有正、负无穷大,这标志什么?有终点吗?恆河中沙粒数不清,是无穷大。可是恆河尚多无数,那么沙粒更多,总共是多少?怎样表示才确切?

2时空里有大数吗?时空里的大数与小数是什么关系?可以相互转换吗?

3伽莫夫著作的书名是从一到无穷大,为什么没有0~1李言荣院士解读为创新,可是0~-1又该怎么解释呢?

4为什么讲复数?虚数有意义吗?复数是虚幻概念还是有实用价值?为什么只讲复数,不讲矢量?难道矢量与书中后面部分没有关系吗?在与大宇宙探测中,离不开光,光是电磁波,麦克斯韦方程都是矢量关系。在微观层面的小宇宙,细胞是用标量还是用矢量建立模型?因此讲述复数,要让读者理解,应该讲矢量关系,使文章的内容实用化,也便于理解。

5无穷大是最大吗?宇宙是无穷的吗?宇宙有边吗?时间有无穷吗?地球有寿命吗?人类有寿命吗?学科有边界吗?会无限分解吗?科学探索有终极疆域吗?

阿基米德论文《计沙法》中,提到用无穷大表示沙粒数。如果认为地球上的沙粒数是无穷大,整个宇宙恆河也尚多无数,那么沙粒数又是多少呢?又该怎么表示呢?如果用10n次方,n为无穷大时,这是不是最大数?看来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还可以改变这个数的表示方法,让它更大。

四.为什么不讲小数?

1现代炼金术最终目的是什么?最小粒子有终级吗?光子能不能一分为二?世界上的物质是不是都能用现代的炼金术将其一分为二?

2细胞的分裂有终极吗?微小粒子的碎化有没有终极?

·揭示生命之谜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研究生命现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思维模式?用化学和物理的知识就够了吗?P198

· 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关联,能搞定生命之吗?

· 体内受精与体外受精对男女性别的产生有什么影响?用染色体的概念能解释清楚吗?

· 对细胞的研究能搞清衰老吗?AI技术+纳米技术能让生命永生吗?能让人脑更聪明吗?

· 色盲与遗传的关系有统计学结果,结果靠谱吗?

· 人和机器人能通婚吗?能产生下一代吗?他们的器官脑能够互换吗?

· 讲述无序定律的目的是什么?

·无序到有序是怎么形成的?光合作用能说清楚这个问题吗?

·为什么只讲四维空间?

·四维空间的解读合理吗?

·空间的最多维数是多少?

为什么外国名著缺少中国元素?

这部名著的开篇是讲述大的数字,作家以讲述故事的方式,阐述了古代人对数字的概念和数字的表示方法。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是不一样的。文中阐述了印度数学家发明,凯撒的衙门内,古罗马,古希腊,古印度,以及西方国家的古代名家,对大数的各种观点的阐述。笔者找不到中国的元素,难道中国5000年文化对大数没有任何讨论?非也!

2500年前,《金刚波若波罗蜜经》对大数有很多讨论,寓意深刻,涉及面很广,引用经文如下:

第八品指出:“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

第十一品指出:“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如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寕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第十一品指出:“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第十六品指出:“我念过去無量阿僧衹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万億那由他诸佛。

第十八品从人眼的五种功能,谈到“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如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中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寕為多不。甚多。世尊。”经文又指出,眼睛与心的关联。相由心生。

第卅品指出:“有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塵。如意云何。是微塵衆。寕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塵衆。所以者何。佛说微塵衆。即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世尊。如來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笔者引用上述经文,其目的是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大的数字表示方法;二是宇宙空间的沙子总数。

·古代对最大数表示方法,不应该没有中国传统文化,是这位作家不了解中国统文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宣传不到位?笔者也说不清楚。[

·伽莫夫在开篇中说,古代的计数很难超过几千,因此,也就没有发明比一千更高的数位表示符号”。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他不了解中国的统文化,很早就有“億”这个表示方法。中国人表示数字是以漢字表示,它是方塊字,不是字母或符号。

              及其组合

另一种数字表示法:

      及其组合

不难看出,中国古代表示数字早就超过了  ”,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也可以找到数字的表示法:

怨郞诗

[汉]卓文君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只道是三四月,有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書無可傳,

九連环从中折断,十里長亭、我望眼欲穿。


卓文君(公元前175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 [1-2]  ,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这首诗写了13个数字,一            万。最大数字是“万”,不是“  ”

伽莫夫在开篇中说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年),公元前三世纪,大名鼎鼎的大科学家,想出了书写着巨大数字的方法,他从当时古希腊送书中,最大的数万开始,然后引出一个新的数字万万(亿),作为第2阶的单位,然后两个亿亿表示第3阶的单位,用三个亿表示第4阶的单位伽莫夫认为,在那个年代,阿基米德能够写出大的数字的方法,确实是一项伟大的发现。然而在这之前,中国古人早已发明了大的数字的表示方法

笔者引用的古代表示数字的两种形式,一是佛教经典,二是中国古代诗词。这是有据可查的。我们的祖先,表示数字和数字与实际应用中的概念,阐述的很简明,寓意也很深刻,不用费太多的笔墨,就把问题阐述得清楚。上述的13个数字表示的含义,中国人应该都明白,外国人就不一定清楚。名家要不要知道中国的古代文化?至少龙的传人,应该思考这个问题。有些名家发表的言论,为什么就缺少中国的元素?却反而说,中国没有科学,外国文化没有中国人的名字,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2019-04-20林坚在《环球时报》刋文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任重道远”,讨论了这方面问题,

http://opinion.huanqiu.com/hqpl/2019-04/14756183.html

六.数与时空

1怎样看到无穷远?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说,人的眼睛能看多远的距离?如果我们要到这个地方去,需要多少时间?这就变成了时空问题。如果宇宙是无穷的,也就是说宇宙的空间没有边界,也就是没有形状,那么时间还存在不存在?在地球上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是个近似球体,是有边界。如果人的眼睛,不借助于显微镜和望远镜,所看到的距离是有限的,是不是每个人都一样啊?不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你想过吗?

2一支烛光,我们离多远的距就看不见,我们每个人能分辨清楚多远距离的物体,其答案是不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答案又是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光,也涉及到人的眼睛的构造和运行机理,同时与环境条件有关。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应该用天人合一的观点。若用量子力学的观点很难解释清楚

3然而在大宇宙中,我们能看到无穷远吗?我们观测宇宙时几乎就是在寻找光源!寻找的光源是否就是太阳光? 我们看到的天上的星光,无法证明都是太阳光

从一侧到另一侧约为930亿光年。这是天文学家都觉得难以想象的距离。其数值大小相当于绕银河系300000圈,而太阳自诞生之日起才绕了20圈。换个说法,你能想象绕地球2000亿亿圈吗?

930亿光年,如果按照分秒计算,这930亿光年是多么大的数?这说明时空都是无穷大吗?

不难看出大与时空是有关联的伽莫夫的著作却没有说清这个关系

4)这宇宙是球体,还是方体?我们的肉眼是分不清的!如果宇宙是有边缘,它具有形状,我们才能认为宇宙有膨胀,才有可能形成宇宙的大爆炸,如果宇宙无边,没有形状,又怎么判定是膨胀了呢?这大爆炸又是怎么产生的呢?令人费解!

5)如果认为宇宙发生了大爆炸,那么爆炸之前是什么状况呢?又该怎样来解读呢?

6除非你是漂浮在太空中的宇航员,你可以超光速飞行,在那里你看到许多地球外的东西,所以才有可能看到地球怎样弯曲。可是人类又不可能离开这个宇宙,你怎么能够判别那个宇宙是直的或者是弯曲这只能是假设,因为我们没有超光速的飞行设备,我们要想到另一个星球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时空的表示方法

3伽莫夫讨论四维空间的时候,提出三维空间是以尺寸为量纲,而四维空间,是以时间为为量纲,能让读者理解四维空间吗?可是这两个量纲不是一回事,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对天文学和考古学,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用长度量纲来表示时间的长度,以此作为时空变换的根据,这是主观意志还是客观标准?笔者很难理解

考古学和天文学都是探索很早很早以前的大小宇宙,考古学是以多少亿年为单位;天文学是以多少亿光年为单位?前者表示时间,后者则表示距离,从数值上看相差很大很大,无法比较。这本身是时空差异,不是同一范畴。考古学是在微观层面取得的数据。天文学这是在宏观层面取得数据,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是不同的,这里就存在一个微观和宏观的不统一,对此没有人讨论。

4)光是粒子还是电磁波,是有争议的问题,科学家牛顿认为光是粒子,而麦克斯韦认为光是电磁波。如今认为光有粒子和波的二重性,这实际上是宏观和微观的特性合一,是在两种不同的光学装置中展示的,在同一组光学装置中,能否展示这两种特性?在人的眼睛中,光是电磁波,可是到了视网膜,却变成了微观层面,那么光是粒子还是波呢?没有人研究。没有实验证明二者都存在,有的专家用量子理论来解释宏观现象,三米以远为什么能够看见烛光,认为是量子效应,可是怎么证明?如果把它看成为电磁波,那么眼球与视网膜就构成了一个天线系统,它就能够解释人眼的很多功能。

奇怪的是,伽莫夫著作几乎看不到麦克斯韦的名字,但是从内容上看,有波长概念,以此来解释一些现象,但是在宏观微观之间的关系上,却没有讨论,一点认为,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用波长概念把宏观与微观连续起来,而爱因斯坦和量子理论之间没有链接,宏观与微观不能统一,他们有矛盾是必然的!

5光速不变的理论也是争议很久的问题。伽莫夫讨论这个问题时,认为光速就是物质相互作用的传播速度,他认为任何物体之间作用力,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对包括电的吸引力和万有引力,并且认为光速有上限,任何物体不可能超过光速运动。有的专家认为,力不可能产生波,但是交变电磁场可以产生电磁波。这里的电磁场是不可分割的。可是物理学中的4种力:

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它们的定义是不相同的。

6引力源于物体质量的相互吸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存在引力;电磁力是由粒子的电荷产生的,一个粒子可以带正电荷,或者带负电荷,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强力主要是把夸克结合在一起的力;弱力的作用是改变粒子而不对粒子产生推和拉的效应,像核聚变和核裂变这两个过程都是受弱力支配的。

伽莫夫认为这4种力在真空中是一样的。这4种力在真空中怎样证明它们是一样的呢?他们不在同一范畴,无法比较,宏观与微观的实验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进行比较。因此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是主观意识,它不是客观标准。因为真空并不是真正的“空”,在微观层面,人类知之甚少。

 

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也是想从中获得启发,书中的故事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只有多学、多思、多问,才能更深入的学习,在深入的学习当中,将受到的启发转化为创新,学习碎片式多学科的知识,需要将其交叉融合,才能有整体观念,才能对事物有更清醒的认识。如果有了创新思维,就要小心求证,用多个视角去证明创新思维的正确,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做简单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1176198.html

上一篇:为什么A.I.专家“超前”生物学家?-----四评A.I.专家库茨韦尔的预言
下一篇:脑电波里有意识吗?---多学科研讨脑电波(6)
收藏 IP: 1.91.24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