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再赴东瀛(7)---目黑公郎教授

已有 2567 次阅读 2014-4-22 13:36 |个人分类:杂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说服力, 研究所, 汶川地震, 负责人, 东京大学

目黑公郎教授是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城市基础安全工程学国际研究中心负责人。对地震防御有很广泛深入的研究。他在研究中特别强调“看现场”、“实践性”、“重要性”。他对城市防震对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独特的看法,曾出版了一本专著:《错误百出的地震对策》。

 

目黑教授确实很注意以事实为基础进行研究,提出对策,他对日本和其他国家的30多个灾害发生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也到过中国汶川地震灾区。特别是对发生在1995年1月17日凌晨5时46分的日本阪神大地震所作的调查分析,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说,目黑对神化地震后的死亡人的年龄分布、死因分布、地点分布等都作了细致的统计调查和分析,并根据这些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很有说服力。

 

在调查中发现,死亡者最高的年龄段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目黑教授问我是为什么。我说大概是因为年龄大的人反应和行动慢,体质也弱,来不及躲避。他说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造成老年人死亡比例大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住宅都比较老了,早期的建筑抗震能力差,且老年人愿意住一层,而一层楼在地震中会受到的剪力最大,破坏也最严重。此外,在20到25岁年龄组也出现一个相对死亡高值,这是因为年轻人刚参加工作,经济条件较差,往往会租用较差的房子。

 

分析还表明死86.6%的死亡地点是发生在自己家里,92%的死亡者是在6点前发生的。做这些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建筑质量问题。其他原因,如预报、通信,搜救犬、物资储备、社区和谐等问题,都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关键。目黑教授提出:要听没有听到的声音,看看不见的事实。有的奇迹可以提供新闻价值,如搜救犬发现了某处的生命存在,但不能在次要问题上花很大精力,而忘记了最重要的事。

 

基于目黑教授等学者这样的研究、分析,日本在阪神地震后,制定了抗震改建促进法,在全国范围进行抗震诊断和抗震改建,文部省还从96年开始实施学校建筑抗震改建5年计划,后又延长了两次,至今还在进行。目前日本的学校在地震发生后都可以作为避难场所。

 

有人问,在中国有大量质量不高的民房,很难全部改建,该怎么办。目黑教授对这一问题确实作过细致的研究,且有了实际成果。他针对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很快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旧房改造的现实,提出了一种100美元加固法的方式,用PP带对简易房屋进行捆绑式加固。所谓PP带,我理解就是很常见的打包带,据介绍有结实、耐磨、抗腐蚀、价低等优点,一方面在试验室进行了大量试验,取得数据后又在巴基斯坦、伊朗、爪哇等国进行了实际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使死亡人数降低90%左右。最近目黑还到过中国西藏,在拉萨也开始进行试验,并取得初步成果。

 



(原文写于2010-06-06 17:48:07 新浪博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787428.html

上一篇:写作的力量 文摘四则
下一篇:母亲的智慧 文摘三则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