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义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ngyigao

博文

分享“探秘大香格里拉”4: 梦幻香格里拉之走进“南迦巴瓦峰 精选

已有 5108 次阅读 2018-2-7 07:33 |个人分类:心得交流|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分享“探秘大香格里拉”(4):

梦幻香格里拉之走进“南迦巴瓦峰”

1.3.2走进南迦巴瓦峰地区

由于登山科学考察事业的需要,我在1982~1984年期间,多次走进南迦巴瓦峰,多次走近加拉白垒峰,亲近这里的山山水水,亲近这里的草草木木,熟悉这里的云雾风雪,特别是逐渐熟悉“雷电如火燃烧神峰”的脾气,为人与神峰的亲近慢慢开辟了通道。

在科学考察工作的同时,仍然暗暗注意把它与“蓝月亮山谷”对比。

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因此南迦巴瓦峰也是7000米级山峰中的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有许多其它传称的名字。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尤其是在雨季,很难露出真面目,所以它被称为“羞女峰”(照片45、46)。南迦巴瓦的藏语拼音是:Namjagbarwa,“Namjag”直接翻译为“雷”或“铁”,也可理解为“雷电”;“Bawa”是“燃烧”的意思,全名合起来有“雷电燃烧”之意,因此,南迦巴瓦峰有“雷电如火燃烧的神峰”(照片47)之说。南迦巴瓦峰也被称为“直刺天空的长矛',它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描述,在“门岭一战”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为形状宛如“直刺苍穹的长矛”,因此也传称它为“直刺天空的长矛”(照片48)。我认为,从南迦巴瓦峰北面眺望主峰,其陡峭的地形地貌,用直刺天空的长矛来形容也是非常符合的(照片49)。

照片45.羞女峰:峰顶被浓积云笼罩


照片46.羞女峰:透过罩在山脊的云带隐约可见峰顶

照片47.雷电如火燃烧的神峰

 

照片48.直刺天空的长矛:从南坡大本营看  

照片49.直刺天空的长矛:从色齐拉山口看

南迦巴瓦峰,位于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奔流转为由北向南流动的大拐弯的内侧,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着布拉马普特拉-雅鲁藏布江河谷溯江而上,流经它和加拉白垒峰之间,向着青藏高原腹地输送暖湿水汽,从而改变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气候与环境状况。其一,使得南迦巴瓦峰的南北两侧几乎具有相同的气候带和自然带,除了南坡最低处具有的河谷准热带季风雨林带外,其余7个气候自然带(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地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亚高山寒带灌丛草甸带、亚高山寒带草甸带和高山寒冻带)在南北两侧都有分部,且分部的高度差异不大,一般是南侧的分部高度略低(图4)。显然,它与珠穆朗玛峰南北两侧的气候自然带分部不同(见图2)。其二,使得南迦巴瓦峰常常处于云遮雾罩之中,很难见到它的真面貌。

图4.南迦巴瓦峰南北两侧气候自然带分部(彭补拙,1996)

这更给神奇的南迦巴瓦峰增添了神秘的面纱。也许,“羞女峰”的称号就因此而得名吧。

云遮雾罩难识真容

难识南迦巴瓦峰真容有两层含意。其一,由于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向折转的大拐弯处,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这里输送暖湿水汽,其水汽输送强度与夏天从长江南岸向北岸输送的水汽强度相近。如此强大的水汽输送在受到强烈的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下,往往在这里形成茫茫云海(照片50、51),带来很大的降水。与此相应,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经常云遮雾罩,很难目睹真容(照片52、53)。其二,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和特殊的水汽输送状况,使得两座山区的天气气候条件较为复杂,要认识其变化规律并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也很难,即认识其“庐山真面目”很难。

照片50.在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上的茫茫云海

照片51.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上的茫茫云海



照片52.南迦巴瓦峰(主峰和卫峰)很难见其真容

照片53.加拉白垒峰也难见其真容

1983年3月5日,我第一次来到南迦巴瓦峰南坡的大本营,这里的海拔高度是3520米。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大本营,这个季节可以经常看见珠穆朗玛峰;然而,在3月5日至16日的10多天中,这座“羞女峰”却很少露出真容,常常被云雾缭绕。根据我的观测统计,在这11天中,有9天下雪,可以见到南迦巴瓦峰的机会只有三次,每次见面的时间也不长。1984年3月16日至4月16日,我每天于08、14、20时观测南迦巴瓦峰山体被云遮蔽的情况,在96次观测中,能够看见南迦巴瓦峰的次数为25次,占百分之二十六。

在雨季,几乎不可能见到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

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都是偶尔露真容的神峰,即使在3至4月的旱季也是如此。正因为这座神峰很难见到,每当她偶尔露真容的时候,我们都会把她的真容留驻(照片54~60)。

被中国科学家评为我国最美山峰的南迦巴瓦峰,远远不是“蓝月亮山谷”可以比拟的!

照片54.南迦巴瓦峰峰顶的砧状积雨云:宛如银白色王冠(张江援拍照)

照片55.峰顶的旗云劲吹、下压,预示峰顶风速大于7级不宜登顶

照片56.蓝天白云伴峰顶,有时还有月亮陪伴

照片57.宛如女神头上的王冠

照片58.与山脊平行的云带把南迦巴瓦女神装扮德更神秘

照片59.女神头顶白色王冠,云神在空中护驾


照片60.加拉白垒峰的多彩神姿

频繁的降雪与雪崩

由于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水汽通道作用给青藏高原东南部带来巨大的降水,南

迦巴瓦峰地区的年降水量高达2000~4000毫米;而且,由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汽通道是围绕南迦巴瓦峰作了一个马蹄形的大转弯,即,首先围绕南迦巴瓦峰自东南向西北,经过山脉东侧绕向东北方向后,再转而向西,因而在南迦巴瓦峰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不大。雪后,南迦巴瓦峰更美,攀登也更危险。因此,对于亲近南迦巴瓦峰的朝山者而言,无论从南坡还是北坡亲近顶峰都必须注意高山降雪与雪崩带来的威胁。

  雪后的南迦巴瓦峰更美

 南迦巴瓦峰登山大本营雪景

目前,对于高山地区的雪崩还没有较好的预报方法。然而,研究和统计表明,

产生雪崩的条件主要有三点:第一,要有积雪的地形条件和利于积雪崩塌的陡峭地形;第二,要有大的降雪;第三,要有某种触发条件。

1984年3~4月,我在南迦巴瓦峰地区科学考察期间,为了更有效地研究人

们如何能够更安全地亲近山峰,在董建斌队友的合作下,分别在大本营和2号营地(海拔高度4950米)观测记录雪崩发生的时间和统计雪崩发生的次数,分析了雪崩与降水的关系。

南迦巴瓦峰的登山大本营位于该山峰的西南坡,海拔高度3520米,在1984

年春季攀登南迦巴瓦峰时,从登山大本营营地到其卫峰乃彭峰峰顶之间共设立了5个营地,其中,在第二号营地西北侧的喇叭口是雪崩发生最多的地方,而海拔高度4950米的第二号营地是观测喇叭口雪崩的最佳位置。

根据我的粗略统计,在南迦巴瓦峰山区,当大本营有大的降雪之后,容易出

现雪崩;尤其是在第2号营地更容易观测到喇叭口的雪崩。

例如,在1984年3月26日晚到27日晚,大本营降雪11.1毫米;1天之后,

在3月28日到29日,大本营观测到4次大的雪崩;同时,在第2号营地,新积雪深度达到20至30厘米,28日观测到4次较大的雪崩,而在29日的雪崩更为频繁,共发生45次,其中有10余次大的雪崩。

又如,1984年3月30日到4月4日之间,大本营的降雪一直不停,尤其是

在4月1日至2日的降雪量达到9.6毫米;与此相应,大本营也几乎每天都观测到了雪崩(除开4月3日以外),而在第2号营地是每天都观测到了雪崩,特别是在4月4日,也就是在4月1日至2日的大降雪之后,在喇叭口一带有9次特大雪崩,其中最大的一次发生于当日19时,估计因雪崩而产生的雪流量有25万立方米以上;另外,根据第3号营地登山队员的报告,在4月2日至3日,在第3号营地的新降雪的积雪深度达到60厘米左右。

在1984年3月27日之前,以及在4月5日之后,第2号营地没有雪崩的观

测资料,难以讨论大本营降水与雪崩发生的关系,然而,从大本营观测到的雪崩资料也能为登山者提供一些科学依据。例如,1984年3月14日,大本营降雪3毫米,1天之后,即在3月16日至17日,大本营观测到3次雪崩;3月19日至21日,大本营降雪21.3毫米,1天之后,即在3月23日至26日,大本营观测到6次雪崩;4月17日,大本营降雪6.3毫米,1天之后,即4月19日,大本营观测到两次大的雪崩。

有时,一次降雪后的短暂时间内也能出现短暂的雪崩。例如,1984年4月1

日16时30分至19时58分,大本营降雪3.8毫米,约1小时之后,大本营观测到3次小的雪崩。

总之,在大本营出现大雪1天之后和3天之内,南迦巴瓦峰山区容易出现雪

崩,尤其是在海拔高度5000米附近的喇叭口更容易出现大的雪崩。这是朝拜南迦巴瓦峰的朝山者必须警惕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南迦巴瓦峰大本营连续几天没有降水或少量降水时,不

容易出现雪崩。例如,198441016日,大本营只有不到1毫米的降水,在此期间只观测到1次小的雪崩。

长期以来,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往往与世隔绝,直到1992年之前,都是没有人问鼎的处女峰。另一方面,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都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汽通道两侧,水汽通道作用带来的山区频繁的降雪往往形成不同程度的雪崩,不利于亲近上述两座山峰。应该说,她们才是真正的与世隔绝、隐秘难近的神峰。即使现在,人们在远远地仰望她们时,都仍然怀着无比敬畏与神秘的心态啊!也许,她们铭刻于人们心目中的是一座永远敬畏的理想王国。

作者一直认为,在我们的地球村里,适当保存一些令人们敬畏的理想王国是我们亲近大香格里拉的科学内涵之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75197-1098762.html

上一篇:分享“探秘大香格里拉”(3) 梦幻香格里拉之“走进横断山脉”
下一篇:分享“探秘大香格里拉5: 梦幻香格里拉之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
收藏 IP: 111.132.221.*| 热度|

10 戎可 尤明庆 胡泽春 吴国林 高建国 张叔勇 杨正瓴 徐耀 李万春 牛凤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