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为人之道:趋利避害而不逾矩
周可真 2022-12-10 03:56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未必有圣人一样的崇高理想和境界,但是清楚地知道,既然生活在一定共同体中,就不能触碰该共同体的基本规则,所谓“不逾矩”是也;小人则没有共同体的规则意识,只是凭对利害关系的判断行事。但是不管怎样,小人到底还是淸楚利害关系的,懂得无利不为,有害躲避,和动物一样,知道趋利避害。可 ...
个人分类: 人文之思|201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良性报应必待敬
周可真 2022-12-10 03:45
报应是什么?报应其实是相互作用中的反作用形式。有作用,就必有反作用,这是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承认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凡运动都是由相互作用所构成,就不能不相信报应的普遍必然的存在。所以,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敬。待人以敬,是造成人际良性相互作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原因。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14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君子儒与小人儒
热度 3 周可真 2022-12-4 21:56
见义不为,无勇也。 何以无勇? 心中缺仁而无以见义也。 心有爱亲、爱民、爱物之仁,斯知所思所想、所言所说、所作所为之宜与不宜,所谓知善知恶是良知也。 故仁者勇之源,仁者必有勇。是以为母则刚,仁者无敌也。 今之懦弱者滔滔天下皆是,乃因于仁道澌灭,梏于耳目,溺于人欲,沉于名利,竞逐成功,以 ...
个人分类: 儒家.儒学|1781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良知来源于正信的传统信仰
热度 5 周可真 2022-10-29 17:08
如果没有正信的信仰而只信钱或权的话, 就没有良知可坚守, 也无邪恶可抵抗, 因为他们心中压根儿就没有良知了, 并且因此在他们眼里 压根儿就没有什么邪恶与善良的分别了。 良知是来源于正信的信仰, 也是传统的信仰, 这种信仰相信: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2080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道”和“理”
热度 2 周可真 2021-1-23 21:29
“道”和“理” 在汉语中,“道”和“理”原本都是独立成词,后来才合成一体称“道理”。 “道”“理”合称“道理”是从实践性上考虑,因为在实践中“道”“理”是不可分的。 人的实践行为无非是两个方面:目的和方法。 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 & ...
个人分类: 人文之思|536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饮酒与文化创新中的直觉思维
热度 3 周可真 2021-1-16 17:37
文化哲学所关注的创新,并不限于科学创新。在文化哲学看来,除了科学创新, 文化创新 还包括文学创新、艺术创新、哲学创新等等。但是,无论其具体形式如何,文化创新都同直觉思维相关,都是源于包括灵感和顿悟 在内的直觉思维。 然则,饮酒与直觉到底有何关系呢? 英语中“Instinct”一 ...
个人分类: 人文之思|4531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自由与境界
周可真 2020-10-4 01:56
今学之患: 学西学则弃自由,抑或以自由为任性,甚或恣情纵欲; 学中学则弃境界,抑或以境界为无个性,甚或随波逐流。 然而,自由即是不逾矩而从心所欲之境界,境界即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之自由。 自由之为境界,在于从心所欲之个性达到自觉的规约以共性之矩而无有违失。  ...
个人分类: 人文之思|26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内方外圆”:中国传统的为人之道
热度 1 周可真 2019-5-21 10:21
儒家的為人之道是"克己復禮""行己有恥""唯義(宜)所在",讲究的是"經""權"結合,時進則進,時退則退,即 《周易》所谓"一阴一陽之謂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也就是俗語所讲的"大丈夫能屈能伸"! 道家的為人之道则讲"柔弱勝剛强",強調低調做人,不呈強 ...
个人分类: 传统文化|314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简释"上善若水"
热度 2 周可真 2019-5-19 23:47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即《道德经》)。"上善"是合于道的行为,这种行为超越于善恶之间,即既不是善也不是恶,是顺乎自然的行为。 顺乎自然的行为是怎样呢? 以水做个比喻,水总是往下流,这不同于人总是力争上游。相对于力争上游的人为之事,往下流的水则是甘居下游,这就是老子所谓"处众人 ...
个人分类: 道家.道教|2904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