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古今学术之差异

已有 3972 次阅读 2011-11-28 23:31 |个人分类:学者.学术|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术

 Wissenschaft意义上的科学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产生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322)曾把当时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划分为“理论”、“实用”和“生产”三大类别,这是按认知规律来进行的一种学科分类方法。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1],“明白了原理与原因,其它一切由此可得明白,若凭次级学术,这就不会搞明白的。凡能得知每一事物所必至的终极者,这些学术必然优于那些次级学术;这终极目的,个别而论就是事物的‘本善’,一般而论就是全宇宙的‘至善’。”[2]因此,“理论”、“实用”和“生产”三类知识中,“理论”优于“实用”,“实用”优于“生产”,而“理论”类(包括物理学、数学和哲学)中哲学又处于最优级别,因为它是有关“全宇宙的‘至善’”即万物的共同原理与共同原因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其他一切知识的根基,其他一切知识都是由此推演出来的。亚里士多德的学科分类法堪称是演绎分类法,即根据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性认知规律来进行知识部门的划分和知识归类。

  

随着始于15世纪下半叶的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兴起,至弗兰西斯.培根,他开始运用新的方法来进行学科分类。培根看到,以往的科学一直处于哲学(形而上学)的怀抱之中,科学只是依据哲学原理来进行哲学的应用研究,故在研究方法上向来都沿用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演绎法,这种方法是追求“合于先入的概念”,是“满足于停留在和仅仅使用那已经发现的知识”,实质上是“一种培养知识的方法”,而不是“一种发明知识的方法” [3]。为此,培根决心“发现理智世界的新大陆”,要为科学寻找属于它自己并且能够“发明知识”的新方法,终于他发现了这个“新大陆”,找到了这个“新工具”——由“观察和实验列‘三表’归纳”三个环节构成的归纳法。培根指出,归纳性认知的规律是“从感官和特殊的东西引出一些原理,经由逐步而无间断的上升,直至最后达到最普遍的原理” [4],据此,他把当时的知识划分为哲学(形而上学)和科学(物理学)两个基本门类,在这个知识体系或学科系统中,哲学是基于科学又高于科学的,关于“法式因”的哲学原理是“始基原理”,科学“在隐秘结构的全部发现方面,也须求之于始基的原理才能见到真正的和清晰的光亮,那始基原理是能完全驱除一切黑暗和隐晦的”[5],故唯有“法式的发现能使人在思辨方面获得真理,在动作方面获得自由。”[6]培根的学科分类法堪称是归纳分类法,即根据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性认知规律来进行知识部门的划分和知识归类。

  

亚里士多德的演绎分类法和培根的归纳分类法,不只是代表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学科观念和学科分类原则,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两个不同时代的知识形态和学术形态。总的说来,古代学术的主流形态是运用演绎法来求取推论性知识的思辨之学,近代以来学术的主流形态是运用归纳法来求取实证性知识的实验之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512685.html

上一篇:中国人的科学概念
下一篇:微博:中国不是没有可能“三空”
收藏 IP: 180.117.33.*| 热度|

4 王涛 赫英 张檀琴 曾新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