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老、庄思想的差异(上)

已有 5296 次阅读 2007-7-1 23:34 |个人分类:道家.道教

关于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世之学者往往有见其同,而忽视其异。事实上,老庄思想原是通而不一的。本文拟就其异同离合之处分成若干条目,逐一加以辨析。

(一)为学出发点不同:老子出于“治国”; 庄子本于“治身”

    中国古代学者之为学,其大旨皆不出修身治国的范围。老、庄亦然。然而,他们又各有其特殊的个人志趣:老子犹不失其治国平天下之壮心,庄子则专注于其个人的命运了。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其为学的思想出发点是如此不同:

    老子是出于治国安邦之志。今观《老子》之书,几其全部皆是为“侯王”出谋划策之言。《二十五章》有云:“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足见老子提出“自然”之“道”来,主要是供“王”者效法的。故《三十七章》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所著五千言,实不过是为“侯王”所开示的一张治国的方子而已。

    反之,庄子乃是本于修己治身之志。他对于治国平天下之事,漠视其极。《庄子·逍遥游》中述有许由不愿接受尧所让天子之位的故事;许由其人,实乃作者庄子本人的自画像。其借许由之口曰:“予无所用天下为!”《史记》本传更载有庄子谢绝楚威王卿相之聘的事迹,足见其不啻口说,而且力行其言。这充分表明,庄子全然不似老子那样雄心壮志,积极参政议政,而是纯粹的消极自处,独善其身了。《庄子·让王》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此话虽未必是庄子本人所言,却无疑亦反映了庄子的思想。由此可见,庄子所热切关注的主要是个人的“治身”问题,他的全部理论,实际上都是在于阐明其修身处世之哲学的。

(二)老、庄之“道”性质不同:

老子以“气”为“道”之实体;庄子以“道”为“气”之本原。

 

老、庄虽然都是以“道”为其哲学最高范畴,然其“道”名相同而实相殊:

老子之“道”,外观则“无物之象”——不具有感性的“物”的形式,故可名“无”;内里却“其中有物”——包含着实在的“物”的内容,故又可名“有”。是“道”乃“无”与“有”之统一体,故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1] “无”言“道”之形式;“有”,则言其内容。就内容说,“道”实与“物”同,皆含“气”者;只是其形式相反;“道”是涣散无形之“气”,“物”则为聚集成形之“气”。在老子看来,“道”和“物”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但他是在肯定“道”为“天下母”的前提下来讲“道”与“物”的相互转化的。这意味着万物最初都由“道”而生,最后又都复归为“道”,所谓“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2],“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3]。在这个周而复始的无穷环循过程中,所变换的只是“气”的性状,其实体则常住不变。[4]

庄子继承了老子关于“气”聚而为“物”的思想,指出:“通天下一气耳。”[5]这就是认为“气”是构成天下万物的物质基础。譬如,以人而言,“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6]但是,庄子却并不认为“气”是整个宇宙的本原。其论人的生死之理有云:“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7]此论实完整而概括地表达了庄子的宇宙观,他认为宇宙原本只是一个虚无的世界,后来才变而有气;其气初无形象,后乃聚而成形以为物,后又从无生命的物中变化出有生命之物。这个观点,在庄子自著的《齐物论》中亦有所反映,中有云:“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此中所谓的“未始有物”,实相当于前述“本无气”的阶段;“有物”而“未始有封”,则相当于“有气”而“无形”的阶段;“有封”而“未始有是非”,乃相当于“有形”而“无生”的阶段;而“是非之彰”则相当于“有生”的阶段。由此可见,庄子确实是认为宇宙是从虚无开始的。这个虚无的本体,便是他在《大宗师》中所讲的“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的“道”。无形的“气”和有形的“物”都是由这个绝虚的“道”变化、衍生出来的。显然,庄子的宇宙观乃是典型的“无中生有”论。

 



[1]《老子·一章》。

[2]《老子·二十五章》。

[3]《老子·十六章》。

[4]关于老子之“道”即“气”的论证,详见本书卷一《老子之“道”新解》。

[5]《庄子·知北游》。

[6]《庄子·知北游》。

[7]《庄子·至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4061.html

上一篇:转贴:李零重演“流浪狗”!
下一篇:老、庄思想的差异(中)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