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ulh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hulhl

博文

"七月流火"、"五月鸣蜩"辨正

已有 10848 次阅读 2018-5-16 06: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七月流火"、"五月鸣蜩"辨正


《诗经 豳风 七月》全文、注释并翻译如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七)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题解]

 

这诗叙述农人全年的劳动。绝大部分的劳动是为公家的,小部分是为自己的。诗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这都是为公家的。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户hù)麻子苦菜之类。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

 

[注释]

 

1、七月流火:火(古读如毁),或称大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候,这星当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过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这就叫做"流"。

 

2、授衣: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九月丝麻等事结束,所以在这时开始做冬衣。

 

3、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为豳历纪日法。

 

4、觱(毕bì)发:大风触物声。

 

5、栗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

 

6、褐:粗布衣。

 

7、于:犹"为"。为耜(似sì)是说修理耒(磊lěi)耜(耕田起土之具)。

 

8、趾(止zhǐ):足。 "举趾"是说去耕田。

 

9、馌(叶yè):馈送食物。亩:指田身。田耕成若干垄,高处为亩,低处为畎(犬quǎn)。田垄东西向的叫做"东亩",南北向的叫做"南亩"。这两句是说妇人童子往田里送饭给耕者。

 

10、田畯(俊jùn):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

 

11、春日:指二月。载:始。阳:温暖。

 

12、仓庚:鸟名,就是黄莺。

 

13、懿:深。

 

14、微行:小径(桑间道)。

 

15、爰:语词,犹"曰"。柔桑:初生的桑叶。

 

16、迟迟:天长的意思。

 

17、蘩(繁fán):菊科职务,即白蒿。古人用于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一说用蘩"沃"蚕子,则蚕易出,所以养蚕者需要它。其法未详。祁祁:众多(指采蘩者)。

 

18、公子:指国君之子。殆及公子同归:是说怕被公子强迫带回家去。一说指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

 

19、萑(环huán)苇:芦苇。八月萑苇长成,收割下来,可以做箔。

 

20、蚕月:指三月。条桑:修剪桑树。

 

21、斨(枪qiāng):方孔的斧头。

 

22、远扬:指长得太长而高扬的枝条。

 

23、猗(依yī):《说文》、《广雅》作"掎(济jǐ)",牵引。"掎桑"是用手拉着桑枝来采叶。南朝乐府诗《采桑度》云:"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似先用绳系桑然后拉着绳子采。女桑:小桑。

 

24、郹(局jú):鸟名,即伯劳。

 

25、玄:是黑而赤的颜色。玄、黄指丝织品与麻织品的染色。

 

26、朱:赤色。阳:鲜明。以上二句言染色有玄有黄有朱,而朱色尤为鲜明。

 

27、葽(腰yāo):植物名,今名远志。秀葽:言远志结实。

 

28、蜩(条tiáo):蝉。

 

29、陨萚(拓tuò):落叶。

 

30、貉(骂mà):通"祃"。田猎者演习武事的礼叫祃祭或貉祭。于貉:言举行貉祭。《郑笺》:"于貉(褐hè),往博貉以自为裘也。"

 

31、同:聚合,言狩猎之前聚合众人。

 

32、缵:继续。武功:指田猎。

 

33、豵(宗zōng):一岁小猪,这里用来代表比较小的兽。私其豵:言小兽归猎者私有。

 

34、豜(肩jiān):三岁的猪,代表大兽。大兽献给公家。

 

35、斯螽(终zhōng):虫名,蝗类,即蚱蜢、蚂蚱。旧说斯螽以两股相切发声,"动股"言其发出鸣声。

 

36、莎(蓑suō)鸡:虫名,今名纺织娘。振羽:言鼓翅发声。

 

37、以上四句都指蟋蟀,先在野地,后移宇下(即檐下),再移到户内,最**床下。言其鸣声由远而近。

 

38、穹:穷尽,清除。窒(至zhì):堵塞。穹窒:言将室内满塞的角落搬空,搬空了才便于熏鼠。

 

39、向:朝北的窗户。墐:用泥涂抹。贫家门扇用柴竹编成,涂泥使它不通风。

 

40、曰:《汉书》引作"聿(玉yù)",语词。改岁:是说旧年将尽,新年快到。

 

41、郁:植物名,唐棣之类。树高五六尺,果实像李子,赤色。薁(郁yù):植物名,果实大如桂圆。一说为野葡萄。

 

42、菽:豆的总名。

 

43、剥:读为"扑",打。

 

44、春酒:冬天酿酒经春始成,叫做"春酒"。枣和稻都是酿酒的原料。

 

45、介:祈求。眉寿:长寿,人老眉间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长寿称眉寿。

 

46、壶:葫芦。

 

47、叔:拾。苴(鞠jū):秋麻之籽,可以吃。

 

48、樗(出chū):木名,臭椿。薪樗:言采樗木为薪。

 

49、场:是打谷的场地。圃:是菜园。春夏做菜园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场地,所以场圃连成一词。

 

50、纳:收进谷仓。稼:古读如"故"。禾稼:谷类通称。

 

51、重(zhǒng):即"种",是先种后熟的谷。穋(路lù):即稑(路lù),稑是后种先熟的谷。

 

52、禾麻菽麦:这句的"禾"是专指一种谷,即今之小米。

 

53、功:事。宫功:指建筑宫室,或指室内的事。

 

54、索:动词,指制绳。綯(陶táo):绳。索綯:是说打绳子。上两句言白天取茅草,夜晚打绳子。

 

55、亟:急。乘屋:盖屋。茅和绳都是盖屋需用的东西。以上三句言宫功完毕后,急忙修理自己的屋子。因为播谷的工作又要开始了,不得不急。

 

56、冲冲:古读如"沉",凿冰之声。

 

57、凌:是聚集的水。阴:指藏冰之处。

 

58、蚤:读为"爪",取。这句是说取冰。

 

59、献羔祭韭:这句是说用羔羊和韭菜祭祖。《礼记·月令》说仲春献羔开冰,四之日正是仲春。

 

60、肃霜:犹"肃爽",双声连语。这句是说九月天高气爽。

 

61、涤场:清扫场地。这句是说十月农事完全结束,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说"涤场"即"涤荡","十月涤荡"是说到了十月草木摇落无余。

 

62、朋酒:两樽酒。这句连下句是说年终燕乐。

 

63、跻:登。公堂:或指公共场所,不一定是国君的朝堂。

 

64、称:举。兕觥(似工sì gōng):角爵。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

 

65、万:大。无疆:无穷。以上三句言升堂举觞,祝君长寿。

 

[今译]

 

七月火星向西沉,九月人家寒衣分。冬月北风叫得尖,腊月寒气添,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正月里修耒头,二月里忙下田,女人孩子一起干,送汤送饭上垄边。田官老爷露笑脸。

 

七月火星向西沉,九月人家寒衣分。春天里好太阳,黄莺儿叫得忙。姑娘们拿起高筐筐,走在小路上,去采养蚕桑。春天里太阳慢悠悠,白蒿子采得够。姑娘们心里正发愁,怕被公子带了走。

 

七月火星向西沉,八月苇秆好收成。三月里修桑条,拿起斧和斨,太长的枝儿都砍掉,拉着枝条采嫩桑。七月里伯劳还在嚷,八月里绩麻更要忙。染出丝来有黑也有黄,朱红色儿更漂亮,得给那公子做衣裳。

 

四月里远志把子结,五月里知了叫不歇。八月里收谷,十月落树叶。冬月里打貉子,还得捉狐狸,要给公子做皮衣。腊月里大伙又聚齐,打猎习武艺。小个儿野猪给自己,大个儿野猪献公爷。

 

五月斯螽弹腿响,六月纺织娘抖翅膀。七月蛐蛐儿在野底,八月里在屋檐底,九月门口叫,十月床下移。火烟熏耗子,窟窿尽堵起,塞起北窗户,柴门涂上泥。叫唤儿子和老妻,如今快过年,且来搬屋里。

 

六月里吃山楂樱桃,七月里煮葵菜豆角。八月里打枣,十月里煮稻,做成甜酒叫冻醪,老人家喝了精神饱。七月里把瓜儿采,八月里把葫芦摘。九月里收麻子,掐些苦菜打些柴,咱农夫把嘴糊起来。(糊:音胡hú,糊口。)

 

九月垫好打谷场,十月谷上仓。早谷晚谷黄米高粱,芝麻豆麦满满装。咱们这些泥腿郎!地里庄稼才收起,城里差事又要当。白天割得茅草多,夜里打得草索长,赶紧盖好房,耕田撒种又要忙。

 

十二月打冰冲冲响,正月抬冰窖里藏,二月取冰来上祭,献上韭菜和羔羊。九月里下霜,十月里扫场。捧上两樽酒,杀上一只羊。齐上公爷堂,牛角杯儿举头上,祝一声"长寿无疆"!

对于此诗"七月流火"的解释,自古及今早成定论。句中"火"指"大火",星宿名,即心宿。"流"指西偏。"流火"的意思是指心宿西偏。时至今日,我们的文化中仍旧遵循这一解释。但是,经这篇文章辨正之后,笔者不得不同先贤分道扬镳,当然更希望朋友们认识并传播本人的观点。虽然艰难,但能够为中华文化添一块砖、加一片瓦,于愿足矣。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其中"一之日"指周历一月,相当于现在阴历的十一月,"二之日"指周历的二月,当现在阴历的十二月,"三之日"指周历三月,当现在阴历的一月。"四之日"指周历四月,当现在阴历的二月。可见,此章明显是在描写时序季节的变化。换句话说,是在写地球上发生的事情,而解释者硬说"七月流火"是指星宿的视运动。如此一来,可真是天上一句,地下一句了。

"七月流火"的的确确是在描写夏季天气的炎热,"九月授衣"分明是在描写秋季来临,天气渐凉,需要添加衣物。哪里是什么奴隶主将裁制冬衣的任务交付女工去做的意思。为什么此诗的作者开篇第一句要写"七月流火",其根本原因就是要同下文作一个有力的对比。且看下文,天气由凉变寒,由"觱发"渐至"栗烈",并且"无衣无褐",何况此时正是一年的开头啊。诗人不禁感叹"何以卒岁"。夏天虽热犹可过,冬季严寒却难熬,正是作者此时的心理写照。冬去春来,随着天气的变暖,农事又将开始,作者的心情亦随之开朗。

再看第二章,随着天气的变暖,草长莺飞,少女们手提"懿筐",沿着桑间小道,去采摘春天新发的嫩叶,为的是饲养今年的第一茬春蚕。

第五章"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几句是最能够体现物候变化的描写,是说夏季五月蟋蟀在田野中,到了六月,蟋蟀便来到了庭院中,秋季七月天气渐凉,蟋蟀已经在室内活动了,中秋时节,蟋蟀便躲到了我的床底下。如果仅仅从字面来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立秋后的七月,试问有哪位朋友还在田野里见过蟋蟀满地跑的情况。在十月初冬,又有哪位朋友还见过蟋蟀的影儿。作者的思路极清晰,接下来十一月(现在农历九月)、十二月(现在农历十月)正是农闲时节,"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快要过年了,打扫一下屋子,冬天就要来临,修补一下房子。由此可见,诗经时代的人们过年是在现代的十月底而不是十二月底。

《诗经 豳风 七月》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篇章,原因就在于此篇中的物候现象有矛盾的地方。"五月鸣蜩"同"七月流火"、"七月食瓜"、"十月获稻"相矛盾。

根据我们的常识,蝉这种昆虫在农历五月夏至前后出现,如果我们以"五月鸣蜩"这一物候现象为基点来推论,那么"七月食瓜"是不可能出现的物候现象,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立秋后的七月不可能再吃到,十月初冬,地里怎么可能还有稻子呢?又有谁见过农历十月收获庄稼的?那么是不是诗经时代的物候不同于现代的物候?这怎么可能呢。物候是不可变的,而历法是可变的。所以要想真正读懂《七月》,首先必须了解《诗经》时代的历法。

可见,诗经时代的秋季,根本就不是现代农历的七月、八月、九月,而是九月、十月、十一月,那么"七月流火"这句话又怎么可能是指天象而言呢。执此表来读《诗经 豳风 七月》,顺理成章,一点也不矛盾。同时我们会发现。"五月鸣蜩"句是有问题的,此句必定被《诗经》时代的后人也即我们的前人篡改过。这一句的原文必定是"七月鸣蜩",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全篇矛盾重重,此篇也就不成为文章了。在篡改者看来,"七月鸣蜩"显然是违背常识的,所以要改成"五月鸣蜩"。篡改者认为:物候是不可变的,历法更是亘古不变的。篡改者不懂得,《诗经》时代的夏至是七月的节气而不是五月的节气。当然,就现在农历来说,夏至是五月的节气而不是七月的节气。

就天象而言,在《诗经》时代的整个秋季的傍晚,(周历九月、十月、十一月)的确可以看到"大火"(即心宿)逐日西偏的现象。在现代,初秋时节(七月)的傍晚,只能看到心宿居于正南方,只有在中秋(八月)、深秋(九月)、初冬(十月)时节的傍晚,才能看到心宿西偏的景象。可见,"七月流火"一句,不是在描写天象而是在描写天气的炎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因为周历的七月根本不可能出现心宿西偏的天象。

补记:关于“八月剥枣”的说明,“八月(即现在的阴历六月)剥枣”句中的枣是指酸枣而不是指大枣。阴历六月将酸枣打落下来晒干,目的就是要在十月(即现在的八月)里酿造“春酒”时使用。后来此酿酒法中的酸枣逐渐被酸味更加浓烈的青梅取代。下面是现代酿造青梅酒的方法之一。

材料:青梅1kg 蒸馏酒1.8升 冰糖400g
制作步骤:
1、用竹签剔除青梅蒂。
2、青梅洗后,擦净晾干。
3、将青梅和冰糖层层放入罐中。
4、倒入蒸馏酒。
5、封罐,注明日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259-1114186.html

上一篇:新孔子世家——孔子与南子的关系
收藏 IP: 119.181.10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