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读《道德经》第十三章:何谓“若可寄天下”?

已有 2400 次阅读 2020-4-24 14:59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道德经》第十三章:何谓“若可寄天下”?

《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的含义是:人们之所以在乎宠辱,是因为在乎自己的地位,上位者给予的得失决定了下位者的地位,如果下位者不在乎地位,那么他就不必在乎上位者所给予的宠辱得失了!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含义是:人们为什么会有忧虑,是因为有身体的存在,如果没有身体存在与否的问题,就不必有任何忧虑。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的含义是:统治者之所以珍视“以身为天下”,是有其前提的,那就是他被认可“可寄天下”、“可托天下”。如果他不被认可“可寄天下”、“可托天下”,那么他何以能够“以身为天下”呢?

本章的哲学意涵:“无-用”、“有-利”的哲理认识,对于社会统治有什么指导意义?以“无-用”、“有-利”的思想来认识的话,“可寄天下”、“可托天下”,是其“有-利”的方面,而“以身为天下”是其“无-用”的方面。要实现“以身为天下”的功用,就不能缺少了“可寄天下”、“可托天下”这个承载基础。所以,统治者“以身为天下”,要取得成效,是有其前提条件的,一是有能力“可寄天下”、“可托天下”,二是社会成员认可其“可寄天下”、“可托天下”,三是“以身为天下”是满足系统的客观需要而不是自我的主观意志。如果没有这些前提的话,即使主观上“以身为天下”,也不会起到什么正面的功用效果。

转摘自《<道德经>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钟茂初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版https://item.jd.com/1262311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229925.html

上一篇:读《道德经》第十二章:何谓“圣人为腹不为目”?
下一篇:读《道德经》第十四章:何谓“混而为一”,何谓“道纪”
收藏 IP: 125.36.11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