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678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6789

博文

话说“研究生一般属性”(下篇)

已有 5075 次阅读 2020-4-2 08:55 |个人分类:教育新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话说“研究生一般属性”(下篇)

周 健


【写在前面】 本文是前文的续篇。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笔者讨论了研究生一般属性的基本概念和详细的属性框架与维度内容,限于篇幅只提出了一个属性维度的索引,未能展开对每个维度具体内容的描述,计划在以后适宜的时候再详细呈现。这里的短文作为全篇的最后一部分,重点探讨了研究生一般属性的基本性质,并给出了学习、掌握和历练这些属性的一些要点,希望对学生们有一点帮助。

3

     笔者在此描述的研究生一般属性,绝非一个完整、系统、准确的“金标准”。本意仅仅在于为有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信息、为现在的研究生们和未来的研究生们提供一个实用的学习、历练自身技能的参考指引。笔者也期盼这些学生们能从中受到一星半点的启发,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推动未来中国实现强国梦的强大引擎。

      第一,本文的上述条目分类,鉴于问题的复杂性,其分列标准并不精确。

      第二,内容的选择也没有完全照搬某些大学的实例,更多是源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本文所述仅是一个指引,并非强调每个研究生都应该和全部达到这个标准。因为每个人的人格、个性和知识技能掌握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第四,从本文的指引内容中很容易发现,这些“一般属性”(或者说是一般能力),它涉及到了人格、个性、智力、情商、知识、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等方面。

      第五,“一般属性”中的知识可能是研究生群体中趋同性较高的项目了。一般说来,该项目也是通过教与学的共同努力,有较好预期可待的项目。显然,就当下来讲,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一旦人机互联(无线互联)、人可以安全可靠的使用人脑和“机器大脑”、信息存储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人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时间成本和精力将大为下降、效率也会快速提高。

     第六,“一般属性”中涉及到感知觉和工作记忆的速度和效率,可能会影响到人类对知识的学习的效率。

     第七,“一般属性”中涉及到非认知能力、智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它们往往与人的心理、个性和人格发育过程和程度密切相关。由于人的生长和发育,既受到了先天遗传的制约,又受到了后天环境的影响,正是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的控制下,才形成了我们人类群体中的哪些人格不同、个性互异的鲜明个体。也正因如此,人类个体在非认知能力、智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是较为明显的。

      第八,“一般属性”中的非认知能力、智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由于它们与人的心理、个性和人格发育过程和成熟程度密切相关,而且其发育成熟的时间大多在成年以前。尽管它们在人类成年以后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但是这种可塑和改变是相对困难的,其表现在耗费的时间成本和精力高企,成效的低下。

      第九,“一般属性”中的思维能力一项,是我们当代教育所长期忽视的内容。然而,恰恰是这一项目,它不仅涉及到知识的学习,也影响到能力的培养。

      第十,“一般属性”中的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属性,也与人类的个性、性格、人格、智力发育紧密相关,因而有必要提醒未来的研究生们注意下面几点。(1)尽早了解学习人类心理、个性、人格发育成长方面的知识,力争自己在成人前形成一个正常的心理系统和人格系统。(2)遵循人类心理发育的规律,逐步养成和历练自己的正确行为习惯(如保持好奇心、探究精神、毅力与坚持等)。(3)在青年期以前,要系统学习和掌握思维能力的有关知识体系,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和积累经验。一个基本的人生规律是:人首先必须能够“想”到,才有可能“说”到和“做”到。这个“想”,就绝对无法离开思维能力方面的知识和技巧。(4)无论在那种属性中,凡是涉及到能力的内容都有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动手去做。任何完备的知识或技巧,如果不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那么其价值也无法体现出来。当然,也不能证明某人确实拥有了某些知识或技能。只有在实践中达成目标,方能显示出其意义。同时,人的技能水平的提升和完善,也正是通过这种实践过程来完成的。


(全文完)

                                                                                                                                                          二0二0年四月二日


Contact: zhoujian2china@163.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8178-1226459.html

上一篇:话说“研究生一般属性”(中篇)
下一篇:“新冠状病毒”阴影下的“群体免疫”
收藏 IP: 218.13.54.*| 热度|

2 魏焱明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