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678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6789

博文

大学本科教育教什么?(V) 精选

已有 9736 次阅读 2019-7-1 08:41 |个人分类:教育新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本科教育教什么?(V

本文是《大学本科教育教什么?》的续篇,前文讨论了心理学教育理念、未来心理学家的职业、学心理学家的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等;本文将聊聊心理学教育的课程设计原则。如果您还没阅读过前文的话,建议您点击阅读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

5

    尽管认识和深入理解职业心理学家所需知识和技能,对于“大学本科教育教什么”的宏观设计思考带来了视角上的扩展。但这还不够,还有必要对大学本科心理学教育的课程设计原则加以讨论,从而为大学本科心理学课程的合理规划与设计确立一个可行的基础。美国心理学会在2011年发布了题为《心理学本科教育的质量原则》的报告。该报告指出:(1)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需要在整个大学课程体系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并建议将大学的心理学系改名为心理科学系。其课程应该是一门全面的、连贯的、有适宜广度和深度的课程体系。(2)道德操守和多样性应该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无论在心理学的研究、还是在心理学的应用中,都会涉及到一些伦理道德问题。同时,不同的种族和族裔,也会将不尽相同的个人伦理道德模式带入心理学之中。对于多样性的适应,不仅有不同职业心理学家所面对的多样化的工作领域与任务的需要,还有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及更新的需要。另外,伴随全球化的浪潮,国际化的观点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同国家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是各具特色。(3)心理学入门课程和心理学专业课程从基础内容到跨组织层次、从细胞到生态提供对该领域的广泛理解。由于入门课程是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公民接触心理学的唯一正式课程,本课程应反映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性质,并包括来自不同基本领域的内容。跨视角的整合应该被引入到入门课程中。例如,以局部的方式组织课程,或者提供一个深入的整合主题“案例研究”。 心理学上的许多争论都源于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不同看法,因此在关于争论的教学(如先天/后天问题)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理论观点,并保持涵盖的主题的深度和广度。(4)心理学课程包括写作、演讲和听力课程,这些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在广泛的情况下进行批判性思考。心理学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应该达到高水平的教学成效。这包括批判性思维、有效学习、写作、积极倾听和流利地说等基本技能。其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旨在尊重和使用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怀疑的探究,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与行为和心理过程有关的问题。具体涵盖:①有效地使用批判性思维。评估信息的质量,包括区分来自推测的经验证据和判断概率事件的可能性。识别和评估行为主张的来源、背景和可信度。质疑来源于神话、陈旧规则或未经检验的假设的主张。使用科学原则和证据来解决相互矛盾的问题。认识和防范思维中常见的谬误。避免被情感或权威的诉求所动摇。谨慎评估大众媒体对心理研究的报道。展示出批判性思维的态度,包括执着、开放,以及对模糊和智力限制的宽容。在不同的事实、理论和观察结果之间找到连接点或进行有效整合。②拥抱创造性思维。注意采用不寻常的方法解决问题,识别和鼓励他人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以开放的心态(不失质疑精神)去评价新想法。③使用推理来识别、发展、辩护和批评某个论点和其它有说服力的主张。确认论点的构建(例如结论、前提/假设、差距、反驳),区分假设、情感诉求、推测和可辩护的证据。权衡对结论的支持,以确定有多好的理由支持结论。识别弱的、矛盾的和不适当的断言,依据推理和证据提出合理的论证。④有效地解决问题。识别不明确和明确的问题,清晰地表达问题。提出多个可能的目标和解决方案。评估解决方案的质量,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选择并执行最佳解决方案。(5)大多数本科课程都需要综合理科和文科课程,才能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心理学课程是按顺序排列的系统课程,既有入门的心理学介绍,也有专业的心理学课程。这些课程的排列与组合,应该在可能的前提下、适度考虑与不同的心理学家职业发展的要求相匹配,例如开设适宜的选修课程来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

    除此之外,笔者以为还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其一,在课程设计中,仅仅强调“知识点”是不够的,还应设计一些关于某些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与整合”(包括跨学科的相应知识点)的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其次,还要注意对某些知识可能存在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可发展性”进行描述,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质疑和批判精神,使创新成为可能。其二,对于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设计而言,只涵盖“知识”是有不足之处的。这个不足就是“没有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应用知识”,注意这里所指的不是“知识点”。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有对知识的应用条件、应用情景、应用设计、应用决策、所需技能、应用跟踪、应用评价、反馈与修正等内容的提示、衔接和介绍。从而增强学生们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技能,间接提升他们的职业发展能力。其三,在中国现行的大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一般对“知识点”采用了“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分级锚定,并以此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在学生考试考核规则中,也有对“知识点组合”的检验。然而,却没有对“如何有效应用知识”的内容的锚定和检验。所以,适度增加这方面内容的锚定和考核的靶点是很有必要的。当然,笔者所述,旨在提供一个讨论研究的方向。有关这方面的概念、内容、结构、模型、边界、遴选、嵌入、评价、实证,以及其实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尚有待系统深入地研究。加拿大艾伯塔省教育当局在2013年就出版了8-12年级学生使用的《知识和就业能力课程手册》。在该书的第一部分中就包括了以下的内容:知识和就业能力课程意图和入学标准,知识和就业能力及包容性教育,知识与就业能力与英语学习者,知识和就业能力学习方案,知识和就业能力职业课程,纳入知识和就业能力及职业和技术学习的学生等。美国RTI研究所在2016年发布的《整合就业技能框架》中指出:应用知识的技能包括了两个部分,其一是应用学术的技能,其二是应用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于前者它涵盖了:使用阅读技能;使用写作技能;使用数学策略和程序;使用科学原则和程序。后者涵盖了:批判性思考能力;创新思维;作出正确的决定;解决问题;推理和计划组织。由此可见,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应用知识的技能教育和培养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未完待续)

二0一九年七月一日

Contact:zhoujian2china@163.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8178-1187552.html

上一篇:大学本科教育教什么?(IV)
下一篇:大学本科教育教什么?(VI)
收藏 IP: 14.159.207.*| 热度|

10 毕重增 李毅伟 杨正瓴 黄永义 曹俊兴 郑永军 孙颉 杨继平 魏焱明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