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1092)】特别纪念

已有 1790 次阅读 2018-11-4 15:04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最近要在深圳市给一个区的中小学全科约200人规模的名师班做一个讲座,打算给听讲座的老师送一些书。就给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编辑打电话,请他将我工作室所购剩下的一批语文味丛书,再寄一些来。昨天,收到物流送来的几大包语文味丛书之《语文味教学法》《语文味代表课观止——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教学实录》《我们当年——程少堂率性诗文集》《森林与高原的呼唤——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论文集》,以及我国首部研究在职语文教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专著、东北师范大学近30万字的长篇硕士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今天又收到语文出版社寄来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50本。现在的物流真是相当快啊,北京深圳之间相隔快五千里路,这些书竟然两三天就到了。


今天收到《程少堂讲语文》后发现,版权页上印着2014年第四次印刷。我翻出以前收藏的三次印刷版本。四次印刷的情况是:


2008年1月第一次印刷5000本。

2009年第2次印刷4000本。

2010年10月第三次印刷3000本。

2014年12月第四次印刷3000本。


我刚才打电话给该书责任编辑,问第四次印刷后还有没有印过。他说暂时还没有印,第四次印的还有几百本。


行文到此,忽然想起好几年前,常州有位叫陆焱的老师(就是说我像穆帅的那位)写博客说,语文版“名师讲语文”丛书20种,《程少堂讲语文》可以列入他最喜欢的前三名之列(陆焱的文章链接:《 常州陆炎:程少堂印象:一半魏晋风度,一半穆里尼奥》《 常州陆炎:程少堂与穆里尼奥》)。也入选这套语文版“名师讲语文”丛书的一位年轻名师对我说,《程少堂讲语文》是这套书中最有分量、可读性最强的两三种中的一本。我认为他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事实求是的。


我知道我的书都不是畅销书,但有一些会长销。《程少堂讲语文》这本书也肯定不是这套“名师讲语文”丛书中最畅销的,但我确信它会长销。这本书,2008年1月初版,至2010年,三年间连续三次印刷。初版迄今十年,印了四次。说明这本书还有一点儿生命力,至少没有速朽。我认为也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这部小书第十次印刷。当然,如果是《语文味教学法》这本书,一百年后是还会有机会印刷的。不信走着瞧。一百年后如果不是这样,我请你吃大排档,哈哈!


又想起教育部主管的《教育文摘周报》在2007年春节后来电话,约我做封面人物的事来。当时我故意问约稿编辑,你是从哪里知道我的小名的啊?编辑说,有不少人推荐程老师呢,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2007年3月21日,《教育文摘周报》以头版人物的方式,用整版篇幅发表深度报道《程少堂: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文章链接:《 程少堂:教育文摘封面人物》)。当时《教育文摘周报》头版是铜版纸,我的大幅靓照用的是彩照,显眼。这大约的确是我正式走向中国语文界学术前沿的标志。说“正式”,是因为,此前几年,也就是2004年左右,北京的中国基础教育网k12网就对我的公开课《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开展大讨论。这个讨论是怎样开展起来的,我不清楚,讨论开始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也不知道有这个讨论。但这个讨论规模真的是大。大的标志,一是讨论持续有一年多时间,二是参与或围观这个讨论的(浏览讨论帖子的)有三四万人之多。也就是说,我在中国语文界浪得一点虚名,发轫于这堂2002年411日(这个日子我是绝对不会忘记的在深圳中学主讲的全市性大型公开课《荷花淀》。这堂公开课确实好。怎样好,以前就此写过不少文章,多次引用过外省一线教师和语文专家的评价是“开创一个教学流派”“影响巨大”等等(可参见《 少堂志林(24):第一课》)。这说过很多次了。如果非要我用一句话说一下我在中国语文界的这点儿虚名是怎样浪得的,那可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知行合一、道器纵横、自己的语文味理论与自己的语文味实践湘濡并进捆绑提升,是“堂奥”所在。


2007年5月,我接到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编委会负责人的电话,通知语文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名师讲语文”丛书,拟遴选全国中学语文界(包括面向中学的语文教研界)20位有全国性影响的新生代名师,每人一本,25万字,本人入选。是华南地区唯一入选者。接到通知时,当时我们单位暑假公费集体去美国的护照已办好,为了这本书我就没有去美国,至今也没有能去成。不过没去美国我不后悔,美国在那儿等着我呢。


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选我的那些专家、编辑,当时我并不熟悉,更谈不上私交。艰难困苦的童年与少年时代一无人助甚至被至亲看不起的经历,铸就了我独特的习惯于孤军奋战,不指望、不善于也不屑于搞人际关系,不会也不屑于靠“软实力”吃饭的坚毅个性(实事求是地说,这既是优点,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很多时候又是缺点,作为缺点我早就认识到,但并不想改)。近半个世纪心无旁骛激情浇铸的奋斗与淬炼历程,也确是早已铸就了我敢凭硬本事高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自成一处”大风歌的底座与底气。2010年10月30日我应邀在赤壁市讲学,该市中学语文教研员介绍在我前面讲学的一位青年语文名师时说,某老师是中语界的“偶像派”;介绍到我时说,程少堂教授是语文教育理论家,是中语界的“实力派”。我听了稍有失落与不悦。讲完课后我跟这位青年名师说,我是“实力派”,你才是“偶像派”啊!青年名师马上说,别人这是表扬你哪!的确,我很小的时候就懂得,我只能凭硬实力,走硬实力的奋斗之路。这就决定了我的个性在中国语文界不是一般地强,而是强得相当出名。比如从1999年到如今,我在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这个位置工作长达20年了,即将退休,但全国中语会的学术年会(包括在老家武汉市召开的年会)我一次也没有参加过。退休前可以公费与会都没有参加过,退休后要自费与会自然就更不会参加了。比如我在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这个位置工作20年了,2018年5月19日在福田区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优质课展示活动上我应邀上一堂公开课《在蔑视抒情的时代学会抒情》,上课前才发现台下前排中语界的大名人、长期在人教社编写中学语文教材、长期担任人教社中学语文教材主编之一的王本华竟是位女士(座位前有名牌)。此前我当然是知道王本华的,但和王本华从来没有见过面,一直都是根据名字认为王本华是位男士。由此可见我不善于也不屑于搞人际关系的程度。我当然懂得,要个性,有些本来该得到的五斗米是得不到的。但对此我无所谓。我不是为一些世俗的东西而来,我是为生命学问化、学问生命化而来,我是为丰富语文概念、丰富中国语文教学理论发展史而来。语文味教学法重新定义了语文教学法,它的诞生意味着中国语文教学法分为语文味教学法之前(再现性教学法)与之后(表现性教学法)。我早就多次说过: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我所没有的,要么我本来就不该有,要么生活迟早会给我;现实故意不给我的,历史一定会超额奖赏给我。思路回到入选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是的,虽然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在2007年做得确已风生水起了,但我还是觉得,作为非广东本土人士,我作为华南唯一代表入选“名师讲语文”丛书,是一个意外,它完全是学术标准的胜利。这在特别讲究人际关系的中国文化语境中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情。据我所知,当时削尖脑袋想挤进这套丛书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一位在数一数二的直辖市工作的某位语文名师,搬出中语界“两巨头”力荐,但由于她本人影响力不够,到底没有如愿入选。可见这个名师选本选的相当认真、严格。我现在多次在文章、讲座中说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十一种名师选本选了我(文章链接:《 少堂志林(914):本人第十一次入选全国性名师选本),个别名师选本故意不选我,我根本不在意,因为他们不选我,损害的、低级的是他们自身,而无损于我的价值的一丝一毫。对于这个别故意不选我,我学北京大学饶毅教授说一句:“我程某人进某个名师选本,是我程某人提高这个名师选本的水平和质量,不是这个名师选本提高我程某人的水平和质量。”有句宋词名句说得好,青山遮不住,何况小石子。哈哈!我甚至敢肯定地说一句,过去二十年,未来三十年,也就是本世纪前半页中国语文名师的选本,如果其中没有程少堂和语文味,你这个选本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大可怀疑,因为天缺一角。一句话,不是程少堂需要名师选本,而是名师选本需要程少堂和语文味,才显得客观与圆满。但是,在2007年的时候,我在深圳市教学研究室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只有七八年时间,当时虽然语文味已然星火燎原,但即使我心里就是有这些话,大约的确也不敢说出口来。也因此,你一定能理解,为何我把本人忝列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一直当成一件需要感恩的事情来看待。想必你也一定能理解,像我这样的经历与性格,对曾经在关键时候给予过我关键帮助的人,我一定会没齿不忘


我今天把《程少堂讲语文》的四个版本捆起来单独存放。作为学者,这个敝帚值得自珍,值得纪念。


今天也同时是另一个特殊的日子四千天纪念日,亦以本文作为纪念。




2018/11/04






本文同时发布在 语文味网。

链接地址: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1716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44482.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1090)】《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文章梁青之《“人间语文”的孕育与萌发》
下一篇:【少堂志林(1093)】今天下午讲座《人生若只如初见》之“剧透”
收藏 IP: 113.91.150.*| 热度|

3 郑永军 武夷山 姚攀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