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杂志卷首语】 跟着孟子和鲁迅的足迹寻找新的语言

已有 2117 次阅读 2018-4-21 20:1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志卷首语】 跟着孟子和鲁迅的足迹寻找新的语言 

程少堂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授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刊》2018年第4期)

 

 两千多年前,孟子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意思是:“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两千多年后,鲁迅在小说《故乡》中大约对孟子的话又有意识地转述或翻译了一遍:“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并成为哲理名言。不管这句话的原创属于谁,总之它反映的道理是实事求是的:无论从事任何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找到一种新的语言,即是打开一个和世界沟通的新的窗口,是了不起的目标与贡献。

 在语文界,提出“大语文”的专家或名师,就是企图找到一种新的教学语言,走出一条新的语文教学之路来。无论最终如何,仅就这种企图,就很了不得。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领域亦然。语文味教学法的诞生,也是这种努力的一种尝试。  

  语文味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大语文”教学法,其核心是“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教学模式。后者是指在语文味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从语文学科教学规律、学生特点和教师教学个性等实际出发,为实现语文味教学的基本宗旨和语文味教学的系统追求,建立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即一篇课文要求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角度和层面进行教学)和教学活动程序之结构框架(即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原则上要求按照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环节逐层深入地进行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语文味教学法是形美与神美兼备的教学法。其形,是“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其神,是将教学内容和教学主体(师生)的生命体验揉碎,熔铸打造成新的教学生命共同体——新的教学主题。作为“大语文”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之大,理念上表现在“内容为王”,强调既要“就语文教学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学语文”;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内容的丰富性、环节的丰富性和方法的丰富性(各种传统方法都可以运用进来)等方面。

 英国著名作家戴维•洛奇说过:“文学就像钟摆,总是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摆动。”语文教学法,在作为表现性教学法的语文味教学法诞生之前,恰如一座古色古香的没有钟摆的钟表,总是停止在再现性教学的一端。如今,这座曾经没有钟摆的古钟有了钟摆,开始摆动。

 不是有人在“呼唤语文教育的理性精神”吗?中国语文教育史上,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使用的教学语言即打开语文的方式都不同,后人也应该保持开放与宽容的态度来发现打开语文的新的方式。此心勿被“茅塞”,这才是真正的理性回归。

2018/02/26


(说明: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核心成员、《语文味学法》一书副主编、广州市名师梁青老师对本文有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10172.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1015):准收场话
下一篇:少堂志林(1017):六十初度自寿(二首)
收藏 IP: 113.91.15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