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缶已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wndream

博文

实名通报,丢尽脸面,以后再也不能在江湖上混了

已有 8775 次阅读 2016-12-12 16:2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不端案例.pdf


名义上处理是停几年基金申报,实际上等于是终身无法再主持国基了。就算以后让报,谁敢给批呢?

按:问题的性质好像不太一样。我觉得按恶劣程度排序如下:


1. 捏造子虚乌有的论文标题,或瞎编说别人的论文自己也有署名

2. 买论文

3. 抄袭

4. 假数据

5. 重复发表

6. 部分重复


7. 个人简历不实

处理结果都一样是否合适?尤其最后一条,似乎恶性并不大。

有些问题,似乎评审专家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如犯第一条的,好像最后还都给了资助。像第一条这种,有些甚至连期刊名称都是编造的,作为领域内的从业人员,比如我,一眼看去就应该具有足够敏锐的直觉感觉到不对劲才对。当你感觉到不对劲了,用合适的数据库工具分分钟即可鉴别真伪。一般来说,网上人肉不到任何信息的科研人员,肯定水平不会太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429-1020250.html

上一篇:publon统计的我最近18个月SCI审稿记录
下一篇:一味追求成果转化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收藏 IP: 124.152.218.*| 热度|

27 武夷山 郭向云 杨正瓴 李颖业 文克玲 王毅翔 刘全慧 侯成亚 张忆文 王大岗 谭新杰 李竞 邱趖 赵凤光 史晓雷 高建国 杨延丽 王立新 付福友 葛素红 gaoshannankai dialectic bridgeneer biofans yunmu neilchau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