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5000年中华文明:应该是科学而不是政治

已有 3939 次阅读 2018-6-4 15: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5000年中华文明:应该是科学而不是政治

冯兆东(2018-06-04)

 

  1.  前言

1.1.   新说法?

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发布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报告指出,随着最新的自然科学技术不断被引入,形成了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多学科交叉揭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共识。这个共识便是: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1.2.   中华5000年文明的证据(考古学家的口气和说法)
1.2.1.位于浙江北部的良渚遗址

是修建于大约5000年前,这个遗址是在沼泽上修建的,为了防止北边山洪对城的侵害,在修建之前先动员人力修了一个长3.5公里,宽度10几米的巨型水坝,或叫水利工程。后来,在作为城的中心部位修建了一个630米长,450米宽,高10几米的大型土台,这个土方量大约200多万立方米,都是用草包泥从别的地方运来修建的,在这个高台上是高等级建筑,面积在200、300,最高到9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围绕这个高台又修建了长1900米、宽1700米的大型城址,大约300万平方米。城墙宽、墙基宽都是40米-60米。我们最新发现表明,在内城外面又有一个更大的,大约2600米长,宽更大规模的城址。除了高等级的宫殿之外,高等级的墓葬也在祭坛上修建。一个墓里往往有上百件随葬品,尤其是有制作精良的玉琮玉璧这样和宗教有关的玉器,和制作非常精致的武器——玉钺,甚至有的短柄钺上下还有玉质装饰,显然是军事指挥权利的象征。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阶级分化相当严重的社会,这是一个产生了权利、产生了王权的社会,所以我们认为,应该以这个为代表,在长江下游地区,距今5000年已经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

 

1.2.2.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和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分别发现了面积在280万乃至400万平方米的巨型城址。这些城址内社会分化严重,高等级的建筑周围有高高的围墙围绕。这一时期,墓葬当中反映的阶级分化非常明显,小墓一无所有,或者仅有一两件武器,或者是陶器;但是大型墓葬,随葬上百件随葬品,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有表明等级身份的。比如在陶寺,大型墓葬随葬陶鼓、石磬、龙盘,尤其是直径60公分左右的龙盘,每个大墓有一件;还有表明等级身份的军事指挥权利的钺,沿墙摆放一排,表明权利的构成已经相当的严密,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等级的制度。这样的社会不再是原来我们认为的部落联盟,应该已经进入到国家阶段。而且,陶寺遗址发现了冶金术应用的实例,发现了最早的空腔铜器,能够确定为文字的材料。虽然只是少数人拥有,但是说明这些先进因素已经在当时被使用。依据这几个巨型的城址,以及他们稳定的控制范围,他们之间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我们觉得当时的社会整体上虽然还没有形成王朝,但是应该进入到王朝之前的古国文明的阶段。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距今5000年前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包括西辽河流域等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已经率先进入到文明阶段。

 

1.2.3.夏朝?二里头?距今3800年左右?

在距今3800年左右,我们发现了中国文明发展的一些新的动向,这个新的动向就是中原地区在继续持久的接受周围先进文化因素的同时,自身的一些极有特征的文化因素也开始对外辐射,而且幅度很大,范围很广。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时期,有一系列重要的发明。比如原来的武器,或者是工具、玉石器,在这时候开始大型化、仪仗化了。比如牙璋,甚至有一米左右长的牙璋。牙璋原来可能只是一个工具,发展到二里头以后显然没有实用功能了。但是它的制作非常精致。二里头还发明了一系列政治理念,包括一整套青铜容器,主要是酒器为主,和等级身份相联系。这是前一阶段不曾有的现象。从中原地区对外的影响,在以后的商周乃至更晚的历史时代,这个过程是不断加强的。因此,中国文明的发展从距今3800年,这个时期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 我(冯兆东)的困惑

2.1.这个结论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即:我接受这个说法)

探源工程研究团队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2.2.几个疑问

2.2.1.是中华文明?还是中华大地文明?

我还没有读到报告的原文。但在网上的报道里,先称之为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后又命题为中华5000年文明的证据。也许“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更为正确呢?

 

2.2,2.题目太凸显(夸张)?

考古证据证明,中华文明已有5000年?是不是可以换成:考古证据支持“中华文明5000年”的原本说法?据说,王国维等早就有了“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如果我错了,您得宽恕我的无知吆)。实际上,这个说法是大家早就知道的说法。

 

2.2.3.王巍如此说:

对考古学研究而言,就需要寻找证据(他应该指的是:手摸得着的证据吧)。但搞文献史学的人多数认为《夏本纪》是比较可信的。他们认为,既然《史记·殷本纪》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史记·夏本纪》的记载也是真实的,既然商代的历史是信史,那么夏代的历史也是信史,既然夏代的历史是信史,那么黄帝、炎帝时代的历史也是信史,因为《史记》不可能记载商代的历史是根据史实来记载的,而记载商代以前的历史则是凭借杜撰或者传说。再次,对考古学研究而言,就需要寻找证据。也就是说:考古学是科学,它得凭“手摸得着”的证据说话!

 

2.2.4. 西方不承认我们的说法?

(1)考古学家LL曾告诉我,西方学者也曾用“炫耀他们的历史悠久的方式”来彰显他们的优越性。后来的他们不太再那么做了(我猜测:那可能是他们的近代史更值得炫耀的原因?)。


(2)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用考古的办法建立他们国家的IDENTITY以及“合理性和悠久性”,尽管他们的考古学家找到的1万多年前的他们的祖先头盖骨还真不知道是何许人也呢。


(3)哈萨克斯坦人正在这么做,以建立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中国)已经如此做了很久了,也是为了建立民族自豪感吧?


(4)如果是为了建立民族自豪感,那考古学是不是会变成文学或政治学?再次,正如王巍先生所说:对考古学研究而言,就需要寻找证据。换句话说,考古学应该是科学:用怀疑的态度或“先假定无”的方式,去证实或证伪一个现成的说法。


(5)有人说,中华文明只有3600多年,因为它是“符合公认标准”的一个说法(“有了文字”算是很重要的一环)。又有人说,中华文明有4000年了,因为它是符合许多考古学家可以接受的标准的一个说法(如社会层次的足够框架化)。这个5000年文明的说法虽然仍然有很大的辩论余地,但这个说法也是科学的。如果别人(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不完全接受,那不要紧,我们继续研究,继续辩论。至少呢,我们要做到:证据在考古界(国内国外)是完全被认可的。剩下的需要被做的是:尝试着让怀疑者接受您的“文明”定义和划分标准。

 

(6)既然考古学是科学,那就按科学的套路去运行,不能用政治的办法去处理“怀疑者”的。不要叫骂“怀疑者”为“考古虚无主义者”吆。

(7)如果一定要“越老越自豪”,那是不是非洲最自豪?目前的科学证据似乎表明:人类的起源地就是非洲呀。总之,我没能完全理解“越老越自豪”的原则和原理。

 

3.我的坦白

我是文革的受害者。正在求知的求学阶段,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知识。2008年在“职业的诱惑下”(即:写NSF基金本子)开始阅读考古的文献。第一稿和第二稿NSF申请书被考古学家批评为“考古无知”。后来的我一直在持续地和刻苦地改造着我的“考古无知”。虽然也有些进步,但距离“考古有知”还是有距离的。我想说:我在学习,我想知道,我想研究。如果我“考古学地”说错了,您就指出来,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117364.html

上一篇:我视角下的“在机场发飙的女教授”
下一篇:“野心”太大太辛苦,“雄心”太小又太乏味
收藏 IP: 36.99.212.*| 热度|

7 张学文 刁承泰 陈楷翰 张成岗 杨正瓴 ljxm puhj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