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与苏美尔文字相关的一些字例(9)--- 破解商人的最高祖
徐曦
甲骨卜辞里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就是商人的最高祖([1]合集14371), 王国维初释此字为”夋“,根据”帝喾名夋“认为此高祖就是史书记载中的商高祖”喾”,这个说法符合史书,但释为”夋“不对,王国维后又改释此字为”夒”字有猕猴之意。其它解释包括唐蘭释为”夔”《山海经》中的一种神兽,商承祚释为”狻”, 陈梦家释为”夏”,金祖同释为“憂”等等,从其形体又衍生出羞、柔等意,各种说法至今尚无定论,此字作为中国文明先祖人物迄今为止最先源头的考古证据当属甲骨卜辞破译里的圣杯,本文用苏美尔契字确定此字为”喾”。
契字有口(ka)、齿(zu)、言(dug)等意思,上面的三角形代表人头,下面是人身,前文(6)中提及此契字加“虫”字即是汉字“龋”的来源。而此字在头下面加一只手放在胸前即是契字
šud3祷告的意思,小篆“嚳”字上面有手,下面是代表口舌的“告”,《说文》解释是“急告之甚也”, 即是由
演变而来。“告”字在甲骨文中代表”告祭”,将祈求告与上帝或先人即为祷告,后来也引申用到告与活人。“嚳” 作为祷告的意思在甲骨文中后来简化为“告”字,而人形的
则为商人这位名叫“嚳”的高祖所专门保留。从发音看,契字šud3与zu(齿)发音接近,汉字 “嚳” 上古发音kʰuːɡ除了声母跟从契字ka(口),韵母是一致的。
从字的构型看”夔”字应该是由“嚳”的甲骨文讹变而来,直至变成《山海经》里的神兽,由于甲骨文中代表猕猴的”夒”字与“夔”字相近,引起后人混淆。
综合以上与前文,嚳夔、亥契、河冥三对字的讹变当与商周之变有关,史书记载以契为商的始祖,而不提排名在前的嚳,说明契(也就是亥)是商国的开创者,而嚳未必是契的父亲,史书中商的先公顺序
喾→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王亥→王恒→上甲微→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
根据甲骨卜辞应该改为
喾——→河/ 冥/禹→王亥/契→王恒→上甲微-→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
史书中说从契开始先公有十四世,上甲到主癸都是大示,王亥王恒则是两兄弟,说明上甲到主癸之间应该还有六个小示,这也符合商人王位继承的习惯。另外周公大肆伪造史册,从冒认喾为先祖可看出一斑。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河/冥治水的时间大致是公元前1900,由此来看,喾这位高祖或是住在苏美尔的高祖,甚或有可能就是带领商人迁徙的领袖,其起名习惯应该还是苏美尔风俗,那么苏美尔契文中是否有用šud3作为人名的?从CDLI契文电子文库可以查到几位名字中带有šud3的苏美尔人,其中一位最接近的叫lugal-šud3, 就是’’大喾”,为王祷告或祝福的意思,这位出自Adab城(2340~2200BC阿卡德时期),而契字Adab就是“皇”字,下文将从考古文献中探寻中国历史传说中的黄(皇)帝的真实原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1-1-23 0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