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ari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raridu

博文

《云泥》2

已有 3955 次阅读 2013-11-2 14:31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2

 

“老公,帮我拿条毛巾!”钱雩打开浴室的门,探出头高声说。客厅传来电脑里的枪林弹雨,她不确定丈夫是否听见,隔了一会儿,又伸出头,“老公!”

“好!马上!”她丈夫回答。

她关上门,把湿漉漉的长发拢到一边,双手环抱在胸前。我的胸是不是又变小了,她对着水濛濛的镜子愣着神,伸出手想揩去雾气,突然打了个喷嚏。于是她又打开门,看见她老公捧着条毛巾,笑眯眯地走过来。为什么拿个毛巾需要这么久,为什么不是我叫了你就马上去拿,为什么还笑得跟个没事儿人一样,为什么难得回来一趟,还天天往死里打游戏,为什么……钱雩接过毛巾,把所有的为什么裹进湿发里,使劲地揉了几下,忽然又想起什么,叫住了老公。

“你说我把宋熙文介绍给晓湖好不好?”她接着揉头发,看着她老公。

“宋熙文?谁?”

“哎呀,就是我们实验室里那个实习医生么,上次party你还见过的,高高帅帅的那个,中文说得挺好的?”

“他?”她丈夫笑了笑,“高倒是挺高,帅么……

她打了他一下,“不错啦!人家可是个医生。你说怎么样?”

“这有什么,”她丈夫不在意地说,眼睛瞄着她的胸,“你高兴就行。”

 

钱晓湖渴望热水。

在宿舍的女生厕所里,洗澡间只有两个,可女生有二三十个。钱晓湖经常洗着洗着,就感到冷空气在四周流传。起先她以为是那个水龙头的问题,下次洗澡时就换了个洗澡间。经过科学性的测试,她发现只要有两个人同时洗澡,洗澡水就会温得令她直起鸡皮疙瘩。因此,每当她洗到一半,听见拖鞋啪嗒啪嗒地走来时,就会痛苦地咬牙。钱晓湖从没跟任何人提起过这事儿,听中国学长们说,他们在国内上大学时洗澡没有隔间,十几个人“赤诚相见”,宿舍也不可能有单人房。钱晓湖在美国上大学,这世上还有比美国条件更好的地方么?她从来不敢抱怨什么。

钱晓湖不喜欢美国,对美国她本没有太多期望,却仍然禁不住地失望。她不明白美国人为什么老喜欢问她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他们见面不说“你好”而是“今天过得怎么样?”钱晓湖认真地想一想,没怎么样,就说:“不坏。”美国人也爱问她喜不喜欢某堂课,或者某门学问。钱晓湖又认真地想了想,说:“还可以。”美国人就觉得她没劲。她实在不习惯即兴发表意见。怎么样,还不就这样么?凡事都有两面性,没什么特别好或不好,更不应该特别喜欢或不喜欢。这些美国人没学过老庄,也没学过老毛,不怪这么幼稚。她心里这样想着,对美国人也就更冷淡了。反正她还有朋友。

倩不是新生,法学院法学博士二年级。许多人以为女孩子书读多了就会变得呆,大概成绩好的女生多是在用记忆力弥补智力的不足,所以越读越呆。于倩不一样,看她通身的穿戴妆梳,举手投足,会让你纳闷儿这个人能从哪儿挤出时间来用功。她不太受得了内地女生的束手束脚,闲时想找个姐妹念念女儿经,却发现能说中国话的女朋友只有小不点儿钱晓湖。钱晓湖当然乐意做这个大学姐的小跟班儿,但她渐渐发现,很多人喜欢把她们俩对比,这很可恶。

 

“你为什么不能学学于倩?怎么整天穿得灰扑扑的,怕有人跟你要债是咋的?女孩子么,总得活泼一点。”米峥第N次这样对她说。米峥出身北大物理系,现在应用物理博士一年级,个头儿不高,嗓门儿不小。他俩在迎新会上偶遇,一见如故。钱晓湖时代的美国大学,中国籍本科生的数量已然壮大到可以跟研究生们分庭抗礼,可她很少同他们来往,嫌他们自以为是,不中不洋,洋派的太洋派,爱国的也仿佛不甚真心,大有叶公好龙之嫌,总而言之,就是肤浅。中国人天生的会读书,所以她的同学里除了小留,还有无数的XBCX可以是任何国名的首字母,Bborn(生于),而C则是Chinese(华人)。钱晓湖也是XBC,可她在她的同类之中仍然是个异类,多数的XBC都不认为自己是Chinese,而钱晓湖则恰恰相反。她在回归之后的香港生活过几年,奶奶的娘家还出过有名的爱国华侨,所以在她心里,她钱晓湖不光是华人,还是个中国人,虽然中文说得还是没有英文顺溜,可仍然是个中国人。

 

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年轻人血气太盛,在她身边经常管不住自己的眼睛和手,而米峥比钱晓湖大七八岁,有个女朋友在国内,跟他来往可以非常放心,还能顺便学好普通话。钱晓湖从小学就一直困在女校,也着实需要米峥这样的人才在身边,好比小猫学抓老鼠之前得先会抓玩绒线球。

“她那叫卖弄风骚。”钱晓湖违心地刻薄道。于倩的魅力绝不只在活泼上头,米峥这么说实在可笑。这也就罢了,他当着一个女人的面狂赞另一个女人,简直就是在搞离间计。“为什么我要像她?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什么叫卖弄风骚?你倒好,跟在人家旁边儿像个小萝卜头,哪儿会有人来追你,还情人?”

“那天你还夸我是有气质,像个大家闺秀的!”钱晓湖有点受不了了,曲高和寡她不在乎,只要别人晓得她曲高。“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这是谁说的?想不起来了。

“人生充满悲哀,”米峥瞟着对街的短裙美眉,说着他的口头禅道,“大家闺秀现在不流行了。”

“不流行活该。”她在心里说。

钱晓湖是个真正的中国大家闺秀,锁在水晶框中的一帧倩影,那水晶的边缘就是她皦皦的棱角,灵透地映饰她微妙的心意,无邪地挡避世人亲切的庸俗。她从小长到大,一直是这么温婉驯良,全然没露过“有出息”的锋芒,可每个人都觉得这孩子“挺不一般的”。这样的一个女孩子进了耶鲁大学,似乎是情理之外而又意料之中的事儿。

钱晓湖不是不幼稚,她以为一上大学,自己的故事就开始了。不是这回事儿,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和所有家境好天资高的孩子们一样,她非常轻松地长大,却并没有成人。少年的她就像马戏团的空中飞人,在耀眼的水银灯下,从一个高点荡到另一个高点,轻盈地,潇洒地,激扬地,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瞄准了,伸出手狠狠地抓那么一下,就到了。可大学之后的那个高点,又是什么,在哪里呢?身上的光环早已黯淡了下去,她荡得有些头脑发晕,生活的大网模糊而颓软地在眼下展开,她不敢往里跳。这么多藏龙卧虎的年轻人,挤在一座座小小的学院里,如火如荼地渲泄着才气精力,他们都要做什么,要到哪里去?钱晓湖初来时就被这气势吓慌了阵脚,以至于后来虽然发现自己还不算是个太大的草包,却再没恢复过来。她慢慢学会了在纷扰中寻找安心,妥协于同学们傲人的自信,暗暗盼望自己有一天能超越这个现实。多么没出息啊。说到底,钱晓湖只是个小地方人,见不得大世面。她自己也明白,虽然跟着父母走过无数的地方,她还是个小地方人。

钱雩也是个小地方人,而且在读大学之前,从没出过那个小地方。她和钱晓湖是远方亲戚,长江边上的一个败落的书香世家。钱雩很能读书,一路读的都是市重点,省重点,国家重点,十分为乡人称道。生物博士毕业之后,居然一跃至耶鲁大学做博士后,丈夫是她的师兄,还是同乡,也在美国做博士后。她的事迹传到了重洋之外,钱晓湖父母的耳朵里,于是这个失散多年,侨居海外,从没离开过父母身边的本家小姑娘就被郑重地托付给了钱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27090-738317.html

上一篇:贴小说
下一篇:《云泥》4
收藏 IP: 123.121.7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