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生活生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ntec007 友诤友直友谅

博文

父亲自传(3)——少年时代

已有 5157 次阅读 2017-6-9 09:20 |个人分类:三生有幸|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二、少年—红旗下成长

1. (待续)

2.  外出求学

1952.3-1953.2 初走出家门,正式投入国立万合中心小学读四下和五上年级。这下有如鱼儿得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时年经比较大,已经15岁了,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飞跃时期,又经过几年儿童团里锻炼知道知识的重要,有如饥似渴的愿望。所以在学习上有个飞跃的发展。在万合小学,我的校长是夏传润,教导主任李永信,总务主任孙守坤,少年队辅导员罗自炆,四下年级班主任罗书敏,教语文,五上年级班主任肖隆坎,教数学,教室在文昌宫。我们这个班老哨峰人比较多,加上六年级有几个特色的学生,如曾广祝,肖元炲,还有我班的曾祥坪,肖招童等人学习都是拔尖的,所以我们当时在万小占有相当的地位。我在万小的一年,确实也是突飞猛进的,这与我读私塾奠定基础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一年的学习时间里,我一直担任学习委员,成绩也是拔尖的。在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就加入了少先队,并任中队长,辅导员是罗自炆。他对我很关心,对我在生活上经常问长问短,有时看到我穿着单薄的衣服,冬天赤脚上学,很是同情,帮我借衣服。他对学生如此关心,至今铭记在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觉得自己这么大还在读五年级,脸上无光。因此决心转学。通过考试,很幸运,录取在吉安永乐学六年级毕业班。记得是在三月初开学,校长是匡丽卿,班主任彭善誌,教语文,数学是杨承义。我们这个班有48位同学,大部分同学们年龄都和我相仿,有几个还比我大一两岁。我们泰和的刘清森、肖法培,还有芳洲的匡萃江,萃秀、萃心,杨欣淦等都是要好的同学,后来肖法培、匡萃江等又同时录取在吉安二中念书。

这个学期的学习,因跳了一级,很多知识接不上,学习起来很是吃力。尽管你怎么努力,考试成绩总是勉强及格,致使后来升学考试作为备取生录在吉安二中。


3.读中学,差点辍学

七月的一天傍晚,我们正在桔树下乘凉,当时村小学一位老师,递给我一封信。接过信后,就知道是录取通知书——录在吉安二中。这一下,父母既高兴,又犯愁。高兴是,我家从今天起,也出了一个读书人,犯愁的是,钱从哪里凑,还有洗换的衣服,冬天的被子又怎么办?古语说:“江狭水急,人急计生”。这年的夏季芝麻刚好已收获,又多收得三五斗。第二天,挑到粜了,正好遇上好价钱,再东拼西凑点,勉强够学费和一个月的伙食费,剩下的钱,做了两条短裤,买了一支铅笔,就这样去开学了。冬天的被子是三姑父那边借的,将就一下。

七月的天气,太阳是火辣辣的,烤的大地冒烟。那天,父亲替我挑着简单的行李,步行在通往吉安的大道上。到达吉安已是下午两点了。报了名,缴了费,我编在一(八)班,有小学毕业同学的匡萃江,也编在同班。我的班主任姓熊。因为我们是备取生,相对而言,我们的录取分数线是较低的,致使后来跟班有困难。特别是几何,每次考试总是在60分徘徊。

光阴荏苒,转眼间,一学期业已结束,成绩发下来了,语文78,数学65,植物88,其他各科70分以下,英语未开。成绩很不理想,决心加倍努力,迎头赶上。

寒假生活很快结束了。新学期即将开学。面临的问题是:新学期的学费、伙食费怎么办?自己家中是分文拿不出的,真是焦头烂额。解放了,穷人是翻了身,是指政治上翻身,再不受压迫和剥削,但经济上还是很穷,要维持一个中学生读书的确有困难。我在学校虽有助学金,但只能维持生活费的一半。至于学费是不能免的。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母亲只好领着到吉安姑父那边借去。那天,天空飘着鹅毛般的大雪飘洒在我们母子俩单薄的衣衫上。路上行人很少。我们母子俩迎着呼啸的北风,赤着脚在雪地上行走,一步一个脚印,走在通往吉安的雪地上,冻得真打哆嗦,头脑沉重,心里冰凉。到达姑父家已是下午三点多。住了一宿,姑母听说是来借钱读书,二话没说,忙和姑你商量,借给我三十元钱。接过钱,我就去开学了。这期间,我已迟到了三天。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三年寒窗,奋力拼搏,在学习上算不上出类拔萃,总算能跟上班。最好的科目是生物,这也为报考农林学院奠定基础;其他依次是语文、化学、物理、代数、史地,最差的科目是几何。在校三年,要好的同学是曾庆镒、李宝秀,他们是我入团的介绍人,还有曾在千、匡萃江等等。有的已记不起名字。我们最好的老师是邓老师,当了我们两年班主任。他看我衣着穿得单薄,经常问寒问暖,有时伙食费接济不上,总是让我延迟上交。

在初中学习的三年,生活上与家中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在当时的整个社会,我看最好的生活是在学校。我们八人一桌,有两大钵菜,一荤一素,什么油炸鱼、油炸花生米、红烧肉吃不完,往往洗碗盆一倒,漂在上面一层油。最好的蔬菜,先供应学校,学生生活一天好似一天。那时候对于我来讲,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刻,到毕业那年,自己已是一个彪形大汉的年青人。

三年学习期满,老师根据我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我的成绩,建设我报考农林院校。结果如愿以偿,一九五八年八月,录取在江西樟树农校植保专业学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3568-1059808.html

上一篇:三万里云月急奔丧 (1)
下一篇:“双一流”最大的赢家
收藏 IP: 99.247.54.*| 热度|

2 李竞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