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生活生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ntec007 友诤友直友谅

博文

袁氏谱序

已有 36918 次阅读 2017-5-20 08:23 |个人分类:三生有幸|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下面是父亲大人手抄袁氏谱序,我少时读过一回。


袁氏谱序

公祎禧系泰邑城西邯公之后裔。邯公荫父职刺史吉州,因年迈欲谋归。是时因国事艰难,兵荒马乱,道途多危,谋归未遂。于是定居泰和城西,建一祠曰:大司徒第,崇礼堂。堂之对面,承圣恩赐建一坊曰:汝南坊。堂之后侧有巷曰:袁家巷。堂与坊均在中日宣战时被日机炸毁(今县城菜市场,实为崇礼堂之旧址)。

邯公一传曰庆、曰曕。曕迁徙万安襪塘,是万安襪塘基业祖;二传兴,兴公卜居未详。庆 $\to$ 岳公生二子,长曰谅,次曰震。谅公居城西为西派; 震公迁万合中埠为东派。

谅公生二子:一曰度,二曰节。节公迁徙宏冈,为二房。

度公传至十六世(即邯公廿一世)同伯公见黄塘地势平坦,龙脉旺盛,而建居于此,是黄塘基祖(即黄塘洲派)。同伯公之第九世(即邯公廿九世)宗仰,仰公生五子,曰祥、祈、裕、祯、禧。福禧公先剧黄塘,生有一子,名曰怀志。志承长伯祥,后更名为志(示旁)。

福禧公黄塘携家眷初徙红岭,在红岭置有一山,曰袁家岭。后由红岭徙永宁山的岽头,是为岽头基祖。在岽头生有四子,椿、楸、松、樟。因此禧公实有五子。

福禧公在岽头拓基后,人文蔚起,后裔繁昌。一九九四年吾袁氏各派倡修族谱。而岽头之族,因久失修,承岽头诸紧,邀我黄塘洲人协修其村辈。此事追本溯源,承先启后之善,吾辈义不容辞。为福禧公之来源,故撰书此序以记之。


另记: 河边袁氏一脉,禧公四子后分三房,松公无后。怀椿育能德,能德生必存,必存生二子,振浩、振沅。振浩生二子,良桂、良梅。父辈为河边袁氏之第六世。怀能必振良,贤才纬国本。

再补百度知识:中埠村袁姓始祖邯公(袁邯)本为蔡州朗山人(今河南省确山),为唐宪宗期间宰相袁滋(749—818)之子,据《旧唐书.袁滋传》载:滋相生有七子;实、炯、均、都、郊、泽、邯,邯为少子。袁滋于唐贞元十年被贬为吉州刺史,唐元和年间初期升任为义成节度史,吉州之民皆蒙其惠不忍其去,诏闻其少子邯(袁邯)萌授吉州剌史,邯后于唐元和十三年六月因病卒于官,邯长子袁庆留家西昌邑(今泰和)城西。
  自唐季之乱以来,后世子孙数度徙迁。据《泰和袁氏族谱》记载:邯公之孙(岳)于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值冲天大将军之乱(黄巢起义)殁于难。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镇南军候卢延昌遭兵叛,为部将所杀。吴王遂遣将率军南下进攻虔州,邯公四世孙(震)即随兄(谅)避兵乱于钟江(今中埠),震爱钟江山水之秀,遂携家眷定居六都中埠,开基立业,繁衍子孙,至邯公到现在的“家”字派已经是第41世。 兄谅定居右后街,为本镇霞山村,冠朝镇横冈,塘洲镇横塘,泰和城西袁氏等开基祖,均属邯公后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3568-1056003.html

上一篇:父亲日记几则(2)
下一篇:父亲日记(4)
收藏 IP: 111.73.157.*|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7: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