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474321169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474321169w 【知】过去,【晓】未来,明白当下何为关键。

博文

读《胡雪岩》有感

已有 5390 次阅读 2014-9-1 14:54 |个人分类:个人反思|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胡雪岩, 人物反思

读《胡雪岩》有感812~19日读)

819日中午13:26提笔写这篇文章时,刚刚看完曾仕强教授百家讲坛《胡雪岩的启示》,颇有一种文思泉涌的感觉。人生最高兴的事,不外乎明白了一些道理,十分宝贵的道理!能够不断修缮着自己尚未成熟的价值观!

昨天晚上一个人出去在宽敞的长风街上散步,满脑子是这些天我到底从胡雪岩身上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价值的道理,但很遗憾,几个思路都还不够让自己震撼。因为这样一个众人花尽心思去研究的人物,我没有挖掘出让自己为之震撼的道理,那就是自己对自己认识不够深刻,对胡雪岩一生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挖掘不够!

但是,随着最后一集《百家讲坛》看毕,一切瞬间明朗。从前我都是在想,我能从胡雪岩身上看到哪些我可以学习的优秀品质。而现在,我认为,学习胡雪岩,先学其失败,再学其成功。失败可以避免,成功不可复制。

一、胡雪岩失败的启示

胡雪岩的一生,为后世提供了一个从成功到失败的完整案例。他从13岁到杂粮行工作,后经金华火腿行,到了钱庄工作,27岁成为钱庄的小老板,后来在王有龄、左宗棠的帮助下,迅速发迹,到55岁成为大清国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再到59岁东窗事发,62岁郁郁而终。其人生历程可谓大起大落。我认为,其失败的经历及原因更值得我学习。因为年轻的我们,如果能认识到人生长远的道路之法则,则极有可能顺规律而行,收获幸福的人生。

(一)人生要走多高?何时达到?

感谢这个假期,终于在对刘备、胡雪岩、曾国藩的认识和思考中开始重新认识到我的人生可能走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何时走到,应该如何走到,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我开始摒弃纯美与幼稚,在现实中重新打造个人为之奋斗的理想模型。虽然一切刚刚起步,但令自己欣慰到的是,我有了这种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意识。

就业、创业、败业的过程,便是胡雪岩的一生,它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亡,有兴必有败,就像抛物线到达顶点后必然下降。个人的事业不是由我们去败,也会由我们的后世子孙去败,这是必然的。

我的人生必然也是这个过程,从博士毕业起开始就业,熟悉自己的领域及业务素质,到后来层次逐渐提高,掌握一定的权力与资源,做更多的事,达到创业的阶段,或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最后由于可能的自满、年龄等原因导致的不进步,而出现事业日趋下降直至退休。那么两个问题至关重要:我能走到什么程度?这个程度出现在何时为宜?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普通人,只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应该能够走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但由于家庭教育与先天性格所限,有些层次我极有可能无法到达,也不愿触碰。而且,过早的达到这种高度,一是不可能,而是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不利。于是,“不求极高,不求早”是我给自己的答案。对星空的定位可能直接影响到当下的行动,所以我不求极高。年轻时稳扎稳打,建立幸福的家庭与体魄,获得长远发展的持续动力,在关键时刻做出跳跃性的发展,在50-55岁左右达到人生的顶峰,所以不求早

(二)人生就是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并非贬义,而是中性,是人生的道理。失败是你自己造成的,成功也是你自己造成的,没人帮得了你,也没人害的了你。所以,这个道理让我对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存有敬畏,让其“合情合理”,让其“妥当”,让其“把握好平衡”。

而胡雪岩一生行事谨慎,只是在向汇丰银行借款时私自抬高了利息,最后在李鸿章与左宗棠的派系之争时,被李的人抓住了把柄。

现代人越来越忽视修身养性,我以为不可废之。人生就是不断修炼的过程。去年暑期,我明白了慎独的道理,“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而慎独只是君子之道,并无法让所有人都能遵守。而诚信、义气、深沉、严谨等人所敬仰的优良品行,通过“慎独”之法其实并不好练就。而“自作自受”的道理,更让我觉得能让人心存敬畏,让某种力量无形中监督我们去按照妥当的方式去做,为自己的所为所为负起全部的责任!

(三)人生贵在寻找平衡

《道德经》中有言曰,天道忌满,人道忌全,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同为商圣,范蠡知道,而胡雪岩却不懂,这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在胡雪岩迅速发迹的过程中,他的母亲多次提醒他赚那么钱干什么?而人走高了往往就忘记了平衡最为关键,而不是只是一门心思往前冲,不顾周围的一切。尤其是胡雪岩与王有龄的一段对话中,他认为从政与从商是一样的,但政治是危险的,他从“算计国家的钱”开始,其实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读刘备、胡雪岩、曾国藩的传记,我逐渐明白中国人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都要经历布局、造势、摆平的过程。但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还有周围复杂的人和复杂的环境。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对环境有清楚的把握,把握好平衡,那这局就布的不完美,最后很可能不知所以然就死了。

所以,我所认为的寻找做事的平衡,寻找人生的平衡,就是把握天道,把握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虽然极困难,但尽力做了,便能获得幸福和圆满。就像跷跷板似的,最高点不是两端,而是中间的平衡位置。

(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这个道理常常被年长者讲起,但我从来都不以为然。今天才慢慢开始体会到其深意。“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与“尽人事,听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一个道理,说的就是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过程,结果我们无法掌控。

的确,这不仅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做人处事的态度。做事一旦计较报酬,那很多潜在的收获就溜走了。胡雪岩还是学徒的时候,就知道去学习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胡雪岩年轻时结交朋友,从来先不想从朋友身上马上就获得什么收获。这些都是他日后获得巨大成功的保障。

二、胡雪岩成功的启示

对于胡雪岩成功的启示,那是相当之多的。我十分赞同曾仕强教授的观点,关键在于胡雪岩会说话,能一句话就抓住人心,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我认为,胡之所以能把事情都做的那么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胡雪岩的脑子里几乎不存在“不可能”这几个字,他认为只要是有路,就一定能走得通。下面我将从这两点展开谈谈自己的认识。

会听话、会说话是人必备的技能,它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必须从意识上纠正对“会说话”的偏见。人之不同于动物,精妙之处就在于人会听话、会说话,会说妥当、合理的话,促成某种目的。这种能力是我们应该努力练就的,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俗话说,“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雄师”,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场景!

我认为会说话的前提是会听话,会根据交谈者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用语变化等推测其心理活动,再揣摩其说出的话的意思,这是让自己会说话的前提条件。胡雪岩在年轻当跑街时,常常坐在茶馆里,观察周围人说话时的神态,去推测其心理活动,多年的锻炼最终能让他在左宗棠、慈禧太后面前应答入流,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同时获得了机会。

由此可见,会听话、会说话是一项需要常年揣摩和练习的技能,会说话能极大地助力我们的成长,因此,在这方面花功夫琢磨是十分必要的。

凡事不要先给自己留退路,而要认为只要有可能就能做到。胡雪岩能做到那么多的事情,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从来不认为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只要有路,就能走得通。我认为,思维上的区别会造成行动上的巨大差异。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能否做成持怀疑态度,那多半这件事真就做不成了。而我们如果信心满满,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调动身体的每一根神经,那么事情真的有可能就轻松解决了。

                                 周伟

2014-8-19 15:30于太原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27603-824065.html


下一篇:读《曾国藩》有感
收藏 IP: 61.167.60.*| 热度|

5 郭战胜 王荣林 张忆文 游为 shaoyunp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