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教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dlang 70%的以色列人是无神论者,不过他们都相信上帝给了他们那块土地。这个世界经不起思考

博文

不那么著名的重要物理学家Hylleraas 精选

已有 12945 次阅读 2014-4-30 00:07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提起量子力学,大家熟悉的总是那屈指可数的几个传奇人物。但是,本文要讲述的是一个名气不那么大的,但是对新量子力学(指heisenberg和schrodinger的量子力学,区别于bohr的旧量子力学)在关键时刻贡献巨大的挪威物理学家Hylleraas的故事。  

Bohr的量子力学很伟大。但是,其缺陷在heisenberg和schrodinger发展新量子力学的时候,已经广为人知。问题就出在氦原子上面。Bohr的量子力学处理单电子的问题,如氢原子,氦离子等系统,非常令人满意。那好,接下来该处理两电子或者多电子系统了。但是,问题立马就出来了。大家知道,Bohr的氢原子模型是依赖于电子周期轨道的存在性的。这便是一个严重不足,因为对两体或者多体系统,周期轨道是否存在不确定;即便存在,也很难构造。当年很多牛人给氦原子的量子电子构造了各种周期轨道,也就是给氦原子构建了各种不同的模型,但是算出来的氦原子基态能量都跟实验差距巨大。后来得过奖的van vleck在1922年的一个文章里总结了前人的各种模型,然后绝望地表示,现有的物理学可能需要某种根本性的变革。

这个变革就是新量子力学,也就是所谓的波动力学,按照schrodinger的图像的话;或者叫矩阵力学,按照heisenberg的图像的话。在这个新的框架下,电子被视为一团波,而不是一个质点,人们也就再也不需要去构建周期经典轨道了。对此,heisenberg非常得意。

伟大的schrodinger在1926年提出以他命名的方程后,当场干净漂亮地解决了氢原子问题,所得能谱跟老量子力学一致。那好,接下来该用氦原子来检验这个新的理论,新的方程了。哈密顿量很容易写出来,但是貌似不再有解析解了。自然的想法便是变分法。再一次,很多牛人,比如heisenberg,slater等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再一次,氦原子对量子力学形成了巨大挑战------人们死活不能从schrodinger的方程里得到跟实验吻合得足够好的基态能量!误差大大超过实验允许误差。按照hylleraas本人的说法,误差大到可以否定schrodinger方程对多电子系统的适用性!

在这个关键时刻,hylleraas作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他注意到,在基态下面,氦原子的两电子波函数必定只是两个电子到核的距离,以及两电子之间的距离的函数。由核以及两个电子可以构建一个三角形,波函数只依赖于这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而与其在空间中的取向无关!据说hylleraas后来遇到了伟大的wigner,告诉wigner这个想法后,wigner当场说,那是一个s波!

注意到这点后,hylleraas考虑将hamiltonian改写成仅仅依赖以上三个距离的形式,然后便得到一个大大简化的基态能量估计表达式。这个表达式里,只涉及到一个三重积分,在适当的变分波函数下,积分很容易解析地进行。更重要的是,hylleraas的方法可以系统地改进,无非增加多项式的阶而已。在当时的条件下,hylleraas凭手算,就已经得到了跟实验值在千分之0.09的理论估计!

从此,人们可以安全地对多电子原子使用schrodinger方程了!

hylleraas的这个及时的工作发生在1928-1929年间。虽然离schrodinger提出他的方程只有2-3年,但是考虑到在1926年后,量子力学以光速发展,这期间物理学家其实被氦原子折磨得不轻。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工作。他之后再无重要工作,甚至都很少发文章。但是,做研究的意义不在发很多文章,而在至少有那么一件不朽的工作。

于我个人,其实两年前我根本没听说过他。个人之所以对氦原子发生兴趣,从而对hylleraas有所了解,只是因为不小心我们研究过一个非常简单的两体问题: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Realized in the One-Dimensional Two-Particle Hubbard Model with an Impurity

Bound states in the one-dimensional two-particle Hubbard model with an impurity

Integrability and weak diffraction in a two-particle Bose-Hubbard model

由此我们不经意间进入到原子分子物理领域,进而了解到早期量子力学发展的值得回味的历史。

Hylleraas处在德语统治学术圈的时代。他的两个文章都在德国的zeitschrift fuer physik上面。为了读懂他的文章,我还专门请了德语私人教师。文章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hylleraas_1929.pdf

hylleraas_1928.pdf

对氦原子感兴趣的,可以看bethe的名著quantum mechanics of one and two electron atoms.

读这本书,还可以了解到另外一个两电子体系,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氢负离子。与之相关也有很多传奇人物传奇故事。这个以后有时间再讲。等不及的可以看我们上面的第二个文章,在introduction里我们有些许介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0379-789927.html

上一篇:中国学术界迫切需要一场中日战争
下一篇:给我一个数,让我领略一次庞加莱回归!
收藏 IP: 193.174.246.*| 热度|

28 陈理 刘全慧 冷永刚 胡锐锋 李泳 武夷山 钱磊 强涛 罗德海 肖重发 曹文虎 罗会仟 赵纪军 韦玉程 应行仁 科学出版社 张鹏举 田云川 吴宝俊 陈威华 石磊 hangzhou zhouguanghui eastHL sunxiaofei liyouxi rosejump lr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