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病毒气溶胶传播:测定病毒稳定性实验
蒋大和 2020-5-19 13:26
病毒气溶胶传播:测定病毒稳定性实验 今年 3 月 10 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 van Doremalen 等人的短文( Correspondence ): “Aerosol and surface stability of HCoV-19 (SARS-CoV-2) compared to SARS-CoV-1” 即 “ 比较新冠病毒和非典病毒在气溶胶和固体表面的稳定性 ” ,报告了几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391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病毒气溶胶传播–说说打喷嚏实验
热度 4 蒋大和 2020-5-4 11:59
病毒气溶胶传播–说说打喷嚏实验 在今年 2 月初讨论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时,看那张彩色新闻图片,印象深刻 【 1,2 】 。是一位健康人打喷嚏发出的粗液滴和细飞沫合成的飞行轨迹视图。显示在粗液滴迅速降落的同时,细小飞沫(或气溶胶)会形成 “ 湍流云团( turbulent gas cloud ) ” ,并被喷射到接近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11227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4
介绍自然杂志新载重要文章:蓝柯团队在武汉两家医院检测气溶胶
蒋大和 2020-4-30 14:10
介绍自然杂志新载重要文章:蓝柯团队在武汉两家医院检测气溶胶 4 月 27 日,《 Nature 》杂志网上预刊武汉大学蓝柯教授等人文章, 题为 “Aerodynamic Analysis of SARS-CoV-2 in two Wuhan Hospitals” (《武汉两所医院的新冠病毒气溶胶动力学分析》)。 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研究工作是新冠疫情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69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又说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2003年香港淘大花园爆发非典疫情
热度 1 蒋大和 2020-4-7 11:54
又说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2003年香港淘大花园爆发非典疫情 因为专注大气扩散,我对气溶胶传播问题敏感。2月上旬曾有一波讨论热潮 【1】 ,实例就是2003年香港淘大花园爆发群体性非典病毒感染事件。为此收集了一些资料,学习和分析。但热议很快消散,于是也搁下不想了。现在看和新冠病毒的争斗可能会有反复,会持续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26675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1
又说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发生在美国西雅图的新故事
蒋大和 2020-3-31 17:24
早晨在美国的同学发来美国洛杉矶时报 3 月 29 日的一则新闻: A choir decided to go ahead with rehearsal. Now dozens of members have COVID-19 and two are dead 一个合唱团决定继续进行计划中的排练,现在几十位得了新冠肺炎,死了两位 。 https://www.latimes.com/world-nation/story/2020-03-29/cor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290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又说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世卫组织的新闻原文
蒋大和 2020-3-28 22:13
又说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世卫组织的新闻原文 “又说”的起因是前两天网上传出有关世卫组织的新闻,如图。说:“世卫组织刚刚修改规则:冠状病毒被证实气溶胶传播,在空气中可存活8个小时。所以,要求每个人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 我的反应是该信息翻译有误, 恶意制造恐慌 。为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1135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无问西东”中陈鹏的原型应当是一批人
热度 1 蒋大和 2018-1-29 15:25
昨天看了电影 “ 无问西东 ” ,十分感慨。其中一位英雄学生陈鹏,网上说“ 在历史上没有具体原型,但根据陈鹏参与了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饰演的情节可以推测出,他是 23 名‘两弹一星元勋’中的一位。” 在我看来,陈鹏的原型应当是一批人。陈鹏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
个人分类: 生活记事|17984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关于“魔都之雾”和只要离开监测点100米雾炮车就合法的评论
蒋大和 2018-1-18 11:41
1 月 16 日晚从广州乘坐高铁回到了上海,看到两则新闻:一是网上热传一个视频,说是 “ 上海的霾犹如仙境 ” 。二是俞绍才教授发博文称“只要‘高空喷雾抑尘除霾’方法离检测站点 100 米以上就合法”,感到疑惑。特此评论。 魔都之雾: 下面是视频的两个截图。可见:大雾(我认为是雾不是霾) ...
个人分类: 灰霾|332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呼吁“一稿必须(中外文)两投”续:以大气霾污染的研究文章为例
热度 71 蒋大和 2017-3-5 07:22
两月前,我曾写博文“ 请规定重要研究成果 ‘ 一稿必须两投 ’ ”,强调重要研究成果必须有中文文章发表,获得很多网友支持,但也有网友认为因此会助长学术腐败。我觉得只要严格规定不同语言的同一文章不得同样作为成果报奖和升职称使用,不至于助长学术腐败。 以重霾污染为例,我在同济 ...
个人分类: 灰霾|17896 次阅读|178 个评论 热度 71
北京严重霾污染遇到“超长静稳”的说法是错误的!
热度 2 蒋大和 2014-3-6 14:20
科学网昨天新闻:“丁仲礼:中国发生雾霾频次或已逼近‘拐点’”中,援引丁副院长说话:“北京上星期的糟糕天气,大家都心忧如焚,这种天气过程,科学界有一个词汇称之为‘超长静稳’天气。” 这个“超长静稳”说法是错误的,不是大气科学的说法!  查查污染气象学,或查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应用 ...
个人分类: 灰霾|6531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