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符合预期
热度 2 郑永春 2019-4-11 07:00
对第一章黑洞照片的评论: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一直知其有,但不知长啥样?此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但这次拍摄的黑洞照片完美地符合科学界之前的预测,这让人不得不佩服科学的神奇之处——它居然能够不借助任何神秘力量,而窥探到自然和宇宙的运行奥秘。 上一次天文界的大新闻,是人类首次 ...
434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今晚21点,我们将看到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
热度 2 郑永春 2019-4-10 14:38
4月10日晚9点,有一个令人 兴奋的消息值得期待,我们将看到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 这项名为EHT的科研合作项目,是由一个全球射电望远镜网络合作完成的,目的是获得有史以来第一张黑洞的照片。 人马座A周围的吸积流的模拟图像(版权:EHT项目组)。 这次拍照的第一个目标是人马座A,距地球26,000光年 ...
782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流浪地球飞出太阳系之后,会到哪里去呢?
郑永春 2019-3-25 10:39
流浪地球飞出太阳系之后,会到哪里去呢? 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中文名为南门二),由 A 、 B 、 C 三颗恒星组成。其中的 C 星是最小的一颗恒星,也就是中国人所称的比邻星,是一颗比太阳更小更暗的红矮星,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 12.5% ,距离地球 4.23 光年。 流浪地球会遇到三体问题吗? 科 ...
767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奔赴水星——贝皮科伦布号的背后
热度 2 郑永春 2018-11-4 23:36
奔赴水星——贝皮科伦布号的背后 1 引子 2018 年 10 月 20 日, 贝皮科伦布号成功 发射升空。这项任务由欧洲空间局 (ESA) 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JAXA) 联合进行,预计经过七年左右的飞行,于 2025 年到达水星,有望进一步揭示水星的神秘面纱。 贝皮科 ...
1392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在屋顶寻找宇宙尘埃
热度 2 郑永春 2018-11-4 23:22
说到星空和宇宙,大家都会觉得离我们很遥远,特别是离日常生活很遥远,似乎除了在夜晚仰望星空之外,很难接触到它们。可事实上,人类已经向深空发射了 200 多颗探测器,它们已经抵达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甚至太阳,至少有旅行者 1 号、旅行者 2 号、先驱者 10 号、先驱者 11 号、新视野号等 5 个航天器, ...
860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太空地图》系列之月球全图、火星全图、太阳系全图、宇宙全图
热度 1 郑永春 2018-9-21 19:28
天文学是一门塑造性格的学问。我相信, 一个仰望星空的孩子,世界观也会与众不同。 我的新书“太空地图”系列出版了,希望能用趣味的语言、生动的插图科普前沿天文知识,让孩子们无需望远镜,就能还原梦中的宇宙。 太空探索的本质是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天文学作为一门塑造性格的学问,让孩子摆脱现实的沉重 ...
2216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向马斯克买票的首次私人绕月旅游究竟能看到怎样的风景?
热度 2 郑永春 2018-9-19 13:33
正如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所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重逢。” 下周就是中秋节了,全球华人 将再次举行一年一度的“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仪式。但今年的中秋节,或许又会多了一点新的谈资。因为在 9 月 18 日,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 ,在官 ...
9432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帕克”逐日,史上最接近太阳的航天器12日下午发射
热度 2 郑永春 2018-8-11 13:50
微博@火星叔叔郑永春 由北京市科委资助、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郑永春编著的《太空地图》系列图书和挂图即将上市,敬请关注。 8月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研制的“帕克”太阳探测器,从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第37号发射台发射升空。该任务耗资15亿美元,将奔赴太阳,经过7次变轨,开展为期7年的太阳观测任务。 ...
1177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最新!人类首次在火星观测到液态水湖!
热度 3 郑永春 2018-7-26 00:48
移民火星不是梦?人类首次在火星观测到液态水湖! 火星快车号( Mars Express ) 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达4亿公里,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也是唯一经改造后适合大规模移民的星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实施,将在一次任务中同时实现对火星“环绕、着陆、 ...
14824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科普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写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
热度 4 郑永春 2018-5-29 22:59
建设科技创新强国不能光有“尖刀队” ——写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 为什么我对科普积极投入?   首先,科普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并不是我最先说的,在国家很多文件上都出现过。现在社会上科学的力量整体上比较强大,大家不会觉得怎么样。但如果社会整体上是 ...
768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