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如何用“有限的”英语写好研究论文
王晓峰 2022-4-7 17:42
自注: 4 月 3 日为上海光机所研究生做了一个题为 “ 如何用‘有限的’英语写好研究论文 ” 的报告。有同学需要报告 PPT 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为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需求,特整理以下文档,希望能为同学们的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另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用到了作者论文中的案例,尽量不泄露作者信息,如果作者恰好看 ...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583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微博一下
王晓峰 2010-9-10 20:19
下班后,看了两篇稿子,有作者图做得很不清楚,文字编辑没有把看不太清楚的图中的文字重新描一遍,校对的估计也看不清,也就那样过了。前面有个front facet,后面成了rar facet, 明显rar掉了个e,rear。 当然做编辑看到的都是错误,没有指责的意思(如果一遍就搞定,我就下岗了),只是说明做编辑一个字母、一个标点 ...
个人分类: 微博一下|34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毕业论文,是否也需要过编辑关?
王晓峰 2010-4-18 20:18
一篇硕士或者博士毕业论文的诞生,经过了作者,作者同学,作者导师,评审专家,单位相关负责人的评阅和修改,应该说质量是有一定保障的。但实际上,相比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来说,论文中的差错还是比较多的。因为以上人员多是从学术质量上来对论文进行把关,而对于书写规范并不都是非常重视。 最近看了一下以前的毕业 ...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3773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国学术期刊的一个额外负担——脱密证明
王晓峰 2010-4-5 15:51
在收到一篇稿件时,我们的编辑首先初审一下,如果格式与内容符合期刊要求,那接下来要做什么?送审稿专家外审?且慢,外审之前,编辑会给作者发一个邮件要求提供本文的不涉密证明。在收到这个证明后才会外审(如果不收审稿费的话)。 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法律要求期刊在发表论文的时候要检查其是否不涉密,但现实中这确 ...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11555 次阅读|3 个评论
失望但也有一些高兴事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王晓峰 2009-10-27 23:38
今天,由中国科协与新闻出版总署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上海浦东召开,会议的主题是: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与数字化建设。一天的报告听下来,总体上比较失望。 我最感兴趣的是体制改革,但遗憾的是一天的大会报告没有一个正面讨论体制改革的事情。倒是有五家国外的科技期刊出版公司在宣讲他们的公司 ...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4993 次阅读|2 个评论
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6)
王晓峰 2009-4-14 23:03
今天是余世维《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的最后一讲,主要内容是职业化要从主管开始,领导要以身作则。只有上行下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古人早就说过,已所不欲,勿使于人。这可以解作是做人的道理,也可以看作是处事的道理。老百姓的话更通俗:上梁不正下梁歪。 我不是领导,充其量也就算一个小组长,但在这个小 ...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41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5)
王晓峰 2009-4-7 22:26
不知不觉中,职业化培训已经进行了五次了,今天讲的仍然是职业化的工作道德,重点讨论了品牌的含义,如何建设品牌。有一些东西以前接触过,但有机会能够安静地思考思考平时的工作,未尝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品牌是一种集体意识,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来维护。 一个企业的发展,正常的过程是从 小 开始, 稳 扎 ...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369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4)
王晓峰 2009-3-31 21:16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什么是认真做事,什么是用心做事? 余世维用他自己公司的案例,向我们做了解答: 他有一个家具店,一次一位客人来买一件非常高档的床头柜,但碰巧店里没有合适的。店长对客人说,可以帮他找一下,并请他来选购。店长从别的店里为客人准备了三款,最终 ...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38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3)
王晓峰 2009-3-24 21:36
今天学习的是职业化的形象,在有了职业化的技能之后,我们需要有职业化的形象,也就是象做那一行的样子。这个题目有装门面、弄虚作假的嫌疑,而且这种事情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全国各地政府的网站,有多少发挥了应有的功能?素质教育讲了多少年,大多数高中的孩子不还是早起晚睡,应付老师的题海战术?但作为企业、个人, ...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380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