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矮居之乐
热度 1 籍利平 2023-3-26 12:57
在海淀区工作和生活的第一个十年(1993-2003)我居住和办公的楼层都不高,二层、一层都安置过办公桌、饭桌;负一层(准确地说是-0.8层)安置过木板床、支起过燃气灶。 这十年,住过的矮居有:马蹄楼、仓库洞房、西方楼、半地下室、半边楼和二十亩地集资房。   ...
520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我和李恒老师的最后一次争论
热度 6 周浙昆 2023-3-20 16:1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恒 我和李恒老师的最后一次争论是发生在2022年的11月,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古地中海的定义和概念。李恒老师几乎天天都去办公室,而我退休后,偶尔也会去一下昆明植物研究所。 那天中午,我和李老师合作培养的学生纪运恒博士得知我在昆明植物研究所,就邀请了我、李恒老师、 ...
20228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6
追忆曾谨言教授
热度 4 赵玉民 2023-3-15 14:57
著名理论核物理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曾谨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6日在北京仙逝。噩耗传来,我十分沉痛。 许多物理人知道曾谨言先生,是因为曾先生是量子力学方面的教学权威。他总结了长期讲授量子力学的心得体会,编著了面向不同需求的量子力学教材,其中在科学出版社的那套教材 (I-II 二卷 ) 已经 ...
894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4
忆与杰出科学计量学家路特.莱兹多夫交往的二三事
热度 6 武夷山 2023-3-14 06:47
忆与杰出科学计量学家路特.莱兹多夫交往的二三事 武夷山 昨天闻知噩耗,杰出的荷兰科学计量学家、普赖斯奖得主Loet Leydesdorff(路特.莱兹多夫)于3月13日去世了,享年75岁。熟悉的朋友们都叫他Loet,下文中我也以“路特”称呼他吧。关于他的学术生平,我会转发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张琳教授的一篇文 ...
6268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6
Healthcare:聚焦中国助产,保障母婴健康——对话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陆虹教授 | MDPI 人物专访
MDPI开放科学 2023-3-13 16:20
本期人物专访, Healthcare 期刊有幸前往北京大学拜访陆虹教授。初春的北京春寒料峭,陆教授对科研的热情却让人如沐阳光。访谈中,陆教授围绕助产及母婴健康领域的科研发展趋势、期刊发展建议等方面与期刊编辑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受访人介绍 陆虹 教授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教授 ...
54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对话JPM客座编辑姜楠博士——骨感染的发病机制 | MDPI 人物专访
MDPI开放科学 2023-3-6 15:55
本期人物专访, JPM 期刊有幸邀请到期刊客座编辑姜楠博士进行交流。姜老师主要从事骨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工作,目前担任 JPM 期刊客座编辑,主持骨科疾病个性化医疗相关主题的特刊。 此次访谈中,姜楠博士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研究领域和对开放获取出版的看法。 姜楠 医学博士 南 ...
641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我眼中的张惟杰教授
热度 4 乔中东 2023-3-4 09:45
2002 年元月,我调到上海交通大学后,先是在农业与生物学院任教。学院安排我和两个年轻老师开设分子生物学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农业与生物学院的生物化学课程是由生命学院的张惟杰教授负责。在有些教科书中,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这两门课程有些重叠,生物化学教材内容涵盖 ...
11646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对话 Biology 期刊编委——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明钰教授 | MDPI 人物专访
MDPI开放科学 2023-3-3 10:25
微生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往往因为过于渺小被人类忽视,但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和保护微生物多样性,趋其利而避其害,是生物学研究领域一项永恒的主题。本期人物专访,我们有幸邀请到了 Biology 期刊编委,来自山东大学的王明钰教授。在访谈中,王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在抗生素耐药性方面的研究 ...
709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什么样的导师是好导师
热度 6 周春明 2023-3-2 00:39
最近,有考研的学弟学妹问我,什么样的导师才是好导师,以及如何选到一个好导师。 关于第二点,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如果非要说起来,大概就是看缘分吧。当时,我只有三个选择。我的第一选择,本来已经谈好,但是由于他的老板插手,没成。买卖不成仁义在,后来我跟这位老师偶有来往,能觉察出来,他是一个好导师。塞翁失马 ...
6153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6
山,我最好的知己
热度 7 籍利平 2023-3-1 06:51
  半个世纪以来,山是我最好的知己。   8岁记事之后,山很少离开我的视野。我也很少离开它的目光。   在太行山的目光下,我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就算早年的事情记不住,也和太行山有无数次的目光交流。   只要走出胡同几十步,西望太行山就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读小学和初中期间,有多少轮夕阳是在我的 ...
5692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