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教:如何给孩子们做科普?
(王德华)
受邀去给中小学生做一次科普,给的题目是“走进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开始以为是中学生,后来知道是小学生。这有点犯了难,如何给小学生科普,我是一点经验都没有。去年也曾被邀请去参加中小学生科普讲座活动,我也答应了。为了安排活动,老科学家们组成的“委员会” 还专门听我试讲,最后被狠狠“批评”了,关键就是不懂中小学生的科普方式,以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知识需求进行中小学生科普讲座是不行的。最后专家们认为我“有潜力”,建议重新修改讲座内容,还专门安排了老专家给我辅导。老科学家们做事的严谨和认真态度,着实很让人钦佩,我辈自叹不如。后来由于事情太多,就没有用心去修改,也就没有参加活动。因答应过,没有完成任务,心里就一直不安,就怕再遇到那几位老专家,也怕接到他们的电话询问或催促。搪塞了几次,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这次接到电话,心里抱着歉意,一面为去年的“失约”道歉,一面心里又打着鼓。他们还是决定了,今年让我直接上场,报告都给定好了,建议的题目就是“走进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我知道自己没有理由拒绝了,就很“爽快”答应了,也好“将功补过”。但是,我最担心的还是自己没有任何经验。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这个讲座就是让小学生们了解动物世界的奇妙和有趣。这个题目太大,可以讲的内容很多,所以我设计了几个内容:从什么是动物、动物有多少种类等问题开始,逐渐展示“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们吃什么(食性: 食草、食肉、食虫和杂食等)?动物们在哪里生活(地理分布:草原、高山、海洋,澳洲、非洲等)?动物们有哪些生存方式(适应,如沙漠环境中的骆驼,冬季冬眠的黄鼠等)?讲几种代表性动物,如大象、鲸鱼、大熊猫等,顺便讲述动物保护的意义,讲去动物园为什么不能随便给动物投食,穿插宗教放生与生态保护的内容,也讲几个动物的有趣行为,如拟态和迁徙等。
一个小时的讲座,我的感觉是“很热闹”。学生们太活跃了,他们有些知道的内容也很多,举手发言非常踊跃,我又担心影响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尽量给举手的同学发言机会。
开始担心有些专业术语,如拟态、迁徙等,孩子们可能不好理解,实际上有些学生知识面很广,关于“拟态”,马上就说出“变色龙”、“竹节虫”等拟态的动物,关于“迁徙”,马上就可以说出“燕子南飞”和非洲大迁徙的“角马”等。他们知道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动物树袋熊,知道这是睡觉时间长达20多个小时的动物,知道放生动物要“放在适合动物生存的地方”、“放在它们原来生活的地方”,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知道“如果没有了动物,人类也就灭亡了”。问他们成语中的动物,他们会说出一大堆含有动物的成语,问诗歌中的动物,他们能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向青天”的诗句,整齐背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头”,这些着实让我吃惊,当时就有些手忙脚乱了,课堂秩序有点失控。
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不知道学生们最后记住了多少,真正懂得了多少,是否对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有些感觉。我自己的感觉是,没有把握住机会把知识性讲出来。
学生们对动物很感兴趣,有些孩子已经对动物也有不少的了解。所以,我就又陷入了困惑。如何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做科普?怎么讲?讲哪些内容?讲多少?讲深一点,还是讲浅一点?
科普,无论写作,还是讲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把科学道理,对不同层次的受众讲明白,讲清楚,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这需要技巧,需要智慧,也需要亲和力。
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如何给孩子们做科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