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物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ozaikx

博文

永恒的格陵兰 精选

已有 9268 次阅读 2015-12-1 14:4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格陵兰, 魏格纳, 大陆漂移, 大陆和海洋的起源

说来惭愧,这是“写了”将近一个月的博文。记得动笔是十月三十号,有了前两段,搁笔,再就是工作、琐事、科学网的网络问题(多好的借口)、间或的阅读和懒散,凌晨四点算是交作业了。

 

世界在不停的改变,无休无止,这是常识也是真理。

镜中的昨日与今日似乎并无分别,但不妨拿出十年前的照片来对比一下,难免生出些感慨,恰如稼轩的词句“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容貌如是,城市版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久前看到1977年和2011年北京城的卫星鸟瞰对比图,细数这三十多年来的巨变,又岂止河东河西那么简单,难怪有人戏言这鸡蛋饼摊得够大。城市的变迁多数是人类有目的活动的反映,而这些城市在地球陆地表面不过是些或大或小的斑点,陆地与海洋的外貌又是如何在变化的呢?


正是一位天文学博士、气象学家出身的地球物理先驱人物,用大胆的猜测、充实可信的证据和梦幻般的理论在1915年向世界宣告:我们脚下坚如磐石的陆地在缓慢的移动。十一月一日应该是属于他的,当然,与时下流行的什么小棍子节扯不上关系,今年是他诞辰135周年、去世85周年,也是他的划时代著作《大陆和海洋的起源》(Die Entstehung der Kontinente und Ozeane“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出版一百周年。他就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 1880-1930)。

时间回到一九三零年十一月二日,北纬70度,格陵兰岛。天寒地冻,在这白茫茫的荒原上,寒风卷着雪花飞舞,两个身上穿戴兽皮的男人,在零下39摄氏度的低温中,带上17条爱斯基摩犬,分乘两架狗拉雪橇,离开冰盖科考站,毅然向着西海岸营地出发了。不久,他们那小黑点儿一样的背影逐渐被风雪覆盖,直至从人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

这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的第四次格陵兰探险最后一程,前几次他主要作为气象学家曾多次考察极地冷气团和古气候的变迁。后来他的研究兴趣逐渐转向了地质学,特别是为他所提出的震动学界的板块移动理论寻找更多的证据,尽管新理论还没有被大多数地质同行所接受,但他已经是德国极地探险的领军人物了。昨天队员们刚刚为他庆祝了他五十岁生日,并拍下了一张合影照片,和他的忠诚的年仅二十二岁爱斯基摩助手——维路慕生(Villumsen)。考虑到助手的年轻和前路的未知的艰险,魏格纳曾劝他不要跟随,但维路慕生还是坚持,不料,这次格陵兰科考探险竟成为魏格纳和助手最后的旅程。


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返回西海岸营地,路上连喂狗的干粮也没有了,一条条狗倒下了,最后他们只好保留一架雪橇,而魏格纳则使用滑雪板,连日的劳累、严寒与饥饿,最终因为体力不支倒在了茫茫冰盖上……从来年开春的搜寻者的记录来看,维路慕生把魏格纳像爱斯基摩人一样“隆重”的安葬了,并用滑雪板和滑雪杖做了标记,带走了他的烟斗和日记,一段距离后又被妥善安置埋藏好,最后一只爱斯基摩犬也倒下了,他也消失在了无尽的白色世界中,无奈的后人再也无法寻到维路慕生人们将魏格纳的雪杖一分为二作为他格陵兰冰原墓地的十字架,鹿皮下他的容颜看上去比最后的照片还要年轻,双眼微合,定格在了五十岁,永远的封存在了冰雪中的格陵兰岛。

魏格纳悲壮的离去着实令人扼腕。他的大陆漂移理论到底如何理解呢?所谓大陆漂移(continental drift),是指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大规模水平运动。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5亿至2亿年前曾是统一的一块巨型大陆﹐称为联合古陆。后来逐渐开始分裂并漂移达到现在的位置。主要证据有:地图上巴西东端的凸起部分与非洲西海岸凹进的几内亚湾格外贴合。这也是小学课本中渲染的“病床上的著名发现”。其实在很早他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当然也是来自地图的灵感,而一战后的养病期间是他系统的阐述他的理论的时期。

另外,北美洲、非洲和欧洲在地层﹑岩石﹑地质构造也遥相呼应。如北美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相对应﹐都属于早古生代造山带;非洲南端和南美阿根廷南部晚古生代构造方向﹑岩石层序和所含化石相一致。还有就是大量古生物学证据和物种的相似——也是促使魏格纳决定发展该理论的关键证据,比如:中龙是一种陆上淡水沼泽的爬虫,无法越过大洋,而在南非和南美找到的中龙目化石可以证明南美洲与非洲过去至少有陆桥相连。还有一些植物的相似分布如舌羊齿,因其种子较大,无法凭藉风力飘洋过海,等等。

魏格纳仍不断补充证据,丰富他的学说,到1929年已经是这部著作的第四版面世了,甚至最后一次格陵兰之旅也是为了通过经度测量证明格陵兰岛每年向西漂移36米。为了证明,他不惜付出生命。


但即使如此,大陆漂移理论即使在魏格纳去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为地球物理学界所公认,后来甚至逐渐被淡忘。其中的直接原因在于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一直无法说清而不为同行所认同。魏格纳倾向潮汐力和自转离心力等力是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但并不肯定,也承认还搞不清楚、为时尚早。但从大量证据来看,较轻的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几个力的作用使联合古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进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许多学者通过计算发现,这个动力来源太微弱了。地球物理学家哈·杰弗里斯等人指出的:大陆漂移似乎需要几乎无法想像的巨大动力,远非潮汐力和离心力所能胜任。有人甚至略带嘲讽的说,魏格纳的理论仅仅算得上“一个漂亮的梦,一个伟大诗人的梦”。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的H.赫斯(Harry Hass 1906-1969)提出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的动力学原因才得到了较为满意的回答。进而才发展成为现代板块构造理论

人们重新发现了他的理论的价值,尽管有些粗糙与瑕疵,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理论仍被誉为是地学界的划时代的革命,如同哥白尼的日心说一样,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的认知。长眠在冰原下的魏格纳一定不会感到寒冷与孤独,因为他那为科学奉献的赤子之心与格陵兰同在,成为永恒的丰碑。

 另外这两天据报道称,格陵兰东北部一条主要冰川正快速融入大西洋,专家警告说很可能让全球海平面升高50厘米。OMG,全球变暖在加剧看来并非危言耸听,人类快醒醒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5200-940217.html

上一篇:雷电中的意外与谜团
下一篇:一封开启未来的信
收藏 IP: 211.100.51.*| 热度|

26 王有基 田云川 陈理 肖可青 白龙亮 赵志杰 范毅方 郭向云 李颖业 苏红 姬扬 李红雨 韦四江 黄永义 褚昭明 吴耿 吕洪波 姚伯元 李土荣 鲍海飞 李东风 shenlu bigscifans yangb919 biofans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