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husiasm73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nthusiasm730

博文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施一公屠呦呦座谈会发言有感

已有 14607 次阅读 2015-10-19 23:2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网热闹,施一公在屠呦呦获奖座谈会的发言也有人试着解读,还被人解读出了老陈醋的味道,还博得了不少眼球和掌声。呜呼哀哉,道之不存久也!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的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我原以为在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在教授博导扎堆的地方,人与人之间还能有着基本的信任,还能有着彼此最基本的尊重,看来是我想错了,我实在“too young, too simple”。原来这个世界如此黑暗复杂!原来人性如此居心叵测!原来施一公如此气量狭小!我不心甘,所以我不自量力,我也要来解读一下施一公的言论。

施的原文:一,屠老师获奖的工作是在40多年前完成的,在当年的环境下,科研条件一定是极其艰苦,科学家甚至亲身试药,具有极大的牺牲精神。今天的情况与当年大相径庭,在科技管理模式、经费分配、科技评价标准等各方面完全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埋头专业、坐得住冷板凳、克服浮躁、长期努力创新。

科学网高人解读:解读施的第一层意思:

  屠老太太当年做出的工作似乎也不太容易,而今天我们的条件好多了,我自己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就买了N多昂贵的美国仪器、美国试剂,而且领导也发给我很多经费(主要是直接拨款,我的项目不需要进行同行评议),我的手下工资也在清华里高高在上,所以他们肯定能做出更好的工作。不过,屠老太太当年以身试药的傻事儿我们是绝对不会干的——条件不同了嘛。其实,屠老太太四十年前做的事情,早过时了。现在的评价标准是看naturescience上的论文,这个我们不缺,而说实话,屠老太太这些方面比我们差远了,连我学生的学生发表的零头都不如。她干了四十多年才混了这么个奖,挺可怜的,我们肯定不用等那么久。我的非常多的学生正拿着高额经费和高工资坐板凳呢,且我的人屁股下面的板凳都是温的,我本人的板凳当然更舒服些,副校长、院士嘛!坐冷板凳怕是屠老太太这样的傻子才会去干的事情。


这话我重复读了10遍,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读,上厕所也读。原谅我智商不够,我硬是没读出啥味道来,我觉得施一公就是实话实说,尊重前辈取得杰出成就,强调今天科研环境的巨大区别,提出对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我的奶奶,这话,难道不是这个意思吗?难道还有别的意思吗?难道,难道,是我理解能力有限吗?科学网高人解读出的言外之意,我觉得,除了是您自己臆会,揣测,不,臆会,揣测都谈不上,只能是想象!天,您这想象力太丰富了吧?比传说中的隔山打牛都还厉害,我无话可说,甘拜下风,俯首称臣。我只能说您,以及那些给您拍巴巴掌的人说:“牛!您们真牛!”

  【施讲的原文为:二,听到这个消息,既激动,又担心。一方面由衷地高兴和激动,另一方面又担心大家过度解读获奖、走极端。中国是个大国,应该实事求是地允许多种科技评价标准存在,不能一刀切,不能从一个单一模式走到另外一个单一模式。

  青蒿素这样的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研究课题是集体攻关,过去适合,也许到现在还适合,这和基础研究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领域,不能要求以SCI文章或影响因子引用率作为评价标准。就算在基础研究领域,也不该一味用SCI、影响因子、引用率等等刻板指标去评价,这事实上是在束缚我们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中国今年获得了药物开发的诺贝尔奖,就立即出现论调认为中国的基础研究不重要了,如果是这样,就叫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基础研究需要长期投入。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需要强大的基础研究,这既是培养人才的机制,也是中国可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所以我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中国要允许多种科研评价并存,要实事求是,要根据不同的领域制定不同的科研评价标准。

      科学网高人解读:施的第二层意思:

  本来CCTV10月3日新闻联播就我的科研给播了4分51秒,预告我能得奖,我才应该成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这下稍微有点尴尬,老太太的光亮似乎要把我的给遮住了,尽管她要官衔没官衔,要经费没经费,可是居然有个不开眼的“诺贝尔”。

  但,中国的科研评价标准绝不能因为这老太太四十年前的成果得了奖就改了,就不看naturescience了,光看实际价值和效果那可不行!我们的大论文,在高级期刊发表其实更适合今天的中国,有些人说因为屠老太太诺贝尔了,以后就不要再SCI了,我绝不允许,我们整个团队还要靠这个糊弄高层领导呢。

  集体攻关在老太太以前的时代可以,今天清华大学也给我配有一个巨大团队,有大楼有大项目,可是我们就做基础研究,也要弄一堆人集体做工程一般地解析各类蛋白结构!我的人还要占据中国生命科学的制高点呢,我可不能让一句“基础研究不需要大团队”就遣散他们,这一点上我难得的和老太太保持一致,她筛药要一堆人,我写论文也要更大的一堆。

  我做的研究其实比弄出解救万民于水火的青蒿素类药物还重要,至少一样重要,不能因为屠老太太得奖了,就消减我们的经费,屠老太太这辈子好像只得过外部的一个13万元的项目,我这里则有几十个亿,这些经费当然是我应得的,而且不能给一次就拉倒,要连续不断地给我,哪年少了都不行!!

  屠老太太的贡献可以用药效来衡量,我们就用论文,这一点要有所区别。评价我不能用屠老太太的模式,如果要用屠老太太的标准评价我们写论文的人,我和我的人就都完了。


这一段话,我继续膜拜科学网高人的解读,因为我看施一公的原话照样是啥也看不出来,这智商,我真替自己捉急啊!我把高人的解读看了一遍又一遍,我最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高人,您是施一公肚子里的蛔虫吧?要不然,这么精妙绝伦的解读,您是怎么想出来的呐?您不去当作家,实在太可惜了啊!您要是出马,什么莫言、余华,贾平凹都得统统靠边站,他们算什么东西啊?您是读心术大师,可以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移花接木,您把施一公想说的话都说完了,您揭了施一公的画皮,把施一公肮脏的思想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您真是大侠,您真是中国科技界的良心,众人皆醉,唯您以及跟您拍巴巴掌的人们独醒,您们多高尚啊!多纯洁啊!多英明啊!多睿智啊!您看,您们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您们解读出了别人意识不到的。真的,中国就缺您们这样的人儿了,因为您们不畏强权,嫉恶如仇,一身正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啊!您们真是完人,您们真是高人,我辈俗人,目光短浅,鼠目寸光,人云亦云,感谢你们拨云见日,指点迷津,我只能对您们说:“谢谢啊!”

施讲的原文为:三,屠老师1930年出生,今年85岁高龄,您代表中国老一辈的科学工作者,对中国、对世界、对人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接力棒已经到了年轻一代人的手上。我相信,中国今天的年轻人一定能够很好地把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不负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厚望。

尽管如此——我最后还是要说一句——中国的崛起真正到了居安思危的时候。即我们再拿几个诺贝尔奖、再取得几个大的科技突破、再出现几个重大新药创制,即便到了那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民族来讲,也都是应该的。我们目前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我们做得更好。

科学网高人解读:施的第三层意思:

  屠老太太是得了诺贝尔奖,可是不已经老了嘛,我还年轻,来日方长,以后中国生命科学还是我说了算。我一定会把更多的经费花出去,我手下的人年薪100万早就不够了,我再招人就得年薪300万了,希望国家给我更多更大的权力和经费,得让我够花。

  你们别觉得屠老太太得了个本来应该我得的诺贝尔奖就心安了,我不得,中国在国际上的科学地位就不算有,我一定要得、一定会得,虽然也可能40年以后。即便我不得,国家也会继续支持我。中国崛起真的要靠我呢,你们都给我记牢喽。


最后一段话,我也不想解读了,我严肃的写几段话。

一: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着最基本的尊重,这个最基本的尊重就是相互信任。您可以不相信对方是一个好人,但是您也不能假设对方是坏人。您可以不喜欢施一公,但是您也不能随意揣度别人,尤其是没有半点真凭实据,完全揣测想象。施一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有他身边的人,跟着他合作共事生活的人做出评价,而且这个评价是基于人品上的,如果是来自科学上的评价,他已经取得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无需我们多言。

二:我赞同聂广老师的博文:不能过度解读施一公的言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929259.html我本人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我来科学网这么久,从来抱着虚心、诚实、求真的态度和观点。我不愿意与任何人交恶,我也绝不会用下三滥的手段去攻击,报复别人。我是一介白丁,光脚不怕穿鞋的,但是科学真理面前,我相信人人平等,不以势压人,不妄自菲薄。所以,我前面的表述若有过火的地方,请大家见谅,我只针对观点,不针对个人,我也不想浪费大家这么宝贵的时间,来围观我们这些无意义的争吵,否则,这就不是科学网,我们对不起自己“教师”的称号。

三、最后,我希望大家求同存异,寻求共识。关于屠呦呦获奖的意义以及各种解读,我赞同站在不同的立场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我拒绝人身攻击,或者采用春秋笔法过度解读。施一公固然有想获得诺贝尔奖的欲望,但我想这对于任何一个从事科研的人来说都是正常的,不是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可以不排除施一公得知屠呦呦获奖后的五味杂陈,但是如果说施一公嫉贤妒能,心态扭曲,那我只能说,您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在人生的高峰从海外全职回到中国,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向权力妥协,向体制屈服,如果说施一公当副校长是大罪,被你们上纲上线,那我希望你们有空去读读历史,去研究研究张居正的人性。

世界是不完美的,人性是复杂多变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美好的东西,鼓励真善美,而不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句话:这个世界,许多人比你想象的聪明,而你,其实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笨。

向屠呦呦致敬!




屠呦呦获诺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3906-929407.html

上一篇:又是教师节,写给自己的一些话
下一篇:知识分子何去何从?——以科学网知识分子为例(系列三)
收藏 IP: 110.184.58.*| 热度|

36 陈楷翰 邵鹏 李天成 文克玲 戴德昌 陈儒军 张鹏举 鲍海飞 石磊 唐常杰 唐自华 喻海良 杨正瓴 汪晓军 蒋永华 徐令予 林中祥 谢平 赵凤光 陈南晖 陆雅莉 刘玉仙 刁空非 江万寿 李颖业 侯沉 yunpeng3 biofans bridgeneer gzyang brns pppoe201 icgwang unicron aliala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