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临下班的时候,接了个电话,是个大四女生打来的,咨询中国知网下载问题。
很少接到学生用手机打来的咨询电话,女生有几分拘谨,同时感受到需求比较迫切。说是要做毕业论文,到中国知网找论文需要账号,询问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我告知中国知网在校园网IP范围内使用不需要账号。同时也颇体谅,甚至有几分同情学生。因为我知道学生在宿舍根本上不了校园网,学校可供学生上校园网的场所亦非常有限,且条件有限(比如电脑性能欠佳)。
正巧9月底开通了移动图书馆,全校师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接入网络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享用移动图书馆给您带来的便捷体验,通过移动图书馆,实现了传统与数字服务的集成,对馆内外各类文献进行了全面整合,在移动终端上实现了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导航和全文获取服务。中文资源可以很好地满足(外文资源尚不甚理想)。如果学校代理服务器性能予以保障,这个服务将很实用,很有用。我进行了体检性体验之后,“第一时间”在图书馆网站发信息,同时通过办公网向全体教职工推送,并在学科服务群、读者协会群介绍其“好处”及其使用方法。通过移动图书馆,可以进行:图书馆馆藏图书查询、预约、续借等服务;在线阅读查询200万册电子图书,可下载图书超百万册;在线检索阅读超2亿篇中、外文期刊论文文献;浏览500余种当日报纸;订阅各类热门杂志、收听有声读物、观看学术视频;使用文献传递到邮箱功能轻松获取我校未购买的文献资源;个性化订阅让您的个人阅读空间无限延伸。首次使用客户端,需要输入图书馆借阅系统的卡号和密码。我很自然的想到将移动图书馆介绍给那位学生,并告诉她毕业以后也能用。
从交谈中,她告诉我已经主要到图书馆网站上移动图书馆开通的通知。但令我意外的是,那位学生问我:手机上下载了还要导到电脑上吗?更意外的是,她强调她是大四学生,说大一学生才有借书证。我说其实校园卡集成了借书证功能,如果密码忘记了可以按通知上的信息咨询一下有关老师。电话中,她回了一句:“太麻烦了”,挂了电话。
那位学生,看来很可能是三年时间从未利用过图书馆。我不知道那样的学生究竟有多少。仅仅是中国知网这一种数字资源,其投入假如按在校学生数平均一下大约为人均20元/年。2015年图书馆资源(纸质+数字)投入假如按在校学生平均大约为150元左右,虽然我们的投入力度在同等规模同等办学层次中是偏低的,且那种算法过于简单,但这样一“数字化”有利于看到是真花了钱。如果学生不加以利用,是自身吃了亏。
另一方面,说明了“用户教育”的缺位。“信息检索与利用”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因为选的人少,开不了课,已有数年。从每年的职称论文检索,与教师打交道的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对常用数字资源很陌生。图书馆方面,熟悉图书馆资源的馆员似乎越来越少了,数字资源利用讲座越来越难吸引用户来听了……
我是多么地希望此类“意外”,只是“例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