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lg主人按】贾伟同学仨月不露面,一回来露面就吓人呼啦的来了一篇看似有点“那个”实则确实很“那个”的博文,他在文中特别提到穷怕了的人在自助餐前所表现的态度问题,认为尽管自己出生在江南鱼米之乡,尽管已经脱离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悲催生活环境,但是看见高级饭店自助餐还是忍不住要多吃。这个问题当然具备广泛性,今天的大家都不愁吃不愁喝的,怎么对于食物的欲望还那么强烈呢?
一
经济学中有很多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参数”,比如GDP就是,基本能够反应出一定的经济状态,但是,如果刻意去做这个东西就没趣了,就如我们熟知的两个人就吃屎打赌的故事一样,一个人吃了得到100万,另外一个人也吃了,又把这100万挣回去了,算GDP是200万,但是社会财富一分钱都没有增加,除添了全体人的恶心之外没其他任何正面的功效。
这就是说,有些“参数”拿来进行事后衡量更好,如果事前就确定的话,有人就要故意“做”它了。
不过,没了各类“参数”,怎么让芸芸众生找到努力方向呢?所以,“参数”还是要有的,尤其对于普通民众和普通官员而言,没个具体的指引路标自己甚至都不会走路了呢。
从“参数可以有”到“参数必须有”,就有了本质上的差异。
二
经济学中刚好有个关于吃饭的参数——恩格尔系数。
这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比例,定义为家庭食品支出占所有支出的比例。
如果这个比例格外高,说明这一家所有的心眼都用在了吃上,如果不高,说明这一家子还是有点精神追求的。
当然,这个参数也不可能反应出所有的问题,比如,我们不少妹子更热爱花衣裳,为了穿戴宁肯饿肚子,如此,即便计算结果说明恩格尔系数不高,好像也不能完全说明精神追求(花衣裳算精神追求不?)。
从以上这个例子看,有指标必有反例,只是,如果反例不那么显著和过多,我们基本还是可以选择接受它的。不过,需要声明的是,参数再准确,我们也不能被它牵着鼻子走,那是永远正确的一个论断。
三
科学界有经济学界相类的“恩格尔系数”吗?如果有,如何定义它?
我的答案是——当然有!
经济和管理,社会和科学界之间总有相似的地方,要不,社会物理学也就派不上用场了。
如果一定要给个定义,我想科学(教育)界的恩格尔系数就是——“机构考核要求的内容所占自己所有工作的比例”。
当下的考核要求是什么呢?
1,论文(数量、级别、引用等)
2,项目(数量、级别、金额等)
3,获奖(数量、级别、排名等)
4,专著(数量、出版社级别、字数等)
5,荣誉称号(数量、级别等等)
6,专利
还有些学科会有另外的要求,比如大会邀请报告,高级别会议论文等等,无外乎大家所了解的那些玩意儿,至少科学网上的人都懂的。
哪些是考核体系所必然不要求的呢?
往往是组织各类学术会议,编写教材、习题集,翻译著作(外语领域除外),研发产品或系统得到企业应用等。
还记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发行的一套《美国大学物理习题集》中的序言,那位科大人都尊重的副校长写到(大意):对于老师们,编习题集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算不得什么工作量,也和职称晋升等无关,所以,能够耗费时间为学生们编撰解答这套习题集格外可贵。云云。
嗯,吉米多维奇的数学分析习题集更不错,但是,如果在我国,恐怕这又不算专著也不算什么论文,这样的工作大约就是白做的。
但是,总要有人会选择追求当下社会或者学术界价值观里非主流的稀缺的目标吧,或者,总有人愿意追求内心想要但又不入俗世洪流的东西。这样的人越多,这个社会创新能力越强,反之,即便天天喊创新,考核在前,也不可能有啥实质性变化。
行笔到此,就很“恩格尔系数”的风格了。
如果哪个人所做工作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居然是考核里所不纳的,那么,我们应该尊敬他。如果一个人所做的所有工作都能在考核体系里找到对应,我想这个人大概是为了考核(他人)而活着的,当然,人家也可以说“做的工作恰好在考核体系中”,巧合而已,并非刻意为之。或者搞考核的人居然说“我们就是按照爱因斯坦们的工作定的考核体系呢”。我们只好三缄其口了。
好在,爱因斯坦的两个相对论没有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否则按照诺贝尔奖考核,爱因斯坦也就是寻常科学家而已,不就也和芸芸众得奖者一样,只得了一回嘛!得两回的都好几个呢,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人都比爱老要牛得多。
四
也有人说,在不得不顺从机构意志的环境下,盯考核也情有可原,我们是想当了教授或博导之后再远离考核也未可知也!
我见过大量被考核体系蹂躏的教授,当讲师的时候跟从考核,当副教授的时候继续跟从,当了教授,要么就习惯跟从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么就完全放松自己,遛狗养鸟,活得不亦快哉,而年轻时的追求,或曰离经叛道的那些欲望,早就雨打风吹去了。
就如我们可爱的贾伟童鞋一般,明知道从身体需要和个人经济情况多个方面考虑,都不再需要把五星级饭店自助餐的所有种类都品尝一遍,可是,美食在前,年轻时代又没机会放胆吃爽过,犹豫再三,原则屈从了习惯,“吃”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