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iblo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Liblog

博文

与师生谈科学之弊25:务外逐物 精选

已有 18999 次阅读 2014-4-10 10:2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李:科学的另外一大缺陷是“务外逐物”:过度追求客观和精确,因而只适用于外部物质世界,而不大适用于内心情感、思想、精神世界以及人为因素。科学像一把刀:本无生命的物质世界迎刃而解,它东剖西分而硕果累累;如果也对生命世界分割肢解,尽管仍能显示解剖结构,但解剖的结果必是活物都成了死尸,互为因果、彼此影响的圈环效应都将不复存在。科学的客观性和理性又是一柄双刃剑:科学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小,这一好处已被大肆渲染,但它因而不适用于精神活动的短板却少有提及。当然,科学主义者是不会承认科学的这一局限性的。不仅如此,他们还热衷于把科学方法用于精神世界。比如胡适在《五十年世界之哲学》中号召:“我们观察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不能不承认人类今天最大的责任与需要是把科学方法应用到人生问题上去。”迷信崇拜都有赖于知其功效而又理解不佳,所以,羡慕西方的先进而又对西方了解不够之人往往崇拜西方,佩服科学的功绩而又对科学认识不深之人才会迷信科学。还是让我们听听更懂科学之人、当代大科学家、量子力学的主创人之一薛定谔是怎么说的:我们现代的科学源于古希腊科学的传统,客观性是它的基础。正是由于这种客观性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现代科学对认知主体或精神活动的恰当理解。对认知主体或精神活动的探究是我们现有的思维方式所不擅长的,而东方的思想却包含我们现在所缺少的东西。(《生命是什么》) 真正的大科学家差不多都对科学的局限性有所认识。

教:我觉得胡适的话并没错,我们正是把科学用于人生,才产生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等。

李:首先,科学方法当然可以用于人生问题,就像宗教和占星术也可以用于人生问题一样,关键是适用程度如何,即应用是否方便,效果好不好,等。不可否认,与物质世界相比,科学方法在这些领域的应用,难度既大增,效果又远逊。这至少证明,科学方法在此的适用性不如在物质世界。其次,即便是在这些领域中,科学方法的相对有效对象也还是共性部分,比如平均行为,而不是更有意义、更难对付的个性行为。再次,教育学等领域并不限于只用科学方法,它们的成就不该都归功于科学方法。其实,把科学方法用于教育,大有弊端,因为被教育对象都是充满个性、会有反应、活生生的人。当前全球面临的教育问题,不少都植根于套用科学方法。在谈高等教育的系列里,我们会进一步展开讨论。最后,有些这类领域其实先于科学方法的引进就已存在,并非产生于科学方法。

教:民国时期有个“科学与人生观之争”,好像争论的就是这类问题。

李:是的。1923年的“科玄论战”,就是关于科学方法是否适用于研究人生观问题的一场笔墨官司。这场论战轰动一时,影响不小,不少人积极参与,连大名鼎鼎的梁启超、胡适、陈独秀等人都卷入了。论战中“玄学派”的主将、后来成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主将之一的张君劢认为:科学与人生观有如下对立:客观对主观,逻辑对直觉,分析对综合,因果律对自由意志,起于对象的相同现象对起于人格的单一(独特)性。一言以蔽之,受因果律支配、基于逻辑和分析、建立在共性规律之上的客观的科学,不适用于有自由意志、靠直觉和综合、建立在人格独特性之上的主观的人生观。但是,他所说的对立太绝对、太笼统。科学派的主将丁文江逐条反驳张君劢所说的这五大对立。毫不奇怪,丁文江是一位相当极端的科学主义者,所以才会对好友张君劢“诋毁”科学的言论“忍无可忍”,不吐不快。比如他说:“要求是非真伪,除去科学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在知识界内,科学方法是万能的”。(所以,所有真知识都是科学知识。)不过,他心目中的科学似乎比现代科学更宽泛。他竟然认为应该或者可能会有统一的人生观:“人生观现在没有统一是一件事,永久不能统一又是一件事。”果真如此,人生何其无趣!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多了解了解这场论战。话说回来,虽然科学方法不能独自胜任对人生观的把握,科学对一个人的人生观多少有所影响。

   更进一步,科学

一味只求客观,万事都想定量。

众所周知,科学所擅长的是定量的对象。科学之魂要求理论结果与实验、观察等证据相吻合,要判定是否吻合,最理想的无疑是定量(可度量计数测量或测试)的对象。科学对精确性的追求和崇拜,也希望将对象量化。毫无疑问,存在大量本质上无法量化的事物,在精神世界尤其如此。对此,为了应用科学方法,科学主义者不得不强行量化,从而导致不少弊端。其实,古人对“数有所不逮”早有认识,但极端的科学主义者不仅不承认这种局限,反而倒打一耙,否认任何未能被观测量化之物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比如在西方,虽然未必否认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难以定量刻画,所以西医往往无视它,除非情绪的影响可以由一个可测量(比如某种因子)定量把握。西医往往不大理睬病人的感觉,只有把握了这种定量反应,才认为确有影响,然后靠动手术或用药物加以更正,比如设法把不正常的因子变得正常。这样的处理、这样的措施,才被认为是科学的。再如,如果一个人感觉身体不适,西医做了各种有关定量检查后未见异常,往往就会无视此人的自身感觉,认定此人无恙。

另一方面,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其实常常是耦合的,完全可以有很大的互动:物质的改变会影响精神,反之,精神的改变也会影响物质。科学也不适用于物质世界中明显受精神世界影响的部分。所以当代哲学大师熊十力说:“科学无论如何进步,......毕竟不能证会本体,毕竟不能通内外、物我、浑然为一......不能融宇宙人生为一,而于生活中体会宇宙的底蕴。”(《十力语要》)


正在出的博文系列:

与师生谈现代化之弊

1:崛起的代价                                                  2:发展必好无疑?


与师生漫谈科研

1:我有科研之才吗?                                            2:我该做科研吗?

3:逻辑推理的作用                                              4:人生价值

5:生命的延续                                                  


已出博文系列:

与师生谈科学之弊

1:线式因果思维1                                               2:线式因果思维2

3:线式因果思维3                                               4:螺环之奇妙

5:幻化的因果                                                  6:不牢靠的因果推理

7:分析还原病                                                  8:还原论教条

9:基因未必基因                                                10:割根裂本

11:强拆硬分                                                   12:科学的领地

13:科学的致命伤                                               14:科学的致命伤2

15:逻辑之可错                                                 16:逻辑可错之源

17:“脚踏实地”的逻辑?                                       18:逻辑:真理焉?宗教焉?

19:想不清原理                                                 20:想不清原理2

21:逻辑教的改革                                               22:逻辑教的改革2

23:精确性的终结                                               24:科学哲学

25:务外逐物                                                   26:科学六弊

27:科学之弊总结


与师生谈科研选题:

1:科研的战略、战术和战斗力                                    2:选题三准则:趋喜避厌

3:选题三准则:如何培养兴趣                                    4:选题三准则:择重舍轻,扬长避短

5:得题之关键                                                  6:如何应对新潮

7:选题四建议                                                  8:总结:选题好比找对象


与师生谈研究策略:

1:科研四要素                                                  2:突出重围的法门

3:人人信之而善忘的黄金法则                                    4:孤胆方是英雄,独创才有真才

5:大道至简,科学之魄                                          6:弃繁就简

7:以特制胜                                                    8:综括

9:反行众道,改形换状                                          10:迷雾中的灯塔

11:技穷时的上策                                               12:驾驭时间之术1

13:驾驭时间之术2                                              14:保质增产之法

15:类比、联想、猜测、推证                                     16:评估

17:总结与回顾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

1:广度与深度                                                  2:增加深度的窍门1 

3:增加深度的窍门2                                             4:增加深度的窍门3

5:增加深度的窍门4                                             6:增加深度的窍门5

7:增加深度的窍门6                                             8:如何培养直觉和想象力?

9:基础不好,死路一条?                                        10:阅读策略1

11:阅读策略2                                                  12:博览之术

13:增强记忆1                                                  14:增强记忆2

15:如何听讲                                                   16:最佳捷径


与师生谈科研输出:

1:论文写作五要点                                              2:论文的结构、条理和语言

3:标题、摘要、引言、结论                                      4:作学术报告四建议

5:与编审人员打交道


与师生谈科研道德:

1:何谓弄虚作假                                                2:何谓剽窃?

3:何谓自我剽窃?                                              4:版权

5:谁该当作者?                                                6:署名顺序怎么定?

7:其他学术不当行为                                            8:总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7793-783565.html

上一篇:与师生谈科学之弊24:科学哲学
下一篇:与师生谈科学之弊27:张欲扬贪
收藏 IP: 117.32.153.*| 热度|

11 焦飞 王金良 周健 武夷山 苏光松 唐常杰 王小平 anran123 XuexingLu ahsys ccc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