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大学物理和第六个饼的关系学

已有 5438 次阅读 2013-5-4 22:34 |个人分类:科研教学絮语|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 物理, 关系学

大学物理和第六个饼的关系学

---我的教学日记---

---蓝莲花瓣--- 

      学校教务处酝酿组织《大学物理分模块教学研讨会》,我是做为物理专业教师参与的。其实会前我们就已经接到通知,组织教研室的相关教师进行了讨论,拿出初步的模块化方案,上会提交后,听取各开课学院的要求,讨论实施。在自己系上讨论时,谁都不敢说哪个模块不重要,原因是各个学科基础理论有其潜在的逻辑关系,这种时候有没有学科的整体观念其实体现了每个人的学科认识水平。在我们的研讨会之前,教务处已经组织了一次《高等数学分模块教学研讨会》了,据说与会代表人数众多,四楼会议室都不够大,会议是放在五楼大会议开的,他们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开会之前我也从网上看到一些文章,论述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和实施。也有的学校已经实施了这种教学。可见我校进行研讨,也不是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了。

       不论是高等数学还是普通物理学,在我们大学里对于非本专业的教学院系而言存在的根本的问题,不过是学时分配的问题。各个开课学院考虑的主要是以较少的课时获得所须得到的效益。期间有代表提出,学生反馈学了大学物理没有什么用处,也没有非常明白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例如变压器的原理。也有代表说觉得大学物理没用,就干脆不开大学物理,选开了一门电工学。不过据说学生学不懂。还有代表说,学生反应大学物理中讲的好的东西都是高中学过的,没必要再学一遍........

      在我上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化学老师是一个瘦高个的中年人,他戴着度数不低的眼睛,非常严谨刻板的样子,但他待人很和蔼,很客气。有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是为了讨好我们活跃气氛的。其一:有一个卖酒的人,一大早提着一桶酒到市场上,由于桶底上被石子划破成了洞,就开始漏出。他眼看着酒水越来越少,非常着急。旁边的人提醒他,让他看看桶下面有没有洞,他非常气氛地说:“愚蠢,我的酒是上面没了,又不是下面没了!”其二:有一个非常饥饿的人买饼充饥。第一个饼吃完,饥饿感存在。于是,又买了第二个饼,他的饥饿感还是没有消失。接下来,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终于,当他吃完第六个饼时,他终于觉得不再饥饿,他觉得吃饱了。但是他心情很不好,他觉得买了六个饼很不划算,他说:“早知道第六个饼能吃饱人,前面的五个就不用买了,我只买第六个饼来吃不就得了!”

      这是两个道理浅显的故事,老师当时脸上的笑容我都还能记得。可是,我却在逐渐的生活中发现,人们常常利令智昏,犯着故事里的人所犯的错误。学了高等数学的女人富有理性的魅力,学了高等数学的男人更加睿智聪明,但是,他们未必就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因为高等数学不过是那个桶底,不过是第一个饼子。同样的,学了大学物理,而且还要在高等数学的基础上认真学习仔细领悟,你才能知道前人已经总结到的自然界存在的一点点客观情况而已。就这些东西,实在是不能够拿来解释生活的“难题”的。

        大学物理真的很没有用,它不是第六个饼,它离第六个饼还比较遥远。既然这样,理工科的其它学科可不可以不学这个大学物理?如此没用,如此不争气?答案,其实不用我说。如果我们想要第六个饼,就不能舍弃第一个饼,第二个饼。不要说什么短板理论,要想高水面,桶底上有漏洞,什么板都是白搭。大学物理是一个基础,一个起点。它提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思路,提供一种解决问题最一般最普遍的思维。密度的概念,测量的概念,运动的概念,相互作用的概念,能量的概念........在大学物理中是定义,在其他的学科中就是拿来使用的。记得在学习光谱时,常常看到relaxation。查了很多次,也发现许多学科专业都有这个词,就是理解起来非常“不着边际”,追查之后,它的最初定义是在《热学》里。

      当然,你说高中都学了,大学还学什么。一个热力学第一定律,大学物理里讲了,无机化学里讲了,物理化学里还要讲......如此重复,我们要不要不要重复?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啊。一个饼子又一个饼地重复,或者真的非常浪费?这时我就想起一些话“一唱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梅花三弄是主题”。这和咱们接受歌唱表达一样,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没有重复和强调,是没有办法让学生认识深刻,更不要说把这些物理规律应用到化学上、生物学上了。

      不只是大学物理不是第六个饼子。大学本身它也不是第六个饼子。亲,你来大学就是来吃你人生的第一个饼子的。倘若在大学里小小年纪的你就吃到第六个饼子,人生从此功成名就,衣食无忧而且毫无担忧,那这个人生之路不是过于简单了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594-686761.html

上一篇:青春与青春之后
下一篇:读书《寻觅中华》
收藏 IP: 60.164.127.*| 热度|

41 吕喆 武夷山 李学宽 王季陶 刘艳红 陈小润 陈湘明 曹成 戎可 张海霞 赵美娣 王善勇 曹广福 刘全慧 陆俊茜 陈学雷 曹聪 张焱 彭真明 何学锋 张木诚 边媛媛 邹谋炎 许浚远 王伟 李伟钢 康建 马建敏 文双春 王嘉文 肖海 任国鹏 韩枫 戴德昌 白图格吉扎布 刘爱民 anran123 biofans zdlh chenhuansheng happyspoo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