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是受到埃克森-美孚使用 Tai-Ji ID 的影响,美国的两家MPC技术供应商开始改进他们的辨识技术。2002年一家公司推出了新的辨识技术,也使用自动辨识测试,向市场推销。这样Tai-Ji ID就有了竞争对手。他们的营销能力大我百倍。
于是我也想办法增强市场营销。除了每年开会宣讲成果和摆摊,我在休斯敦请美国人BB 帮我推销。BB 很敬业,给所有的美国炼油厂打过电话,还带我访问了休斯敦周围的十几家炼油厂和化工厂。其中有几家炼油厂和化工厂成为我们的客户。
我又跟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家华人开的控制公司合作,请他们开发了一个测试程序,跟Tai-Ji ID 一起卖,这样价格可以高很多。以前是用户用我的设计,自己在DCS中实现自动测试的功能。
2002年一家MPC供货商开用户大会,组织者请埃克森-美孚的WS讲他们使用的模型辨识方法。WS打电话给我,说他要讲他们使用Tai-Ji ID的情况。他们怎么请人讲竞争对手的技术,脑子进水了?我想。出于好奇,我交了会费,去美国参加了他们的用户大会。WS讲完,反响很大,很多人问Tai-Ji在哪里。WS指了一下台下的我,说Tai-Ji 就是他。这下热闹了,茶休时很多人找我谈。沙特Aramco公司的一位经理跟我谈了一个多小时。不久Aramco公司也成了我们的客户。对此我稍有歉意,觉得自己有点不地道,跑到对手的会议上拉客户。在会上我还跟他们的产品经理谈了一会。他一方面佩服我搞出了很好的辨识技术,一方面抱怨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软件销售。
2002年夏天在巴塞罗那IFAC大会上遇见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HB。我们互相欣赏对方的工作,但还没见过面。HB建议我跟加拿大埃德蒙顿的Matrikon 合作,并给了我产品经理WM联系方式。我马上跟WM联系,他愿意随时与我见面。11月我访问了Matrikon,跟WM谈好了合作协议。合作的内容是把Tai-Ji ID嵌入到Matrikon的一个控制系统监控软件平台,并由Matrikon主要负责销售。这样在美国和加拿大又得到了十多家炼油厂的客户。加上我以前自己的销售,共有25家以上的北美炼油厂和化工厂购买了Tai-Ji ID,占市场25%左右。
在一个会议上,一家MPC供应商的一个经理跟我聊天。他说他们公司的营销人员很怕客户提起Tai-Ji,一提他们就不得不降价。“Tai-Ji 就像一个幽灵一样,无处不在。”他们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大约是2004年底,我和Matrikon的一位工程师去美国中北部的一家炼油厂做项目。厂里负责控制的经理告诉我们,一家MPC供应商向他们推销辨识软件,要价很高,没有谈成。当他们的销售人员听说Tai-Ji 要来,马上给厂里打电话,说他们的软件可以免费赠送了。
这种竞争对大家都好。因为其他公司也说辨识很重要,需要改进,等于也帮我做了广告。几年后,一家竞争对手的经理还专门向我表示感谢,说没有我率先改进辨识技术,他们大公司在这方面就停滞不前了。当然竞争对用户最有利。
我20年磨一剑,搞出一个辨识方法,转换成一项工业技术,又把它推向市场。最终是美国人成就了它,也从中得到了最大效益。
2003年我出国20年。这一年是Tai-Ji ID销售最好的年之一。我已证明我的辨识技术是最好的,当初开公司的目的已经达到。本来应该高兴吧?可我却有了一种失落感,因为一下没了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定了一个新的目标:搞新一代的MPC(预测控制)技术,并且回中国做这件事。
我请交大的一个校友帮我把我的辩识书翻译成汉语在国内出版。2004年我在北京成立了一个软件公司。不久我找到了浙大的Q老师,我们很对脾气,决定合作开发MPC技术软件。
“太极”要回家了。。。
结束语。开公司的故事到此结束了。从2004年起我把精力转向国内,计划一方面研发MPC技术,一方面在国内的流程工业应用。现在看来有点超前。但当前中国节能减排的压力倍增,我们的成功机会倍涨。“太极”不急。
给我们加油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