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慧兄关于“零分”的文章引起轩然大波,但是,每个人反对的地方都不是全慧兄要强调的,全慧兄看了肯定觉得“满拧”。
文学里常有这样的现象:作者希望表达的内容在自己脑子里或者作品里是很清楚的,但是其社会效果却远远偏离了作品内容。这样的偏离有时候是超越,有时候是转向,不一而足。
鲁迅说:从《红楼梦》里,有人看到了反满,有人看到了淫,有人看到了美食,有人看到了革命。
伟大领袖毛主席则看到了贾宝玉的反封建、文化革命斗士的内涵(通过李希凡和蓝翎发表在《文史哲》上的论文)。之前,俞平伯则看到了“色空”,并因此被大大地批判了一番。
所以,全慧兄大可不必烦恼,我当时看你的文章也是一眼就看到了“零分”,而忽略了你主要想说的“宽松的课程学习环境”这一诉求。
我同意全慧兄的这一看法,我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对数学不太感兴趣,尽管都学了下来,但是却是越来越没兴趣,一堆的假设,引理、定理、推论,证明,然后就完了,都啥跟啥嘛。不过,必修课还得修,必选课也都得好好学习,因为万一不及格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那么,能不能拿去一门或几门必修课,而换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呢,我想即便不能太乱(比如这个专业的必修课我全部不修),也不能完全关上这扇大门。开一条缝总胜过将专业之间的藩篱强调得无与伦比,无所不在。
一个学生,如全慧兄评论中所说,他连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都没弄明白,而且看上去永远都是弄不明白的,可是还要通过这门课的考试,这对于学生对于老师来说都是折磨。
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大学确属素质教育,强调课程差异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意义不大。这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去工作,别说量子力学,就连微积分都用不上哪怕一点点,一辈子只加减乘除足够了,如此,让他脱离一门量子力学而去学学陈安老师讲授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用实践》又有何不可呢?
也所以,全慧兄的观点我是全赞成的,考试分数云云,只是他那篇文章的一个引子罢了,不过一不小心写多了字,大家理解起来就变成“刘全慧给0分学生过关,容中尔甲再拿学士学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69667.html
上一篇:
“地沟油”事件的参与者分析下一篇:
迎风拍次马屁:国泰民安【8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