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lovelynn SCI和Proposal之外的生活

博文

小丫头艰难的小学抉择

已有 4397 次阅读 2012-11-27 23:03 |个人分类:幼升小记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上海、小学、孩子

看了“陈热闹艰难的小学抉择”(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636466),也来写写我家小丫头的小学抉择。
1.单位附近有名的公立小学,应该算百年名校Shanghai小学。不少同事的孩子(曾)就读于该小学,告诉我提前一年买对口的学区房就可以。2009年四月份左右,小丫头还在幼儿园托班,我听说以后可能要求三年以上户口,便在五一期间留意该小学的学区房信息。不久后便得知,计算户口年限是以4月30号为界限(小学报名是每年五月份),于是放弃了购买该校学区房的念头。后来,有好几个熟人和朋友对我说,如果想让孩子进Shanghai小学,他们可以帮忙找找人。该校的特色教育是语文,很符合小丫头的长处和兴趣。徐汇区的公办和民办各有四大名小,该校在公办小学中不那么靠前,托人花钱进去,有点像“鸡肋”。对应的教科院附中还不错,但小升初政策经常在变化,难以判断到时是小学对应还是户口对应。
 
2.2011年夏天,在小丫头升入大班之前,我又开始关注一些幼升小信息。才发现,我家市区的小房子,对口的是所在区最好的公立小学(Jiangning)。跟宝爸商量,是否将他和小丫头的户口迁过去。他认为住过去房子太小,不住过去接送孩子不方便。该校没有户口年限的硬性要求,如果决定要上,只要在报名前将户口迁过去即可。但是,该校对应的公办初中,一般。
 
3.我家的户口,在我们学校。因为是徐汇区户口,所以一直都没有迁走。对口的是附小,据说有教工子弟班。因为是附小,户口不对应也能上。附小的校长,曾是Shanghai小学的副校长。据说现在两校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太大。如果选择该校,依然和上幼儿园一样,我将小丫头送到学校后再去上班,放学后让阿姨接到她家,做好作业、吃好晚饭,我下班后再带回家。不知什么原因,小丫头在进入大班后多次说,她不要到附小读书。今年5月19号带她去报名时,她还是说不要到这个学校读书。后来我们收到了录取通知,但电话联系确认放弃。附小对应附中,据说上海各高校附中中,我们学校的最差。
 
4.我家小区对面,就是某中心小学。也有同事认为,该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校园都比附小好。我们现在居住的区,试行人户分离居住地就近上学。小丫头几个月年龄时,就已经是房主之一,肯定符合居住地上学的条件。但是,整个闵行区的教育资源,与徐汇区比起来相差太远,尤其是公办高中的数量和质量之差距。
 
5.小丫头曾经心仪的小学,是民办Yifu小学,我也不知道她是如何得知该校的。这是她幼儿园大班时认真学识字和做数学题的动力,并在游览深圳锦绣中华时提出“如果考上Yifu要到北京爬长城”的要求。无意中找到了关系,有条件进入该小学。由于小丫头那时在数学上还不太开窍,并且已拿到一所民办学校的offer,我们放弃了进一步的工作,打算让孩子自己去考。我们在4月29号报了名,30号便在网上看到消息说该校基本不考虑第二志愿的考生。5月12日去考试,小丫头自我感觉考得不错。考完后回家的车上,小丫头说这所学校已经成为她的第二选择。尽管如此,后来她还是很疑惑自己为什么没考上,并有点责怪我们给她填报的是第二志愿。
 
6.一所以前从没有听说的新学校,是我们最终的选择。离家不远,注重个性培养。偶然得知招生信息,2月28号去报名,3月4号去考试。3月12号通知录取,3月18号去面谈并交了留位费。当时宝爸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不找关系进民办学校,不考虑公立学校。而这所学校,也是小丫头自己的首选。四月底的报名和五月中旬的考试,纯属打酱油,以及让孩子参观一下其他学校。九年制,不用担心小升初。做过多年中学校长的小丫头姥爷,居然也支持我们选择该学校;并说九年后如果在上海考不上高中,可以送回去读省重点高中。
 
7.小丫头于是做了“小白兔”,去了一所今年才开始招生的新学校。开学两个多月了,虽然英语学习难度有点大,小丫头过得很开心。离家近的最大好处,就是每天七点多钟起床。跟那些七点之前就已经在校车上的同学比起来,简直是太幸福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6205-636907.html

上一篇:冬天里的秋色
下一篇:我们也有达人秀
收藏 IP: 101.80.77.*| 热度|

14 陆俊茜 李学宽 曹聪 杨晓虹 陈安 袁贤讯 陈小润 刘淼 徐迎晓 朱晓刚 王伟 武夷山 庄世宇 鲍海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