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部六省产业转移与创新的社会基础条件分析:结论与建议
李 侠
中部六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山西省、河南省)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7%,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0.7%,GDP占全国的19.3%(2010年国家统计局数据)。粗略看来,中部用占全国四分之一还多的人口,仅仅生产了不到全国五分之一的GDP,由此,不难看出,中部崛起对于我国整体经济格局的改变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实现崛起与腾飞,目前中西部地区热衷于产业转移的模式,问题是产业转移的实现是需要严格约束条件的,本研究认为决定一个地区产业转移能否实现的社会基础条件有五个:分别是制度基础条件、经济基础条件、人类资源基础条件、文化基础条件与舆论基础条件。前三项是硬性基础条件,后两项是软性基础条件。作为一种经验总结,我们可以把五项社会基础条件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制度条件设置为0.3,经济基础条件为0.25,人力资源基础条件为0.25,文化基础条件为0.1,舆论基础条件为0.1。要想使产业转移与创新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硬性基础条件至少要满足两项,外加一项软性基础条件,并且,社会基础条件综合得分超过70%,才有可能实现,由此可见,产业转移与创新是一项要求条件比较苛刻的活动,这也间接说明了为何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创新能力比较弱的内在原因。
实现产业转移的前提条件从理论上说,关键有两条:首先,两地之间存在技术梯度,用公式表示就是:ΔT=T2-T1>0,其中T代表技术程度(水平);其次,技术梯度带来的收益减去产业转移成本,其最终收益应该是大于零,用公式表示就是:ΔP=K*ΔT-C>0,其中P代表收益,K代表技术的平均收益率,C代表产业转移发生的成本。根据上述的两个简单公式,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两个推论:其一,技术梯度差存在一个强的最低极限α与弱的最高极限β,如果一旦两地之间的技术梯度差小于某个最低极限α,那么由这个梯度差带来的收益将不足以补偿产业转移的成本,那么产业转移就不可能发生。如果技术梯度差大于某个极限β,那么产业根本不需要转移,其在该地区就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收益,甚至远远大于产业转移后所产生的最大收益。这也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老问题:为什么中西部落后地区没有能够有效地实现吸引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根本原因,所以产业转移的技术梯度差ΔT应该在α之间β。其二,制约产业转移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产业转移的成本问题。构成产业转移中的成本要素很多,但是最关键的是制度成本。根据这个约束条件,我们来分别检验一下,在中部六省中哪一个省份更容易实现产业转移。
1、在经济基础条件方面:河南、湖北领先,山西最后。
名次 |
省份 |
常住人口(万人) |
人均GDP(元) |
13 |
湖北 |
5699 |
22050 |
15 |
河南 |
9360 |
21073 |
16 |
山西 |
3393 |
20779 |
20 |
湖南 |
6355 |
19355 |
25 |
安徽 |
6118 |
16656 |
27 |
江西 |
4368 |
15921 |
在人均GDP排行上,中部六省都低于全国平均值。湖北第一,河南第二,江西排在最后。结合上表,湖北、河南两省具有优势,从经济方面更支持产业转移与创新。
2、在人力资源方面:
省份 |
人口(万人) |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 |
R&D投入 |
在读研究生 |
本专科在校生 |
全国 |
134735 |
6000* |
8610(1.83%) |
164.6 |
2308.5 |
河南 |
9402 |
(15.16) |
253(0.93%) |
3.0908 |
150.01 |
湖北 |
5724 |
|
330(1.7%) |
10.72 |
134.03 |
湖南 |
6568 |
|
186*(1.16%) |
2.61 |
63.9 |
安徽 |
5950 |
166.6(10.2) |
214(1.42%) |
4.1773 |
99.1 |
江西 |
4457 |
|
110(0.95%) |
2.4 |
82.9 |
山西 |
3593 |
|
89.9*(0.98%) |
2.5 |
59.5 |
(本表根据2011年全国统计公报整理而成)
仅从中部六省的在校大中专学生数,可以约略推出:在人力资源方面: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领先,山西排名最后。
另外,根据六省省会城市人才竞争力的全国排名,也可以约略反映出人才资源状况。
为了佐证这个材料,从各省的高校数量、研发机构、高技术企业的数量可以间接证明:
|
普通高等院校(所) |
研究与开发机构(个) |
高技术产业企业 (家) |
排序 |
河南 |
94 |
128 |
629 |
2 |
湖北 |
118 |
158 |
683 |
1 |
湖南 |
115 |
131 |
522 |
3 |
安徽 |
104 |
115 |
489 |
4 |
江西 |
82 |
113 |
469 |
5 |
山西 |
69 |
170 |
149 |
6 |
总数 |
582 |
815 |
2941 |
|
根据这个表格,领先仍是湖北、湖南和河南,排名最后的是山西省。
3制度基础条件。这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指标。我们可以依据开放程度、政府效率以及腐败程度约略推出一个大概排名。由于中国的整体政治架构,这种差别不是很大,能够影响制度基础条件的因素只要靠开放程度来衡量。湖北、湖南、河南想对于其他省份稍好一些,排名那个最后的应该是山西和安徽(根据腐败案件曝光率,这可以粗略反映出制度条件的状况)。
4文化基础条件。这部分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当地传统文化与市场文化,这部分与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教育规模有直接关系。根据这样的一些原则,中部六省中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山西、江西,这样的排名顺序。
5舆论基础条件。由于我国的舆论严格管制,这个条件各地差别不大(广东除外),仅有的一点差异与市场开放程度、教育、传媒业的发展有关。依据这个标准,六省的排名大体是这样的: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与山西。
根据上述的五项分指标,名次每下降一名,权重减少10%,中部六省的得分如下:
河南的得分S=制度+经济+人力+文化+舆论=0.24+0.25+0.175+0.08+0.08=0.825=82.5%
安徽的得分S=0.15+0.175+0.2+0.07+0.07=0.665=65.5%
湖南的得分S=0.27+0.2+0.225+0.09+0.1=0.885=88.5%
湖北的得分S=0.3+0.225+0.25+0.1+0.09=0.965=96.5%
江西的得分S=0.21+0.15+0.15+0.05+0.06=0.62=62%
山西的得分S=0.18+0.125+0.125+0.06+0.05=0.54=54%
经过这样的简单计算,中部六省基础条件得分排名如下: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其中前三名得分在80分以上。按照我们前面的预设,只有综合得分超过70分的省份才有可能实现产业转移,因此湖北、湖南、河南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产业转移的中部省份。至于安徽、江西要想实现产业转移,首要任务就是制度层面下工夫。山西则需要下更多的工夫,改善各种基础条件。
从上表中,还可以粗略看出,各省短期内应该加以改善的基础条件是哪些方面:如河南省应该加大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安徽、山西应该在短期内加快制度改革。
附录:各种权数的计算依据:
名次 |
制度条件 |
经济条件 |
人力条件 |
文化条件 |
舆论条件 |
1 |
0.3 |
0.25 |
0.25 |
0.1 |
0.1 |
2 |
0.27 |
0.225 |
0.225 |
0.09 |
0.09 |
3 |
0.24 |
0.2 |
0.2 |
0.08 |
0.08 |
4 |
0.21 |
0.175 |
0.175 |
0.07 |
0.07 |
5 |
0.18 |
0.15 |
0.15 |
0.06 |
0.06 |
6 |
0.15 |
0.125 |
0.125 |
0.05 |
0.05 |
(说明:权数按10%的递减规则是不严格的,换言之,从制度排行上看,第一名绝对无法正好是最后一名权重的一倍,但是,制度因素带来的影响非常巨大,甚至还要多。孔子所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中国文化中对于制度糟糕的一种形象说法,现代企业谁敢到一个制度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投资办厂)(未完待续)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文中有些图表无法显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0 1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