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太平洋海温变化与我国降水的关系

已有 3794 次阅读 2012-3-31 07:1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海温, 太平洋, 旱涝

            太平洋海温变化与我国降水的关系

                            杨学祥

 

关于太平洋海温变化与我国干旱的关系,以前没有直接的介绍,但间接的介绍也在上述的博文之中,现在进一步加以确认:西北太平洋变冷和赤道中太平洋变暖有利于中国的“南涝北旱”;西北太平洋变暖和赤道中太平洋变冷有利于中国的“南旱北涝”。

海洋低温一般对应高压和气流下沉,不利于降水,如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海洋高温一般对应低压和气流上升,有利与降水,如印尼和澳大利亚。

相关文章:

近十年研究发现,厄尔尼诺(El Nino)和拉尼娜(La Nina)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缩写为PDO)密切相关[19-20]

“拉马德雷”Lamadre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在气象学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Lamadre 已经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890年—1924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25年—1945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946年—1976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77年—1999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Lamadre是西班牙语“母亲”的意思,即她是El NinoLa Nina的母亲。其形成原因尚待研究。

西北太平洋十年际气候变化受PDO(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支配。PDO的特点在于海水表面温度,海平面气压及风场的变化。PDO可分为暖位相(暖相)和冷位相(凉相)。PDO位于暖位相时,赤道附近及北美洲沿岸的海水表面温度异常温暖,北太平洋中部的海水表面温度则异常清凉。PDO的冷位相与暖位相的海水表面温度相反。每个PDO的位相一般持续20-30年。在PDO暖位相和冷位相时,冬天海平面温度(颜色代表),海平面气压(等线代表)以及海表风力(箭头代表)异常的典型分布,见图1

拉马德雷现象

     2 太平洋十年涛动的暖位相(暖相)和冷位相(凉相)温度、气压和风力分布

香港天文台。气候变化。香港天文台制作的《气候变化》教材。http://203.129.68.8/climate_change/resources_c.htm

http://www.hko.gov.hk/climate_change/resources_c.htm

 

《北京娱乐信报》2003322以《我国气候将发生大转折 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为题,发表如下新闻,并为各大网络广泛转载:  

  未来的510年内,我国的气候将发生大的转折,冬季逐渐转冷,降水带也将向北方推移。在日前召开的“世界气象日”座谈会上,国家气候中心的赵振国研究员宣布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成果。

  根据研究结果,我国气候具有周期性,大约30年为一个周期,发生气候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气候进入了一个暖周期,主要表现在冬季气温偏暖。

赵振国介绍说,在未来的510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我国气候具有周期性,大约30年为一个周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气候进入了一个暖周期,主要表现在冬季气温偏暖(连续18年暖冬——笔者注)。在2003年以后的510年间,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事实上冷冬频繁发生——笔者注)。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事实上南方干旱频繁发生——笔者注)。

30年“暖周期”与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30年“冷周期”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因此,中国的“南涝北旱”与中太平洋变暖对应;“南旱北涝”与中太平洋变冷对应(见图1)。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事件使赤道中东太平洋变得更冷,因此,中国南方的干旱也就更严重。2010年和2011年拉尼娜连续两年发生,这是导致云南连续干旱的重要原因。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350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3711.html

上一篇:日本地震继续增强与29-31日潮汐组合对应
下一篇:日本公布首都圈直下型地震震度分布预测图:海岛连续发生强震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4 鲍海飞 张骥 郭桅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