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上,首先,杜部长说,异地高考的难度主要在京沪广。之所以有难度,不光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包括这三个城市所带来的其他物质福利和精神满足,导致人们青睐这三个地方,并力争成为本地人。教育只是一个缩影。试想,北大、清华等若坐落在西藏,而类似西藏大学的在北京,而两个城市的其他东西都不变,北清毕业生毕业可留藏,没有留京优惠;而西藏大学则相反。那么,学生是想考北京的藏大还是西藏的北大?
其次,说北京孩子有天生的优惠,这是北京特殊的地位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试看,但凡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之外,政治中心让北京人有种自我满足感——天子脚下,一等公民。
第三,不能损害京沪考生利益,也没说就可以损害其他地区本土考生利益。之所以强调京沪考生,是因为上述两条原因导致外地来京考生增多,必然会引起的问题。其他地方只是外来考生少,所以问题不明显。地方保护实际上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存在,只是个相对程度问题。地方保护也是个合情的,因为本地人为本地贡献更多。
微观来说,首先,异地高考只是治标不是治本。异地高考的情况应该大致有两种:一是外地打工者子女,客观因素;而是,有钱外地人子女,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对于前者,异地高考很有必要,不必多说。对于后者,没有政策之前,他们也较容易“异地”,现在有政策了,是不是更助长了那?对京沪考生的不公平,应该主要是后者。
其次,即使“异地”了,对京沪是威胁吗?又是多大威胁?莫非外地考生都比京沪考生学习能力强?京沪考生感到威胁,莫非是不自信。鄙人则认为是他们长期生在优越的环境惯了,还没有准备好接受竞争的心态。
基于以上不全面论断,鄙人觉得国人不必太看重这个“表面”的东西,尤其是这两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尤其是教育部的领导们,不要拿“异地高考”做新闻。多说点根本性问题,让媒体开开眼。鄙人给您列几条:
1,加强教育地区的公平性,每个省都建立能在全国排前50的大学,社会对大学的配套的要跟上,如教授的待遇和尊敬,如同北大清华。
2,教育部不要老是支持清华北大之类的,他们已经成人了,多看看那些小的们。精英教育应建立在全民教育之上。
3,异地高考,一方面是异地,一方面是高考。只要有差异,就有异地问题,因此还是1的问题——地区公平。高考,是入学的一种方式,其他好的方式在条件成熟时也可推广。
4,大家不要骂杜部长,他如果说,异地高考可以不顾京沪考生利益,您是否会觉得更荒唐那??
2012年全国两会专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9023-544495.html
上一篇:
施一公发表《cell research》论文 意义大于论文本身下一篇:
考研泄题人被抓 处理得好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