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uyang

博文

再谈科学的威力与局限 精选

已有 7111 次阅读 2012-2-24 10:30 |个人分类:政治经济|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社会, 科学, 宗教

最近读了一本书:《万古磐石》(“Rocks of Ages: Science and Religion in the Fullness of Life”by Stephen Jay Gould)。作者古尔德是一位古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家,也是有名的科普作家。他这本书讨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古尔德认为,科学与宗教在人们的知识结构中有着不同的“领地”。科学注重于事实和基于事实的推理与理论。而宗教则试图回答道德,价值,生命意义之类的问题,其答案是不能从事实中推论出来的。在古尔德看来,所有科学与宗教的冲突都是因为没有划清“领地”的界限。例如宗教以圣经为“事实根据”试图改变科学的结论,或科学试图从“事实”推导出道德上的结论(例如种族优劣论),都是这种错误。基于这个立论,古德认为科学和宗教既不应该求得结论上的统一也不应该老死不相往来,而是应该建立正面的对话,相互补充而使得人的生命更加充实。


应该说,古尔德这里的观点并不新颖。据我所知,有很多信教的科学家持类似的立场。但是古尔德的书还是很引人入胜。他讲了很多历史故事,包括他亲身参与的与“神创论”的斗争。书中也以优美博学的语言作出了很多思辨讨论。谈起宗教,往往就会引起很多情绪化的反应。但这本书可以说完全是理性,学究式的。所以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

我对宗教了解不多,不能评判古尔德观点的是非。而且我也知道有很多学者不同意他的立场。例如著名的无神论者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就认为宗教在决定道德方面没有价值。我以前评论过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见文尾链接),这里就不详细谈了。

不过这本书倒让我思考了一个相关的问题:科学在研究和讨论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问题中应该有着怎样的地位?因为过去几百年间科学的进步在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演化方面的巨大作用,科学在人们心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很多社会问题讨论中,“科学性”不仅被视为“正确性”的近义词,而且还带有某种道德上的优越色彩。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探讨一下:在社会和人文问题中,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能做出怎样的贡献,又受到怎样的限制?

毫无疑问,科学在我们今天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不仅因为科学知识是我们很多知识的基础,而且因为科学的方法和习惯在许多其他领域也适用。例如,在科学上裁决争论的是证据和逻辑,而不是个人的地位或权力。在科学上必须明确区分事实,推理和猜想,特别是不能把后二者混为一谈。也就是说,得出的结论(推理)不能超过事实所能支持的范围,而在此以外就是猜想了。另外,也许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批判精神。也就是说,对于别人的观点立场不是光听他的言辞煽动,而是需要调查他的证据和对证据的解释,才决定接受还是反对。这些方法的训练的确是对抗偏见,愚昧和盲从的有力武器。

科学是以事实为基石的。但是,社会和人文中的很多结论不是由事实,而是由价值观决定的,而价值观、虽然受到事实的影响,但却是在群体和历史中形成的。所以,科学并非达到这些结论的合适方法。而且,在科学领域,我们可以停留在我们的知识和工具所能对付的问题中。我们不需要回答目前没有充分根据去回答的问题。但是社会中的许多问题是不能等待的,即便目前的科学不能给出答案。所以一个社会必须有其他方法来决定答案和行动,而不依靠充分的事实证据。这也是科学方法之外的范畴。

在历史上,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研究方法的增强,科学能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大。有些传统的人文领域如心理,经济也带上越来越浓厚的科学色彩。是否有一天科学能解决人类所有的认知问题?这个我们可以争论。但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科学仍然不是一切,而且有着“过度扩张”自己“领地”的危险。

除了科学的本质带来的限制外,我们在社会,人文等问题上应用“科学”的具体做法也可能有缺陷。

科学是谦卑的。在科学里,任何结论都要接受事实和逻辑的检验。长期来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凭借权势或名气来让维持某一理论的正确性。即使目前被证明正确的理论,也需要面对新的事实和替代理论的挑战。但另一方面科学又是自信的。它认为世界上有唯一的真理,而自己是发现这个真理的唯一途径。虽然科学也会犯错误,但这些错误会在科学的框架内得到纠正,而不需要受到其他势力的制衡。

但是当用到社会问题上时,具有科学背景的人却往往不够谦卑和过于自信。他们不够谦卑,因为在社会问题的讨论中通常没有科学界惯用的同行评议,重复试验等检验方式。当然人们可以在公共论坛辩论,但在那里人们的话语权不是平等的。而且,许多预言是不能有效地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由于缺乏科学界具有的那种挑战和制衡,时间长了人们往往就缺乏自我约束,而出现实际上违背科学原则的言行。同时,人们又会过于自信,因为他们仍然认为只有一个真理。而由于他们的立场得到了事实的支持,那就一定是真理了。但实际上社会问题通常是极为复杂的,多个相互冲突的观点都能找到支持自己的事实和逻辑。而且很多时候观点和事实是互为因果的:一个理论不仅能解释社会行为,也会影响社会行为。这就使得预见未来变得几乎不可能。而这种不确定性,往往是科学家们所不习惯应对的。

科学应该是客观的。其结论只取决于事实,与从事研究者的主观愿望无关。科学家也不应该在研究完成之前就“希望”结果是怎么样。然而科学家也是人。在社会问题上,他们必然也有自己的立场,价值和利益。所以即使你能找到事实和逻辑来支持你的观点,也不等于你没有受到偏见的影响。这是需要特别警惕的地方。当然,科学家与所有公民一样,有权参与辩论,也有权坚持自己的立场,不管偏见与否。但那时,他就不因为其科学家的身份而得到额外的信誉和话语权。而且,即使科学家严守其执业规范而且做到完全客观,他的言论也难免会被别人利用来支持带有偏见的立场。

在有些社会问题上,科学知识可以对人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例如科学上发现了同性恋有先天的因素而非个人选择。这有助于公众接受同性恋。但是最后社会是否接受同性恋,还是一个宗教,政治和文化的问题。又如关于吸毒如何影响大脑和身体的科学知识对于说服青少年拒绝毒品是很有效的工具。但“反毒战争”的成败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经济和执法的问题。

科学知识看来更是一些社会决策的基石。如转基因食品问题和全球变暖问题,就依赖于有关的科学研究成果。在这些问题上,科学对于社会问题作出了直接的,重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在这些问题上科学也面临更为困难的处境。就拿全球变暖问题来说吧。首先这是个很复杂的科学问题。虽然可以有种种结论,但都有不确定性。但从社会决策角度说,又不能等到所有问题有了答案再行动。所以如何把目前的结论与相关的不确定性忠实,简要地传播给大众,就是个很困难的问题。这方面“主流科学”做得并不好。而由此引起的批评声不仅削弱了“全球变暖理论”的信誉,也损害了科学本身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争论双方都有利益集团打着“科学”的旗号误导大众,更造成混乱。而很多“圈内”的科学家也背离了“客观”的传统而从预设立场出发去做“研究”。于是争论的双方都抱着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不是通过对话讨论来去伪存真。甚至有些科学家为了强化自己的地位而违反学术道德,让科学蒙羞。这里的问题,在我看来,是因为“全球变暖”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很多权衡博弈的复杂的社会问题。人们对科学的作用期望太高了,物极必反。

上面说的还是几个相对简单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与科学特别相关的。从这些例子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科学在社会和人文问题中可以提供重要的输入,但往往并非决定因素。在人类的知识海洋中,科学只是一部分。为了帮助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科学需要与其他的知识范畴共处,互补,而达到更高的层次:智慧。

有关文章:
科学重要吗?
科学与宗教之我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997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540846.html

上一篇:我的新图标:无影灯
下一篇:旧文重贴:谈谈学习中的思考
收藏 IP: 71.166.42.*| 热度|

17 骆小红 李宁 许培扬 夏新宇 谢鑫 朱志敏 曹聪 王进征 戴德昌 章娟 李宇斌 孙彧 周少祥 侯沉 bridgeneer sowhathen appleson16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