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mholt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lmholtz 沟通、交流、合作。

博文

2012春晚刘谦的魔术表演小议 精选

已有 13901 次阅读 2012-1-24 10:27 |个人分类:特异功能与气功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刘谦, 魔术表演, 2012春晚, 董卿, 幻镜

刘谦今年在春晚上表演的魔术确实非常的精彩。所以当一些科学家在研究特异功能的时候,不要过于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不会被自己和他人骗过去,这个信心的基础可能是虚枉和十分不可靠的。况且事实上许许多多做科研的人,也真的并不完全知道实验条件控制应该怎么严格操作,尤其是当面对人为对象的时候。
昨晚在近10点钟的时候,刘谦先是在台下做了一个相当于是热身的近景魔术。他在一个空的金属杯中变一个小球的有无。其实这是过去传统的“仙人摘豆”戏法,即以碗扣小球或铜钱使之变来变去的小戏法的变版。当然这个金属杯本身仍可能是个藏有磁铁的更好的道具,所以表演动作就能更加的干净,尤其是最后结束时从杯子里变出一个橘子,然后是一个苹果。这两“变”,我相信是国际顶级大师的水平(李铭老师在他的博客中观察到了刘把杯子拿到过桌子下面,所以是跟当年张宝胜的神功表演一样了。而我也逐步推断出两个水果之中,那前一个桔子是假的空心的,而后一个苹果是才真的,否则以这两个水果的真实高度不可能同时装入杯中。)
然后就开始上台跟董卿表演“带托”的舞台魔术“幻镜”。两人最开始在舞台上逗嘴戏稽的几句话还是很俏皮和轻松的,刘谦说董成了“托塔天王”,而且再下来可以开办“托儿所”了。大家都笑,气氛哄托得很好。
“幻镜”魔术共表演了三项:第一项是从镜中喝咖啡,第二项是原本正常的签名在镜中看成是反像,而后在董卿手上反转成镜中是正像而镜外是反像签字;第三项是变出一只能从平面镜中伸出来的手,一只女手。
魔术当然都是一些难以辨识的障眼法,谁也不要轻易地认为这是“魔法”或者是“神通”,那就惹人笑话了。
个人认为在三个项目之中,其实最难的是喝咖啡。当刘谦从镜中的杯子里吸取咖啡的同时,桌面上的咖啡水位也相应地降低。咖啡杯里的水量不小,不大可能是自然升腾或者渗透流失,除非自己在现场检查,说实在的,我无法想到可以有什么办法用虹吸的办法将其吸走。我跟大家一样完全看不出其破绽。
第二个项目是刘在一张白底的扑克上签上名,这个正常的签名当从镜子里观察时,自然是个左右相反的镜像。而刘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把牌倒转过来,交到董的手里的时候,这张牌赫然在镜中变成了刘的正常的签名,而在现实中是个反转的签名。其实,细心的人应该注意到搞怪在他把卡面递给董的时候就发生了。他现场签名并不是签的十分在中心,而当董拿到手中时,其实已经被调包过了。这个戏法也是我当年在观察张宝胜等人做名片或叶片复原时所屡屡见识的,可以说是当晚技术含量最小的一项手彩魔术。
第三个项目的设计非常的又十分精巧:刘先让董去猜一盒点心中一个的颜色,出乎众人意料,董想的是红的,而刘拿的是黄的。所以这次的猜心术是猜错了,其实这个错误是在做一个更巧的局。接着刘谦就把黄点心“送进”镜子里,然后要从镜子里换出对的那只点心。在大家都以为这将是一个手彩魔术的时候,居然从镜子里凭空伸出了一只活生生的“仙人手”。
这当然绝不会是真的,一只离体的手绝对不可能是鲜活的。那么这个人藏在哪里呢?当然是藏在舞台上的桌子里。这张貌似由四只腿架起来的空荡荡的桌子,其实肯定是个用一个45度角的镜子构成的一个柜子。而那张貌似正常的桌面上的平面镜,也一定是可以升降更换,从而使一只手可以从一个有孔的镜面伸出来。这张桌子是在屏风撤下时直接摆在那里的,前后都是没有交待的。
所以,关于桌子的机关秘密我不知究当时竟有多少人知道,但在现场选定摄像角度的摄影师显然知道、而贴坐在桌子一侧的董卿也显然知道。说董卿是个“托儿”,这话可是千真万确一点儿也没有委曲她。
最后总结,刘谦确实是位极其优秀的魔术大师,2012年的几项魔术都编排得非常好,每一个组成部分、过程细节都是精心设计,尤其是从镜中喝咖啡的表演确对的顶级魔术。自然董卿确实是位部分知情的合格的“托儿”,否则这位漂亮的主持妹妹也就太傻气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0892-531316.html

上一篇:绿色水泥Celitement荣获2011德国气候环境创新进步奖
下一篇:2012新一波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
收藏 IP: 123.127.160.*| 热度|

13 陈小润 蒋迅 覃开蓉 翟远征 迟菲 黄锦芳 薛堪豪 李冰 王季陶 唐常杰 李宇斌 牛丕业 田云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