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亚纲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余亚纲

博文

中华认知工程原理

已有 4796 次阅读 2011-10-15 16:5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化学, style, class, 成熟, 后遗症

写在前面:我的专业是天然物化学,学过中医,搞了一辈子中药。许多学友和老师知道我在业余和退休后写些什么?但因我第一本《生命三元论》刊出后学长们反应“看不懂”,驱使我应更加成熟。考虑良久,今天我年已80,还是“投石问路”一步一步的展出来吧。好在它是对中华传统科学哲学促生长保发育的“补”药。是个人的自由学术行为。没有损伤中华的“不良反应”,不给中华留下“后遗症”。于是我便开始了以下“以文会友”的拙著。连载,编号:1。(201110,05

自古战场有伤亡,

扎好伤口,再上。

看谁打造文化航母,

——爱我中华。

时空放眼量。

中华认知工程原理

余亚纲

 总论(代序) 

中华文化5000年贯穿着一个认知宇宙大自然的建设工程,本著揭示创建中华认知宇宙时空的学术进程,方法,原理和效能。是一本对中华认知客观巨系统进行再认知,致力中华认知再发展的纯学术理论原著。

目标:建立东方认知特色的“中华认知学派”和中华新生代的认知模型。为人类认知多元性存在的可用性提供示范。为人类的认知科学提供助动能力。

方法:优选“洛书图”为览本,实践古今中外“多学科”“跨(中外古今)时空”“多学科大交叉”,用数学工具实现现代最“基础数据”与中华传统“洛--易”科学哲学理念“化合”。

0-1:洛书原图(待补)       0-2洛书图今释

4

9

2

3

5

7

8

1

6

0-2

一,研讨中华传统认知的必要性

为什么在西方领军人类的科学事业的今天,本著却研讨中华古老的认知方法和原理呢。

本著研讨中华认知有内/外两种原因:内因是中华传统在发展。促进这项工作的外因是1999721英国广播公司在因特网上有一项报导。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系著名物理学家,宇宙学权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蒂芬.霍金教授倡议近20年将在科学界建立科学的THE THEORY OF EVERYTHING,(中国译名为“万物至理”或译为“万物公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倡议。意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将向新里程进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己趋向成熟了。引起了广大科学文化人士的兴趣和关注。也引发了本著的沉思。

近代科学哲学者们将探求“万物公理”的方法定位在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学术争论的结合统一。致力于用简单公式覆盖物理学的一切的交互作用力和作用场。 

过去了的二十世纪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争论前沿已经汇集在20005月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克莱数学学会在巴黎宣布的七道“千年大奖难题”,(同年7月在圣巴巴拉加州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们挑选出10个)(见《参考消息》2000.8.25)。近代科学的动向是在不断深入探讨微观基本粒子的同时也扩及宏观宇宙。它的发展前沿已经从具体的理论规律层次提升到公理假设的科学哲学。例如:11维数理论;“膜”理论;量子色动力学有“胶子”结合夸可理论;宇宙黑洞有信息悖论和信息不悖论。“超对称”理论中的“费密子”,“玻色子”与中华传统哲学的“阴/阳”非常相似。超弦(M)理论(M代表“魔法Magic”,“神秘Mystery”,或“所有理论之母Mother of all theories”)甚至启用“魔幻”。现代宇宙哲学把尖端集中在“黑洞”。“黑洞”万物消失以后宇宙时空运行的整体如何?-------在这些“相似”,“魔幻”和“消失”的高深莫测内容之后之上,究竟又是什么?对这些科学后继性的问题的科学整体的预见性在哪里?这是人类认知发展必需而不可避免的课题。本著认为存在一个更本质的,更重要的工作——策划完善人類科學事业的“认知系統”工程。

系統有目的性。科學認知“系統”的目的是“萬物至理”;系統有結構性,科學認知“系統”的結構組成是在科學的時空長河中以相對認知存在的多元子系統,多元的簡化是三元;子系統間應該有系統關系,科學認知“子系統”間的的系統關系是這些已經出現的和那些尚未出現的理念或假設之間的連接和運動,推進人們求索“萬物至理”。

本著认为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多元存在的。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也呈多元存在。包容萬物才能達獲“至”理。

近代对“万物公理”的战术方案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格局之间的协调同一,是现代科学范围内的理论的“近亲繁殖”。局限在現代物理學術,卻將萬物中的大類——生物-生命和标志“萬物之靈”的人類认知擱置在“萬物”之外了。 从包容历史审视“万”物,這是科學學的戰略性質的狹義。显然浪费了人类文化的多源性和时空的可续性。

本著主张建立廣義“万物公理”。它的战略性总体设计应是人类多元文化间认知层面的“优-优重组”。是多种文化“基因”“远源杂交”的系统工程。蕴育“萬物至理”。

本著为此提供中-西“优-优组合”示范。是人类科学认知的中华论篇。是研究中华科学认知课题的必要性。

 二,发展中华传统认知的可行性

1,发展中华传统认知的可行性基础在于中华有悠久文化:中华传统科学文化远源流长,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李约瑟(19001995)提出“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確認中華科學文化占有時空和影響。肯定了现代主流科学以前中华科学曾引導世界十幾個世紀,在人類的科學文化史中是唯一的历史延續。<1>

比较人类东生存史,上古曾共渡一个地球的洪水世期。西方有上帝的“方舟”救助。上帝是施救者,人是恩惠的受体。东方中华接受的不是物质,是洛书-河图的数图认知。认南北,知天地便有了“大禹治水”。人在其中是主动角色。中华有开拓理念,尽其认知在洛书。

2,可行性在于中华上古已有洛书总结: 

在人类的生存轨迹上,文化活力远比国家民族存在的时空更久长。比较人类东西方的生存史,中外都有上古文明。古埃及有金字塔巨型硕像,实物存留至今但埃及古文化已经中断;中华洛书却在传统领域传承延绵至今。例如:汉(方块)字型,中医(人体生命)理念,中华民族的认知习惯------。洛书的认知含量和可用性比金字塔更现实。

2-1 洛书是中华纯学术的原生态的科学哲学“原種”化石 洛书是中华文化史前期的认知总结,(详见第一篇各章)是人类文明为数不多的认知遗存。是中华文化“洛(书)-河(图)-(周)易”系统的认知祖根,演绎了传统。在中華原創的科學文化中,洛书没有周易八卦那样被喧嚷了人文占卜,没有道学那样终于步入神化宗教,也没有接受商品经营那样的市陈污染,始終保持原生態的自然科學科學哲學“基因”。

认知是科学哲学的运动轨迹。洛书始终是中华原生态原原本本的认知信息库存。在人类东方形成认知的资源集中和疏散。擁有重要库存。有再开发再认识再应用的价值。

2-2,洛书是能与近代“远源杂交”的“优良物种”洛书不是一本书籍。它只是一幅簡單的“三階矩陣”圖,是人类认知遗存中更为稀少的数-图表达。沒有文字闡述和注釋。大像无形,有图有数,“数-图”匹配。洛书的“数”信息人类认知史上最早的数字化的科学哲学,洛書的“圖”是人類科學文化史上最早的罕見而成熟的科學模型,洛书“数-图”是人类科学文化史上数字化,模型化,虚拟化与实践结合的先驱。

 本著传承中华“洛书全息”,开拓它的“洛书全息方程式”发掘中华认知的四大原理。是洛书“良种”“基因”的被“克隆”。它与现代科学数据“远源杂交”是“宇宙时空沙漏模型”的胚胎形成。这些“跨时空”“多学科大交叉”的实践为发展中华认知提高了可行性。 

2-3,更重要的是洛书数图在科学哲学认知高度给出了那个超巨系统的时空轨迹。那是一个纺锤螺旋曲线(体)。洛书不是它的侧/正视投影图。而是等角投影图。是与现代卡塔尔直角坐标不同的中华传统的空间定位方法。 

洛書“數-圖”雙駢是對巨系統的认知高度和濃集。它不是具体的一切,但却是对一切的认知跃迁。

3,洛书文化的认知语言已经与现代科学文化断层了。古汉语,医古文不但国际学者很难解讀。它的表达语言和方法往往“一符多义”(例如:“三纲五常”,“三山五岳”,“三五成群,“其生五,其气三”等都被复杂在洛书的“3-5”之中了。)中国学者有母语基础具有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特别认知方法的优势。

三,发展中华传统认知的具体措施

1,优选洛书作本著览本是本著实施“多学科大交叉”的第一保障:洛书是中华认知的系统信息库。

落实内容:第一篇洛书(系统信息)<2> 

       第一章:洛书史话

第二章:洛书“数-图”的“理-哲”“玄机”。

       第三章:洛书是“哥德巴赫猜想”的先验

第四章:洛书时空运行与“洛书全息方程式” 

中华认知的第一原理是“洛书全息认知(三元联立)方程式”:简称“洛书全息程式”

 3+5+7=3×5

                       35+57+73=3×5)1•1

                       357+573+735=3×5)1•1•1

“洛书全息程式”是宇宙螺旋。展示洛书全息时空无限,不但将中华认知研讨定位在“图解”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度,而且是本著将认知的宇宙时空“公理”。可做本著的目录构架。

2,实践“多学科大交叉”方法学验证洛书的科学性是本著发展认知的第二保障

 落实内容:第二篇:中华科学哲学系统:有B,B’,B”三级能级状态。

第五章:洛书时空运行(一)B能态:7+5+3=3×5——7+5+3=15是中华认知系统的三元结构性。是洛书系统结构性:“15”是洛书“系统信息”的代表符符。“7”是洛书时空“7进制”,“5”是河图时空“5进制”,“3”是洛书时空“3进制”。“洛书-河图-易经”(及其简体的“五行-阴阳)是中华传统科学哲学系统。载荷着中华对大自然“天--人”的时空运行认知内容。载荷方法是时空“超连接”。 

      第六章:洛书时空运行(二)B’能态75+53+37=3×51·1——时空陀螺造型。“超连接”方式是时空∠不连续变化。   

第七章:洛书时空运行:等角投影图

第八章:“天-地”:连接“证”——“洛书密码”与“地球自转角速度不规则变化”的洛书规律性

第七章:“地-人”连接“例”——地方病(克山正弦分布,克丁正切分布)

第八章:中医药是中华传统科学哲学的传承与应用: 

中华认知的第二原理是7+5+3=15是中华认知系统的三元结构性。三元子系统间的“多进制”及“超连接”性质。螺旋“超连接”是宇宙时空运动的普遍规律。在认知科学领域,现代实验科学基本数据与古老洛书科学哲学理念的“远源杂交”是认知的“超连接”方法学,验证了洛书的科学可信性和发展可用性。

3,中华认知新生代:357+573+735=3×5)1•1•1 

落实内容:第三篇:中华认知的新生代

第九章:洛书时空运行(三)B”(能级跃迁)状态:“宇宙时空沙漏模型”,∫(+)+∫(-)=1+△ 

第十章:“地球自转角速度不规则变化”的洛书规律性及其在地震预报的应用

第十一章:洛书行列式和“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洛书全息程式”的互“证”

第十二章:“0”的科学哲学与中华认知全谱

中华认知的第四原理是中华认知的新生代:模型化的认知是“宇宙时空沙漏模型”;“宇宙时空沙漏模型”漏孔中信息不悖,记忆着数字化的认知是∫(+)+∫(-)=1+△,表达时空维度无限。认知维度无限。式中△是洛书陀螺摆动幅度,发现为中华。本著命名为“中华宇宙常数”。

总结:宇宙时空三元系统论—— 沙漏翻转,三级能态,永动无垠。 

本著是作者继《生命三元论》后的继续完整之著,用以感恩时代和老师对我的培养,几辈家长对我的家庭教育,我的家庭还有我的苦行执著。将这本心血奉慰我母亲在天之灵。

本著可供不满足于现代科学学方法论而谋求发展的中外学者及兴趣于猎奇中华智能和科学哲学者们研究参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32-497137.html

上一篇:“雄黄”抗虐
下一篇:快速研制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策划建议 余亚纲 1,导致
收藏 IP: 125.33.222.*| 热度|

1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