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云南地震在2011-2013年将逐渐加强

已有 15413 次阅读 2011-1-2 07:0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太阳黑子, 月亮赤纬角, 地震

云南地震在2011-2013年将逐渐加强

                  杨学祥

云南盈江县4.6级地震致部分房屋损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1日18:00  云南网
  云南网讯(记者 项陆才)今日15时31分58秒,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西北2公里平原镇发生多次地震,最大一次为4.6级,震源深度10公里。据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震中地区有部分房屋损坏,具体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正在统计核实中。

  云南网将持续关注,发回最新报道。

http://news.sina.com.cn/c/2011-01-01/180021746573.shtml

表1  20世纪以来白赤交角、太阳黑子与云南强震

(据胡辉等,2003,杨冬红等修改,2008,2010

白赤交角

太阳黑子

云南强震

活跃期

Ms大于7级强震

最大年

最小年

谷值

峰值

1913

1922

1913

1923

1917

1活跃期

1913 峨山7.01925大理凤仪7.0

1932

1941

1933

1944

1937

2活跃期

1941 澜沧耿马7.01941勐海7.0

1950

1959

1954

1957

 

1950 勐海7.0

1969

1978

1964

1976

1968

3活跃期

1970 通海峨山7.71974昭通大关7.11976龙陵7.31976龙陵7.4

1987

1996

1986

1996

1989

4活跃期

1988 澜沧7.61988耿马7.2

1995孟连7.31996丽江7.0

2007

2016

2009

2020

2013

5活跃期

2007 普洱6.42008盈江5.9

7级地震空区

 

最近,我们通过计算得出,潮汐也有2.21122年周期变化。潮汐可以使偏离地球质心的内核在液核中产生潮汐波动,潮汐周期与太阳周期的共振效应对解释大气、地磁、地震、海温的1122年周期变化更有说服力。这不仅能解释厄尔尼诺事件11年和22年周期变化,而且能解释地磁、地震、大气的11年和22年周期变化是受太阳活动和强潮汐的共同驱动和激发。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云南1913-19997级以上强震(共13次)有以下规律性:

第一、4个强震活跃期有3个首发于月亮赤纬角(白赤交角)的最大值年;

第二、4个强震活跃期有4个结束于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年附近;

第三、强震活跃期历时7-12年,与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至最小值9.3年周期相对应。

第四、4个强震活跃期有3个首发于太阳黑子谷年,一个首发于太阳黑子峰年。太阳黑子极值年是云南7级地震多发年。3个强震活跃期与太阳黑子11年周期对应,始于太阳黑子谷年,在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或其前结束。

 

数据表明,云南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易发生7级地震,如,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1913195019701988年和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附近的1941197619951996年都发生了7级地震,占9/13

数据还表明,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地震,太阳黑子峰年前一年1988和谷年191319761996年都发生了7级地震,占7/13

数据还表明,太阳黑子极值年和月亮赤纬角极值年的叠加年(三年内)易发生地震,如191319761996年都发生了7级地震,占8/13

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年只发生了6级地震,还有能量未释放。从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变为最小值需要9.3年,从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变为最大值需要18.6年。在1987 年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开始的云南第4活跃期中,1988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发生了澜沧7.6级地震、1995(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了孟连县西中缅交界处7.3级地震和1996(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丽江县发生7.0级地震,历时9年左右。2006-2007年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开始的云南第5活跃期中,2007年普洱6.4级地震,2008年盈江5.05.0级两次地震,至今地震仍十分活跃。按云南强震活跃期规律,云南第五活跃期强震将持续到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年,并在2014-2016年达到高潮,历时9年左右。

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发生后,20053292007912又连续发生28.5级以上地震发生,印度洋板块北推印度大陆向青藏高原挤压态势愈演愈烈。这一构造背景导致2006年四川特大干旱和2008512四川汶川8级地震。我们称2006年的四川干旱为构造干旱[13]200992印尼爪哇岛发生里氏7.4级强烈地震,201036苏门答腊西南以远地区发生7.1级地震,表明该地区地应力积累依然强烈。

最新统计结果:云南以南地区2010年至少发生12次7级以上地震。

2009年是太阳黑子谷年,2013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0年中国西南发生罕见旱灾。由于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2009年太阳黑子谷年云南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云南地震可能在2011-2013年逐渐增强,发生7级以上地震几率增大。请有关部门作参考。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2-22 6:27:03

             新一轮强震从2010年12月中旬开始

                         杨学祥
                                          
    新华网东京12月22日电(记者刘华)日本气象厅22日宣布,当地时间当天凌晨2时20分(北京时间22日凌晨1时20分)许,日本小笠原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4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已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造成的海啸可能在小笠原群岛造成1米高的海浪。此次地震震中地点位于东经143.4度、北纬27.5度的小笠原群岛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东部及东北部地区普遍有震感[1]。

   新华网墨西哥城12月20日电(记者陈寅 王玉珏)圣萨尔瓦多消息:萨尔瓦多伦帕河入海口以南太平洋海域20日发生里氏5.5级地震,目前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2]。

   环球网记者朱盈库12月21日报道,美国地震局称,周二,印尼北部的苏门答腊岛发生了里氏6.2级地震,震中位于该岛2004年大地震的震中附近[3]。

截止于2010年12月22日,2010年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5次,8.8级地震一次。7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18次,8级地震平均每年1次。到目前为止,2010年7级以上地震超出平均值7次,地震活跃已成定论[4-9]。

我在2010年11月15日指出,12月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23812度,21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10]。这是2010年12月20-22日中强地震频发的原因。

由于地球自转,月亮潮和太阳潮的高低潮区域自西向东不断变化。潮汐使西太平洋海面增高和中东太平洋海面降低时(中纬度地区太平洋两岸所对圆心角为90度,潮汐高潮和低潮正好反向;赤道地区东西太平洋地壳和中太平洋地壳的潮汐高潮与低潮反向),海水加载而使地壳下降;海水卸载而使地壳相对抬升。反之,潮汐使西太平洋海面降低和中东太平洋海面升高时,情况正好相反,我们称之为大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是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最强信号,它们使全球气候反常,严重旱涝灾害交替发生,是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根源。

赤道太平洋盛行赤道东风,将太平洋表面暖水吹到西太平洋,形成西太平洋暖池,导致东太平洋海底冷水上翻,表面海水变冷。相应的赤道西太平洋的海平面比东太平洋高出40厘米,如果赤道东风变得异常强烈,就会形成拉尼娜事件。

如果赤道东风减弱,西风增强,在赤道西太平洋暖水从西边向东回流,出现赤道东太平洋的增暖现象。在海水增暖期间,有些年份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变冷)异常激烈,暖(冷)水区一直发展到赤道中太平洋,持续时间也很长,引起当地气候反常,成为全球气候带来重大影响的特殊事件——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事件一词被用来专门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相应的赤道东太平洋的海平面比西太平洋高出40厘米。

拉尼娜事件用来专门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现象。目前规定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或拉尼娜事件的一般标准是赤道太平洋特定地区(如El Nino3区)海温异常超过0.5℃,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时间一般持续1-2年,使环太平洋地区发生气候异常,严重旱涝灾害交替,热浪和寒流交替,从而激发重大自然灾害发生。

潮汐的变化幅度为60厘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转换使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cm,增强了跷跷板运动,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发生[10]。2010年4月至7月7级以上强震多发,与厄尔尼诺事件5月结束和拉尼娜事件7月发生有关。对比表1-3,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新一轮强震从2010年12月中旬开始,2011年1-5月为强潮汐时期,强震将持续到2011年5月,1-3月进入高潮。何时发生拉尼娜向厄尔尼诺的转换值得关注。

1997-1998年发生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1998-2000年发生持续两年的强拉尼娜事件;2009-2010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2010-2011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根据潮汐11年和12年周期,2011年和1998年有相同的天文条件,2011年与1999年有相同的气象条件,1998年和1999年的灾害多发值得关注[12-13]。

          表1  2010年12月地震分布(略)

          表2  2010年12月潮汐组合

2010年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且为罕见的持续一个月的弱潮汐时期。2011年1-5月为强潮汐时期,这个冬天有点冷,倒春寒发生的几率增大。

潮汐组合A:2010年12月1日为月亮近地潮,2010年11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0.00021度,29日为下弦,三者两两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

潮汐组合B:12月6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4.23040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2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03度,当日且为上弦和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达到最小值,同样可以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潮汐组合D:12月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23812度,21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2月25日为月亮近地潮,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0.00014度,28日为下弦。三者两两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大。

本月虽然为弱潮汐时期,但潮汐组合强弱分明,潮汐差变化大,仍有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强冷空活动的可能,2011年1-5月为强潮汐时期,发生冬冷春寒的可能性大[11]。

表3  2010年7级以上地震

序号  时间      地震位置和震级               特殊事件

00 2010-12-25 21:16:38 7.6 -19.7 168.0 20 瓦努阿图

01 2010.12.22 小笠原群岛地区7.4级地震        强潮汐组合

02 2010.10.25 苏门答腊西南7.3级地震       7-11月强潮汐时期

03 2010.10.22 加利福尼亚湾7.0级地震 

04 2010.09.04 新西兰7.2级地震

05 2010.08.14 马里亚纳群岛7.0级地震

06 2010.08.12 厄瓜多尔7.1级地震

07 2010.08.10 瓦努阿图7.4级地震

08 2010.07.24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1级地震

09 2010.07.24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2级地震

10 2010.07.18 新不列颠地区7.0级地震         拉尼娜事件形成

11 2010.07.18 新不列颠地区7.2级地震         7-11月强潮汐时期

12 2010.06.26 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4-6月弱潮汐时期

13 2010.06.16 印度尼西亚7.0级地震 

14 2010.06.13 尼科巴群岛7.6级地震

15 2010.05.28 瓦努阿图7.0级地震 

16 2010.05.09 苏门答腊7.4级地震             厄尔尼诺事件结束

17 2010.04.14 青海玉树7.1级地震

18 2010.04.11 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19 2010.04.07 苏门答腊北部7.8级地震

20 2010.04.05 墨西哥7.1级地震               4-6月弱潮汐时期

21 2010.03.11 智利7.2级地震                 1-3月强潮汐时期

22 2010.02.27 智利8.8级地震

23 2010.02.27 琉球群岛7.2级地震  

24 2010.01.13 海地地区7.3级地震

25 2010.01.04 所罗门群岛7.2级地震           1-3月强潮汐时期

http://www.ceic.ac.cn/huge_eqs.jsp

漏掉的两个地震:

2010-03-11 22:55:29.0 -34.2 -71.8 33 Ms7.1 智利
2010-03-11 22:39:45.7 -34.2 -72.0 33 Ms7.2 智利
2010-03-06 00:06:57.9 -4.0 100.8 20 Ms7.1 苏门答腊西南以远地区

参考文献

1.  刘华。日本小笠原群岛发生里氏7.4级地震。2010年12月22日 02:12:12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2/22/c_12904744.htm

2.  陈寅,王玉珏。萨尔瓦多发生里氏5.5级地震。来源:新华网 2010年12月21日06:13。http://news.sohu.com/20101221/n278419793.shtml

3.  朱盈库。苏门答腊岛发生6.2级地震 震中在04年大震附近。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2010年12月21日23:30。http://news.sohu.com/20101221/n278439537.shtm

4.  杨学祥,杨冬红。对2010年的灾害预测:低温、强震、干旱和暴风雪。发表于 2010-2-24 6:38:17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7092

5.  杨学祥。两个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对比:1947-1976年和2000-2030年。发表于 2010-7-17 16:01:11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4873

6.  杨学祥。2007至2010年的中国日食年是中国极端灾害事件的频发年。2008/6/11 6:57:00 光明网博客。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8/18470.html

7.  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2009,(11):4-7.

8.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9.  李珉琦. 2030年前全球灾害会比较频繁(组图). 2010-07-17 01:26:00 来源: 新文化报(吉林)。http://news.163.com/10/0717/01/6BOP2F8H00014AED.html

10.杨学祥, 韩延本, 陈 震, 等.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11.杨学祥。2010年12月潮汐组合:冬冷春寒可能性大。发表于 2010-11-15 11:34:43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3917

12.杨学祥。1998至1999年和2010至2011年对比:气温暴起暴落。发表于 2010-12-7 7:58:07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079

13.杨学祥。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发表于 2010-12-18 7:15:15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724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6017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9935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0123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3-26 18:41:06      

 
云南干旱的构造背景:地震能量未完全释放

                    云南干旱的构造背景:地震能量未完全释放

                               杨学祥,杨冬红

 

据云南省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315,全省秋冬播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217万亩,承灾面积2472.3万亩,绝收1439.7万亩。其中小春粮食作物受灾面积达1573.1万亩,成灾1260.1万亩,绝收877.6万亩,全省因旱灾造成种植业直接损失114.5亿元,小春粮食比上年减产50%以上。除了粮食,包括甘蔗、烤烟、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受到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特别是烤烟。旱灾不仅对烟苗移摘带来影响进而导致本年产量下降,更为严重的是直接威胁到今后几年卷烟生产原料的供应。蔗糖和茶叶方面,最新的数据显示,甘蔗面积绝收52万亩,蔗糖减产45万吨,企业蔗农损失达36亿元;茶叶受灾面积达300万亩,占总产茶量的三成。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测,该省在5月中旬前无明显大范围降水过程,大部分地区雨季将于5月下旬才相继开始,旱情仍将持续发展、蔓延超过两个月[1]

云南干旱严重的原因在于“构造干旱”与“气象干旱”叠加,2005-2007年云南地震第五活跃期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地下热能的异常释放是云南干旱区与强烈的重要原因[2]

  在2003年,胡辉,赵洪声,和宏伟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云南的4M6.7级强震活跃期有3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第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80%。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11年的准周期,对比太阳黑子相对数滑动平均曲线与云南历年最大地震强度滑动平均曲线,即年黑子相对数减小时,地震强度增大。据此,作者利用20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411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2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年。他们根据地震活动11年周期中同相位年的平均强度作外推预报,2005年按期前711年周期同相位年的最大地震强度平均推算,可能为5.69级上下,仍处于低水平活动期,而2006年的地震强度则可能增至6.37级上下,应引起我们的警觉,最严重的是2007年,该年所处的相位最易发生强烈地震,平均震级已接近6.7级,足见该年最可能是云南下一M大于等于6.7级强震活跃期的开始年,并可能爆发7级大震(概率达43%)。2007年云南地震强度所以会如此之高,主要是因其正值太阳黑子第23活动周的谷值年附近。如往前追溯,自1700年以来,云南有记载的18M大于等于7级大地震中,竟有近一半发生于太阳活动谷年附近,使谷年成为十分罕见的大震高发相位[3]。学者杜品仁(1994)和胡辉等人(2003)分别指出,地震具有明显的18.6年潮汐周期,被称为岩浆潮周期[34]

 

1  20世纪以来白赤交角极大年与云南首发强震(据胡辉 等,2003

白赤交角极大年

云南强震活跃期

首发M大于6.7级强震

1913

1活跃期

1913 峨山7.0

1932

2活跃期

1941 澜沧7.0

1950

 

1950 勐海7.0

1969

3活跃期

1970 通海7.7

1987

4活跃期

1988 澜沧7.6

 

20081226凌晨,云南省境内连续发生三次地震。根据云南省地震台网中心的数据,26日凌晨21954秒,昆明市发生4.3级地震,震中位于宜良县汤池镇阳宗海北岸(东经103.01度,北纬24.58度),震源深度9公里,造成汤池镇的八个村委会受灾;凌晨420分、525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境内连续发生4.9级、4.0级地震,震中位于瑞丽市勐秀乡(东经9746度,北纬24.03度),地震波及陇川、盈江、梁河、潞西、畹町等县市区。

  200812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发生的上述地震,与汶川大地震“没有任何联系”。不过,他表示,如果这种4级以上的地震连续频发的话,就要分析这些连续频发的地震是否具有带状连续性,不排除该地区未来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因为早在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孙士鋐透露说,他“更关注的地区就是云南地区,甚至是云南和四川交界的地区”。而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云南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程度并没有减轻,这种危险性在一两年前就已经存在[5]

  数据表明,云南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易发生7级地震,如,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的1913195019701988年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的194119951996年都发生了7级地震。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只发生了6级地震,还有能量未释放[67]

  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变为最小值需要9.3年,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变为最大值需要18.6年。在198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开始的云南第4活跃期中,1988年(亮赤纬角最大值)发生了澜沧7.6级地震、1995年(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了孟连县西中缅交界处7.3级地震和1996年(亮赤纬角最小值)丽江县发生7.0级地震,历时9年左右。

2006-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开始的云南第5活跃期中,2007年普洱6.4级地震,2008年盈江5.05.0级两次地震,至今地震仍十分活跃。按云南第四活跃期规律,云南第五活跃期强震将持续到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年,并在2014-2016年达到高潮,历时9年左右[67]

2  20世纪以来白赤交角、太阳黑子与云南强震

(据胡辉等,2003,杨冬红等修改,2008

白赤交角

太阳黑子

云南强震

活跃期

Ms大于7级强震

最大年

最小年

谷值

峰值

1913

1922

1913

1923

1917

1活跃期

1913 峨山7.01925大理凤仪7.0

1932

1941

1933

1944

1937

2活跃期

1941 澜沧耿马7.01941勐海7.0

1950

1959

1954

1957

 

1950 勐海7.0

1969

1978

1964

1976

1968

3活跃期

1970 通海峨山7.71974昭通大关7.11976龙陵7.31976龙陵7.4

1987

1996

1986

1996

1989

4活跃期

1988 澜沧7.61988耿马7.2

1995孟连7.31996丽江7.0

2007

2016

2007

2018

2011

5活跃期

2007 普洱6.42008盈江5.9

7级地震空区

 

最近,我们通过计算得出,潮汐也有2.21122年周期变化。潮汐可以使偏离地球质心的内核在液核中产生潮汐波动,潮汐周期与太阳周期的共振效应对解释大气、地磁、地震、海温的1122年周期变化更有说服力。这不仅能解释厄尔尼诺事件11年和22年周期变化,而且能解释地磁、地震、大气的11年和22年周期变化是受太阳活动和强潮汐的共同驱动和激发。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云南1913-19997级以上强震(共13次)有以下规律性:

第一、4个强震活跃期有3个首发于月亮赤纬角(白赤交角)的最大值年;

第二、4个强震活跃期有4个结束于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年附近;

第三、强震活跃期历时7-12年,与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至最小值9.3年周期相对应。

第四、4个强震活跃期有3个首发于太阳黑子谷年,一个首发于太阳黑子峰年。太阳黑子极值年是云南7级地震多发年。3个强震活跃期与太阳黑子11年周期对应,始于太阳黑子谷年,在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或其前结束。

 

数据表明,云南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易发生7级地震,如,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1913195019701988年和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附近的1941197619951996年都发生了7级地震,占9/13

数据还表明,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地震,太阳黑子峰年次年1988和谷年191319761996年都发生了7级地震,占7/13

数据还表明,太阳黑子极值年和月亮赤纬角极值年的叠加年(三年内)易发生地震,如191319761996年都发生了7级地震,占8/13

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年只发生了6级地震,还有能量未释放。从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变为最小值需要9.3年,从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变为最大值需要18.6年。在1987 年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开始的云南第4活跃期中,1988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发生了澜沧7.6级地震、1995(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了孟连县西中缅交界处7.3级地震和1996(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丽江县发生7.0级地震,历时9年左右。2006-2007年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开始的云南第5活跃期中,2007年普洱6.4级地震,2008年盈江5.05.0级两次地震,至今地震仍十分活跃。按云南强震活跃期规律,云南第五活跃期强震将持续到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年,并在2014-2016年达到高潮,历时9年左右。

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发生后,20053292007912又连续发生28.5级以上地震发生,印度洋板块北推印度大陆向青藏高原挤压态势愈演愈烈。这一构造背景导致2006年四川特大干旱和2008512四川汶川8级地震。我们称2006年的四川干旱为构造干旱[13]200992印尼爪哇岛发生里氏7.4级强烈地震,201036苏门答腊西南以远地区发生7.1级地震,表明该地区地应力积累依然强烈。

著名气象学家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曾受到国际气象界的关注,在富集地热的地区,有地下水源则含水热气生成巨量云层,降雨充沛,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墨脱地区;缺水则干燥热气蒸腾,烘烤尽土壤水分,造成赤地千里,其前提条件是长期无降水,所形成的干旱称为构造干旱[89]

无降水的干旱为地表缺水的表层干旱,称为气象干旱,一旦有了降水就会得到缓解。而构造干旱是地下缺水的深度干旱,即使有少量降水也无法缓解。构造干旱的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时间长,与地热带、构造带和地震带分布和地震周期有关。

能产生降水再循环的不仅有陆地植物的蒸发作用,还有热点和构造活动的释热释气作用。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地球强构造活动的热点,也是全球降水量最多,热带森林纬度最高的气候变化启动区[89]。热点和构造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增大温度梯度加强大气对流,其二是把地下水和地幔水带到大气参加降水循环,对比马宗晋等给出的20世纪中国大陆及邻区五个地震活动幕的时空分布[10]和高庆华等给出的20世纪中国七大江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年份[11],可以明显看到地震活动与特大洪涝灾害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比全球地震带,沙漠带,构造活动带和水系分布图可以发现,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地震,少水系、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台和地盾,如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西部[12-14]

由此可见,热点和构造活动的释热释气是降水再循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地热不仅能造成干旱,而且能造成洪涝。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地震,少水系、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台和地盾,表明地热在降水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旱震理论讨论的干旱与地震关系,指的是构造干旱与地震的关系,其认定和发展对预测干旱和预测地震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目前中国西南干旱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界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构造活动地区,是构造干旱和气象干旱叠加的结果,简单的人工降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们必须做好长期抗旱的准备。2004年美国GBN报告预测“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后,中国北方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这不是空穴来风。

 

参考文献

 

1.  干旱一周损失20亿 未来两月云南经济或最艰难。20100326 07:36 来源:中国证券报。http://www.chinanews.com.cn/cj/news/2010/03-26/2191113.shtml

2.  杨学祥 杨冬红。 中国“南旱北涝”祸因:拉马德雷冷位相。2010-03-23 10:2621世纪经济报道。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10-03/23/content_10364781.htm

3.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4):49-55

4.  杜品仁. 18.6a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J].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373: 362-369.

5.  徐超。专家提醒云南应注意7级以上地震风险。20081227 14:39《财经网》。http://www.caijing.com.cn/2008-12-27/110042996.html

6.  杨学祥. 胡辉:云南地震预测. 发表于2008-12-27 16:42:42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7266

7.  杨学祥。云南第五活跃期强震将持续到2014-2016年。刊发时间:2008-12-29 14:35:54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12/29/content_873909.htm

8.  杨学祥. 气候波动、沙漠化与人类知识结构..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 200068): 1003~1005

9.  汤懋苍,钟大赉,李文华等.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是地球热点的证据.中国科学,D辑,1998285):463~468

10.              马宗晋,杜品仁.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599~102

11.              高庆华,张业成,张春山. 论我国洪涝灾害不断加剧的地质环境因素. 见:邓乃恭,雷伟志主编. 大陆构造及陆内变形暨第六届全国地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9180~184

12.              杨学祥. 降水能源变化与未来地下水危机. 科学. 1999511):46~48

13.              杨学祥,陈殿友. 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203

14.              杨学祥.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211):15~23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648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00127.html

上一篇:阿根廷北部发生7级强震和2010年12月下旬开始新一轮强震
下一篇:冷空气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和潮汐组合对比
收藏 IP: .*| 热度|

3 赫英 许培扬 杨文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