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cq45 心静似水,容纳百川;雨水交融,普天同乐

博文

“抛砖引玉”-谈谈本人申报课题的体会 精选

已有 20124 次阅读 2010-12-2 21:18 |个人分类:基金申请|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基金申报, 抛砖引玉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序幕即将拉起,学校各单位相继进行了战前动员,欲申请课题者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如何书写好标书和提高中标率,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近来,我在浏览科学网时,有意无意中发现两篇值得认真一读的2篇博文:(1)基金委生命科学部杜生明常务副主任报告会概要(来自朱猛进老师的博客);(2)毛培宏老师撰写的博文《2011年 NSFC 项目申报建议》。前者介绍了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些变化;正在酝酿中的变革;“十二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优先领域。后者则几乎全面回答了申报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应注意的问题和申报技巧。两篇佳作均很有见地,含金量高,对课题申请者来说犹如“雪中送炭”,因此,我向同道和朋友作了极力推荐,并将它们相继收藏在我的博客-枫叶红(http://blog.163.com/xucq45@126/)。

 迄今为止,本人从1994年起曾先后中标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国际合作项目(NSFC 和RFBR联合资助),并且10余年来一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的通讯评审。上述两位专家,高屋建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分别讲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填报要求、注意事项和申请技巧。下面。本人则以申请人和通讯评审专家的双重身份谈谈亲身体会,拾遗补缺,希望对基金申请者也有点滴之益。

(1)锲而不舍树信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率一般在10%-15%。有些人申报几年未中标后就丧失信心而不再申报了,这显然是错误的。只要申报就有10%-15%的中标概率,如果不申报,就100%没有希望中标。只要我们象愚公移山一样,锲而不舍,年年申报,并根据评审意见不断改进,终有一天会感动上帝的。记得我开始申报时,连续5年未果,但并不灰心。苍天不负有心人,1994年我终于掘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第一桶金。

(2)创新为先长流水  创新是科研的灵魂和生命线,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定要认真查新。有些人对自己的科研选项缺乏自信心,总希望在国际期刊中找到类似研究来证明自己不是“心血来潮”和“闭门造车”。殊不知如果真的如此,我们的研究充其量也只能是“填补国内空白”。要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只资助“first”而非“second”。在评审过程中,常常因检索出国外已经有与申报的标书相同的研究报道(有时甚至仅有1篇),该申请就因创新性不强而被“一票否决”,这样的实例屡见不鲜。因此,申请人在提交标书之前,应反复检索“PubMed”。

 在选题时,切记“不要一窝蜂”,要结合本人和单位的条件,“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性课题。一旦找到“突破口”,就要坚守阵地,不断扩大成果,形成研究优势。

(3)题目新颖夺眼球    标书的题目是整个标书的“戏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犹如影戏院外边悬挂的海报一样,题目如果新颖,就能吸引评审专家的目光,使之兴趣盎然地读下去。但是,和电影戏剧又不一样,科研要注意科学性。因此,标书的题目力求“简明、具体、新颖、醒目”,避免“假、大、空、旧”。不能“索然无味,骨瘦如柴”,也不能“哗众取宠”、“大帽子底下开小差”。

(4)字斟句酌写摘要    如同名片一样,标书的摘要是整个标书的高度概括,评审专家一搭眼就可看出该标书的含金量。因此,每位课题申请人必须对标书摘要字斟句酌,要让评委从中了解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预期结果、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尤其创新性更为重要。由于摘要的字数有限,因此从中可看出申请人的归纳总结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毛培宏老师归纳的摘要书写建议:“采用……方法,进行……研究,阐明……机制或揭示……规律,为……奠定基础/提供……思路”值得效仿。本人中标的几个标书,也是按这样路数撰写的。

 (5)勤于学习采蜜忙    常言道:天下文章一大抄,这句话有些道理。固然抄袭令人深恶痛绝,然而学习和模仿常常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必经之途。“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十分形象地告诉人们这个道理。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的撰写,同样也是适用的。对于初次申报或多次申报不中者,不妨多看看一些“榜上有名”的标书,从中将会受到启发,有时会自言自语地恍然大悟道:“原来这部分应这样写呀!”。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通过取其长补己短,自己标书的质量也必然“水涨船高”。

(6)红花绿叶夯基础   众所周知,研究基础的好坏也是中标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科学研究是集体行为,必须提倡协作精神。有的人心胸较狭窄,不愿意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和方法告诉别人,发表文章时也不愿意带上其他人的名字,心想:“自己栽树岂能让他人乘凉”。殊不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互相帮助会呈加法甚至乘法效应,而孤军作战必然势单力薄。在评审标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团结协作好的单位,每位成员(包括刚毕业留校的教师)的研究基础都不错,在第一作者的论文下面常常还有许多篇非第一作者的文章。这真是所谓“红花自己栽,绿叶大家配”,结果必然是“相得益彰,皆大欢喜”。

(7)方法先进路线好   技术路线是否可行常常是决定是否中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技术路线以框架图的形式出现为宜,因为它一目了然,重点突出。技术路线可清楚反映基金申请人的课题设计是否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先进,观察指标是否全面,科研假设是否成立。

研究方法是否先进和可靠也很重要,因此要认真选择之。在实验方法描述时,要尽量具体,尤其对过去未曾接触过的方法。如果申请人曾有相关文章发表,可适当简略,但要标注该文献。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合理搭配,尽量确保有课题组成员掌握完成课题所需的实验方法。

(8)主动出击传酒香    过去有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说的是“货好不愁卖”。现在是信息时代,那句老话已失去往日的光彩。为了让评审专家投下“赞同票”,申请人要主动出击,推销有方。比如,在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自己提出的科研假说、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及预实验结果等处用加粗黑字体标出,附上几个可视性图片,在参考文献引用课题组已发表的论文等。

(9)精雕细刻无懈击    几年前评审标书不是很难,主要看创新性、技术路线和工作基础,因为当时的标书质量相差悬殊,泾渭分明。现在,各单位都很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呈报上来的标书质量越来越好,评审专家有时很难取舍。但是,资助的比例有限,有时只好“鸡蛋里挑骨头”而“忍痛割爱”。例如,参考文献陈旧,经费计算欠妥,人员搭配不合理,年从事该项目时间太长,错别字太多,无SCI收录论文发表,国际伙伴无合作协议或知情同意书,无预实验结果等等,都可能成为“不同意资助”或“延缓资助”的理由。因此,申请人对标书“精雕细刻”,反复检查,力争“无懈可击”。当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里送给大家几个字,如果在撰写标书中照此办理,或许有点帮助:

画龙点睛;精雕细刻;推销有方;红花绿叶;方法先进;路线可行。

如果说杜生明副主任的报告是动员令,毛培宏老师的建议是操作指南,本文则充其量是戏剧中的小插曲,在这里权作“抛砖引玉”了。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标书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36655&cid=1531305&goto=new

“谈谈搞好科研和申请基金的体会 - 学术报告的PPT原稿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25426

再晒晒我今年中标学生的几份标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486439

“关于晒标书”的一管之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485025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 -谈谈影响基金项目中标的几种情况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464167

“抛砖引玉”-谈谈本人申报课题的体会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389727

献丑了,晒晒我的标书、进展和结题报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404572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389727.html

上一篇:真高兴,今天我有了科学网的博客!
下一篇:泰斗仙逝丰碑在
收藏 IP: 221.212.59.*| 热度|

13 徐明昆 耿爱莲 张林 孙学军 时志强 毛培宏 唐小卿 刘凡丰 吉宗祥 刘广明 赵新铭 杨光 陈新娟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