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如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志东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和纷杂的年代,在心灵深处保持一片宁静的时空。

博文

物理世界的相因子-2- Aharonov-Bohm效应 精选

已有 19720 次阅读 2010-10-16 09:23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物理世界的相因子

大呆改弦更张,开始回归科普。谈谈物理世界的相因子。但是物理世界的相因子-1-开篇反响一般般,读者推荐数创大呆开博以来最低:( 大呆见势不妙,乘诺贝尔的东风,赶诺贝尔的热闹,连续发表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预测)揭晓 飞翔的青蛙---从搞笑诺贝尔奖到获得诺贝尔奖收获了两朵小红花[在科学网小红花就等于诺贝尔花,人人都爱它]点击也是大大地:)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上一说到,波函数中的相因子是量子力学中最不容易理解的东东。其关键因素就在于,量子力学用来描述微观系统状态的波函数ψ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复函数。波函数是概率波波函数模的平方对应于微观粒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密度。这里,波函数ψ复函数是问题的关键。满足薛定谔方程的波函数中通常存在一个动力学相。对于定态,波函数ψ和其复共函数ψ*中的动力学相因子相互抵消,不对物理观察量A 的平均值有贡献。也就是说,动力学相因子相乘等于1(本文h上带一杠)。无论动力学相因子是多大,对实际的物理观测没有什么贡献。
1959AharonovBohm的工作揭示了,量子世界远比人们理解的更复杂。在量子海洋看似平静的表面微小泡沫下面隐藏着更大的相因子旋涡。Aharonov-Bohm效应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认识量子世界的暴风骤雨式的思想革命可以说,量子力学理论框架在上世纪初基本被搭建完成,其它一些重要的进展也都在上世纪上半叶完成,Aharonov-Bohm效应是在五十年代末的一个重大进展,是上世纪下半叶为数不多的原始创新。
Aharonov-Bohm效应: AharonovBohm1959年提出了一个挑战性具有深远物理内涵的观点。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加上一个(无限长)螺线管,其磁场指向纸外。根据Maxwell方程,不存在一个自由的局域磁单极的假定,(无限长)螺线管外面的磁场为零(理论上如此,实际上可以对有限长螺线管可以做屏蔽确保外面的磁场为零)。
在螺线管开关关闭时,我们得到一个正常的电子双缝干涉条纹。大家知道,电子双缝干涉的原理就是:通过两条狭窄的缝隙的电子到达离缝隙一定距离的屏,电子经历的路径不同,从而其波函数有不同的相位。在屏上不同的位置两个电子波函数有不同的相位差,所以构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在螺线管开关打开后,由于电子路径上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方向的A场,除了动力学相因子外,还会出现一个附加的相因子,从而改变干涉条纹。在螺线管电流接通后,哈密顿量为:。新的波函数为:。这里通量S定义为:(这里积分为回路积分) 为电子沿两个不同路径的经典作用量的量子类似物。他们设计了两个实验,确保在电子通过的路径上没有场,但是有随时间变化的势。通过不同路径的电子会产生一个相的差从而影响其干涉过程。
这个效应出乎常人意料的是,双缝干涉实验中电子经历的路径上的磁场为零。按常理,无法想象会双缝干涉条纹会有什么改变。这个发现揭示了在量子世界势比场更重要。表明在一个仅仅涉及局域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中,尽管没有场作用在带电粒子上,势也必需要看成是物理上有效的,势具有非局域性。通常进行一个规范变换可以导致在波函数上产生一个相因子。Aharonov-Bohm效应产生的相差是非单值的,其背景空间的拓扑学特征是多连通的。对于一个多连通流形,势可以有一个物理上可辨别的效应,因为规范因子对不同的同伦(homotopy)类有不同的值。作为规范不变性的要求,电子的能级有一个封闭磁通的周期Aharonov-Bohm效应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磁场势,一种是电场势。原理大同小异,证明也可以类推。
Aharonov-Bohm效应的意义有多重:
1,在波函数中,除了动力学相外(它的效应在定态通常不体现),还存在与电子路径上的势相关的相因子,并且通过不同路径的电子的相因子不同,从而可以改变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干涉条纹。
2揭示了在量子世界势比场更重要,更基础。揭示了非局域性的重要性。
3揭示了背景空间的拓扑学连通性会对物理性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螺线管的存在改变了背景空间的拓扑学结构。从而将物理学与拓扑学紧密联系起来。
 下一回将介绍与Aharonov-Bohm效应有联系的,并且意义同样重大的Berry相效应。



[追星族与大牛的合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44-373777.html

上一篇:飞翔的青蛙---从搞笑诺贝尔奖到获得诺贝尔奖
下一篇:写科普难,写好科普更难,在科学网进行科普难上加难
收藏 IP: 210.72.130.*| 热度|

28 田云川 许先进 惠小强 王涛 赵国求 刘俊明 谢燕武 刘全慧 鲍得海 刘建彬 陈儒军 孙学军 傅云义 刘晓东 吕喆 苗元华 陈湘明 鲍海飞 李泳 武京治 丛远新 王庭 crossludo baijiab wliming lidejunwky hangzhou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3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