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强地震频发和潮汐组合:关注地震的统计特征
杨学祥
与潮汐组合对应,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1】。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100
20世纪4次9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第一次验证了特大地震的活动规律,这一规律还需更多数据的验证【3】。
中国首席地震预报专家孙世鋐最近指出,我觉得根据过去100年的地震历史的资料的分析,现在这个状态有可能进入一个地球的地震频发的这么一个时代。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100年前60年,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是7次,也就是从1964年的阿拉斯加8.5级地震以后,在之后的四五十年里面,全球就没有发生一次8.5级地震,就是说显示出来,这种强地震,尤其是特大地震,它是在某些时代发生,某些时代相对比较平静。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已经变为地震专家的共识。
值得关注的统计特征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中间10年中国东部开始出现7级以上地震。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0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和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进入中间10年后,特别是在后10年,应加强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监测。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发表于 2010-4-11 11:31:22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914
2.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3. 杨学祥,杨冬红. 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 发表于
附件:
印尼北马鲁古省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
http://www.sina.com.cn
中新网
报道称,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12时43分,震源深度
http://news.sina.com.cn/w/2010-10-08/142921233750.shtml
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发生里氏6.4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中新网
报道表示,当局没有立即发布海啸预警。
http://news.sina.com.cn/w/2010-10-08/115421232992.shtml
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发生3.6级地震
http://www.rednet.cn 2010/10/8 20:36:16 红网
红网
当地震感强烈,部分房屋有掉瓦现象。目前,尚未收到人员伤亡信息。
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已赶往震区开展工作。
[稿源:红网]
[作者:洪湾]
[编辑:李艳华]
http://hn.rednet.cn/c/2010/10/08/2083404.htm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0-10-08 15:01:23 3.6 29.1 109.8 4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
地图 2010-10-08 13:43:10 6.2 2.8 128.2 140 印尼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0-10-08 11:49:11 6.1 51.5 -175.2 3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0-10-08 11:26:13 6.4 51.4 -175.3 2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0-10-08 07:03:48 3.7 31.3 103.5 16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地图 2010-10-07 17:11:00 4.4 33.6 90.9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
地图 2010-10-07 15:47:12 3.4 33.8 90.9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
地图 2010-10-06 12:50:58 4.3 28.3 105.0 10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兴文县交界
地图 2010-10-06 11:26:07 4.5 32.7 85.3 9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地图 2010-10-06 06:49:30 3.3 41.8 77.8 10 吉尔吉斯斯坦
地图 2010-10-05 13:02:09 3.1 24.0 106.2 7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交界
地图 2010-10-04 21:28:37 6.1 24.2 125.3 30 琉球群岛西南部
地图 2010-10-04 18:45:34 4.2 25.5 105.8 10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交界
地图 2010-10-04 13:01:51 3.3 44.3 82.3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
地图 2010-10-03 01:30:14 3.6 46.7 125.2 6 黑龙江省大庆市市辖区
地图 2010-10-01 15:42:46 3.1 31.0 103.4 11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地图 2010-10-01 12:19:44 3.2 32.6 105.3 13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地图 2010-09-30 06:48:19 3.1 31.8 104.0 18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
地图 2010-09-30 05:51:18 3.1 23.8 102.0 9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地图 2010-09-30 01:10:50 6.6 -4.9 133.8 10 印尼阿鲁群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0-09-29 01:33:51 4.9 24.1 121.8 8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地图 2010-09-27 19:22:48 6.0 29.7 51.6 30 伊朗
地图 2010-09-26 14:37:45 4.0 41.0 74.8 8 吉尔吉斯斯坦
2010年7-11月为强潮汐时期,持续5个月,是超常的强潮汐时期,10月为第四个强潮汐月。在强潮汐组合期间,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请注意观察检验。
潮汐组合A:
潮汐组合B:
潮汐组合C:
潮汐组合D:
潮汐组合E:
本月为强潮汐月,天文奇点非常集中,表现为潮汐组合数量变少,日月大潮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附近,潮汐南北震荡变小,有利于旱涝不均和冷热不均分布;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109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