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英文中,drought 和 arid 是两个在含义上不同的单词;在汉语中,只有一个词与这两个词对应——干旱。例如我们如果想表达某一时段比较缺水时,会说“今年7月比较干旱”,而在形容某一地区水资源匮乏时会说那里是"干旱区"或者"半干旱区"。但是在英文中,第一个意思要用drought,第二个意思要用arid(以及semi-arid)。
Drought是指某一个地点与该地点历史同期相比——而不是与其它地点相比——缺水;例如对于塔克拉马干沙漠腹地200mm的年降水已经不再是drought了,而200mm的年降水对于北京就会drought了。因此drought的含义是指在时间序列上(向下)的离均。Drought更应该看成特定地点、特定时间的一种"气象"状态。
Aridity是指在地理上各地点之间相比较时平均的水资源缺乏。降水少而蒸发强的区域就有较高的aridity。FAO是根据年均降水(P)与年均参考蒸发(ETP)之比来定义aridity的。Semi-arid area的P/ETP比为0.20-0.50之间,而arid area的P/ETP比在0.03-0.20之间。Arid更应该看成是一种特定地点的“气候”状态。
使用“干旱”这一个词汇去对应两种不同的含义,是很容易造成混淆的。例如国家气象局有一个全国“干旱”形势的图,从东南向西北缺水程度越来越强,可以看出来这个图其实是aridity的空间格局,因为真正的drought程度很难呈现这种梯度格局。其实,词汇的混淆反映的是我们思维的混淆。
以前有的地理书上把aridity译成“干燥度”,真是再好不过,只可惜没有传播开来。我发现在日语中,arid area叫做“干燥地”,semi-arid area叫“半干燥地”,而不象我们似的叫“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日语中的这种叫法,把drought与arid区分得很明确。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把drought叫“干旱”,把arid叫“干燥”,以使得我们的思维——在这个小小的层面上——更清晰一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