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的嚣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bingchen 寻一片安宁净土, 录嚣张人生百谱。

博文

实现四“化”,崛起中华

已有 3550 次阅读 2010-5-25 18:30 |个人分类:教书育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科研, 教育

前言:这是很早的一篇文章了,08年8月吧。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观点难免偏颇,已有人文学者提出过。这里权当抛砖引玉了。

这是一篇早就酝酿的文章,昨天学院的开放日,没法干活,明天也是闭幕式,整个周末也不想干别的了,就把这篇补上吧。

这个构思起源于对祖国的思索:对历史的探索,对现状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在陆地/冷兵器时代,不夸张说中华民族一直是世界的领跑者。为 何在近代输的如此之惨?我们错过了对世界和时代怎样的判断才丧失了曾经的优势?

我们在陆地时代到海洋时代的时代转变中,曾经掌过领先的舵盘,却因为统治者的短视而放弃。在袁崇焕用火炮将多尔衮挡在关外之后,多尔衮的后 代却因对热武器的恐惧而彻底丧失了带领中华民族腾飞的最后良机。现在我们在追赶,更应该知道现在和未来地球上的趋势,这样才能在下一轮竞争中重新夺回优势 地位。是为四“化”的由来!

一化:虚拟化/数字化。随着计 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虚幻。利用0和1可以完成从数学到科技、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领域的工作。从数据库和现在的网络社区 /游戏,网络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特别是今年系列事件显示出来是网络对社会舆论、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和控制,更提醒我们要占领这个制高点。 我们要在从CPU核心技术基于中文语言的最底层计算机语言操作系统网络数据传输标准等全 面赶上。更要针对网络虚拟社会新特点,把握这一新的传播工具在思想传播、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 主导作用。虚拟化的另一个主要特点体现在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我们已经看到,西方精英在不用从事实业活动的时候,仅使用股市、期货等虚拟工具就能起到攫取 利润、掠夺财富和转嫁危机的功能。我们更应该在坚实的实业经济活动基础上,在虚拟的经济斗争中 成长起来,甚至合理使用这些规则,实现我们的目标。

二化:标准化/制度化。在标准 化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惨痛教训。从最早的DVD标准之争到现在的新一代网络传输协议标准的争斗,我们总是处在下风。我们也不停地按照所谓 ISO900X系列标准向鬼子进贡。希望我们能在科技的支撑下,让全世界按照我们的标准从事生产和经济活动。标准的另外一个争夺体现在政治制度的选择上, 和对“社会主义”定义和标准的重新诠释。所有这一切其实和我们传统儒学的“中庸”和“不求甚解”有一些冲突。但是我们必须适应这种量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的未来趋势。而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莫过于弱化传统“人治”的弊病。一 个好的领导不是让团体离不开他/她,而是他/她离开也不会影响这个团体(关于领导艺术,另文撰述)。制度化的建设是保证长久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三化:科技化/自动化。翻开中 国历史的篇章,传统精英文人太沉溺于人文社会,而轻视,甚至是忽视自然科学。他们或考取功名、或寄情山水、或修禅悟道。但现代社会已经是建立在高科技的基 层之上,科技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原始动力。我们没有理由再无视自然科学和技术。当然,我们现在做的还是不错的。现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科研辅助产业系统。 如果不先建设这个,我们在科研领域投入的越多,让国外垄断的企业就赚的越多。而一个完整的科研辅助产业链不仅可以提供科学研究以坚实的基础,更能盘活相关 领域经济、解决就业和提供后备梯队。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所以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高通 量、自动化产业模式应该是最终的形式。肯德鸡没有中餐好吃,却是全球500强之一,其中的高通量和自动化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不能仅仅满足 于制造一次性使用的飞天神舟,更要可以量产自主的大飞机。

四化:太空化/极地化。我们当 然要争夺宝贵的制海权。但若是只看到这些,我们还是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战略的制高点早已高挪到外太空,得太空者才能得天下。同时,地球上得资源,特别是陆 地资源以近干涸之际,极地资源包括深海、南北极等,我们也要积极争取。

这些趋势,国外早就有所涉及。比如早期得星球大战(太空化)、未来战士(自动化)和Matrix(虚拟化)早就描绘了未来的可能情形。不要 小看这些科幻梦想,人类的进步和前进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建立在梦想之上。希望大家都能清醒的认识世界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中华崛 起而奋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9574-328566.html

上一篇:江苏省科技工作的建言
下一篇:1加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