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思想闪电,如云自由漂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吴渝 我的微博:http://t.qq.com/iRaining

博文

人生如画 精选

已有 6848 次阅读 2009-12-6 19:27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随意握住一支触手可及的笔,在纸上落下一个弧形——那是右脸颊的第一道曲线,然后轻轻一扬,便有了下巴和鹅蛋脸的雏形。这是我打小起无数次画仕女图的开始。

我当然不记得从何时起有了这样的爱好,只知道根本是无师自通,记忆中这样的过程便一再重复着,让母亲总是赞扬她眼中这令人惊异的“天赋”——显然她也不认为源于她的遗传。母亲在多年后偶尔看到我小小的女儿在笨拙地画下一个小女孩之后,便急忙宣扬这是源于我这个妈妈的遗传,并且把这个观察和结论推及到家中第三代所有小女孩身上,似乎我们家的女孩子从此就擅长绘画了。

我画画的念头总是非常随意,有时是一日数次,有时是数月一次。只要有了心头一念,便会随便抓起一张纸和笔,不假思索地开始下笔。

然而,即便开始下笔,我的头脑也是空空的,对于接下来要完成的作品没有一丝计划和想象。我不知道自己要画的仅仅是脸,还是半身或全身,不知道是古代或现代装束,但惟有一点肯定的是,一定是“她”。这么多年,我也只画过“她”,从来没有“他”。

这就是说,不到画作完成,我从来不知道“她”是什么样。

当然,这话也不十分准确。因为,毕竟画了千百次的“她”之后,我早就大约知道“她”的模样。但我无法控制自己如何去画“她”,而我从来不是专业的画家,没有接受过笔法的训练,不能随心所欲地画出心目中的形象。

奇妙的是,不管我的手法如何笨拙,“她”随时就在我的笔尖,只要我下笔,就一定会出现,如同一位无比熟悉的亲人。

画完脸型的轮廓,接下来是两道弯而细的眉,早早流露了“她”温婉的痕迹。轻轻画下这两笔,如同拂过水面的一声叹息,便是同样漫不经心的笔触画下眼睛,上一弯,下一弯,合起来便成了“她”的眼,然后加几道零碎的笔法算是点上眼珠——或左或右,或仰或俯。顺便快速加上几根或长或短的睫毛,偶尔也任其为丹凤眼。

这时,笔尖稍离纸面,我便第一次看到了这次来到我身边的“她”。

很多时候,她都是用温柔的目光淡淡地注视着我或别处,有时那眼神中带着迷离和茫然,有时映着不解的忧郁,有时却是俏皮地淡然笑着……无论如何,那眼神中都是看不到一丝强势的神光,不恶不怒不嗔不呆。

接下来是否画樱桃小嘴便完全也是灵机一动。或许是为了配合那眼神中的迷离,只让“她”的嘴紧紧地抿着;或者反而让嘴角微微上扬,在迷离中露出无可奈何的自嘲之感。每次添上一笔,“她”的神态就会出现微妙的改变——这似乎都不是我刻意控制的,落笔时我照例是无心和随意的。

等到面孔呈现,根据这面孔是否带着古典气质,才大笔一挥给加上头发的轮廓,或者是披肩发,或者是古代仕女的发髻。每一丝发丝快速地画下,都一样漫不经心,但步骤是大抵不变的了,总是长笔划之中加上若干短笔划来加强发丝的灵动感和质感,但总体上都是写意的,缺乏细节支持——细节算什么,我心目中的“她”也从来只是一个飘渺幻动的影子!

多半,我也只在脖子下加两三道线表示衣衫,这就是绘画的终点。偶尔,我才会有画全身的兴趣——那一般只是仕女图。

那么多年来,“她”的服装就没有改变过,我也没有起过一丝的念头为“她”增添新衣。“她”或者静静地双手下垂站立,或者一手拿书或单纯地举着,或者在举手飞天,漫天散花,踏云而行……

我甚至在梦中梦见过“她”,那脸孔却是“我”,或者说是类似的“我”。

一画就是几十年,或许一直到生命的终点,这人生一微不足道的小事。

然而,人生如画,或者画如人生?

今天,机缘巧合下,看着自己不久前在课堂上随意画下的作品,突然领悟:原来,我对人生的看法,恰恰如这画一般随心随意,不需要规划和想象,只是随时随地随心随意地行动着,不期望结局,只注重当下,自然地得到局部结果,然后向全局推进——它也可以随时终止或演化,多数时间毫无一丝强迫和牵强。这貌似毫无章法,其实也都因循了一定的步骤和规律;貌似无法预见结果,却因为无数次自然的操练而有了似乎必然的结果。

我的命运,现在的、过去的和未来的,不就是那个总是在我身边相随的“她”?“她”的面孔是因为我随意的心情而改变着,映射着我的内心,提醒着我所拥有的心境,也预示着自身灵性的演进或潜意识的期待。

每当我落笔,“她”就一定会闪现,“她”的气息我可以控制却不愿改变,仿佛永远是注定。

我很多时候是用圆珠笔或钢笔这种无法修改的笔在画着“她”,即便是用了铅笔,也从来不用橡皮擦拭——我坚持着不修改每一笔笔触,如同刚刚过去的人生无法修改一样——对过去的每笔每划永不言悔,如若不满意,宁可重新开始下一幅画,而过去就是存在的永恒。

这画画的习惯,一直是自然的需要和存在,就好像这人生一样,只能顺其自然,毫无强求!

人生如画,但愿能如画地生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846-276568.html

上一篇:为何一再如此回应对新衣的赞扬?
下一篇:析缘(1992)
收藏 IP: .*| 热度|

26 武夷山 王桂颖 王汉森 刘玉平 李传亮 祖乃甡 陈儒军 王德华 杨远帆 吴飞鹏 陈安 杨秀海 陈国文 张丽娜 刘颖彪 迟菲 魏东平 吕乃基 刘岩 陈湘明 李学宽 尤明庆 鲍海飞 李泳 iwesun dj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