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大学精神是求知识和求真理 精选

已有 8265 次阅读 2008-5-14 15:04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大学精神是求知识和求真理


2008.05.13

大学是求知识和求真理之地


昨天我的博文《导师需要教研究生做人吗?-好德不如好色》后面的一个评论问道:

发表评论人:[游客]大学精神 [2008-5-14 11:35:57]
据说博主是海归,不知对西方大学的理念了解多少?

《导师需要教研究生做人吗?-好德不如好色》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57

我的答案很简单:大学是求知识和求真理之地。

西方的大学精神是苏格拉底式的。

Socrates说:As for me, all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 这和孔子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异曲同工。

孔子还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大学》之道

对于求知识和求真理作为大学的根本,其实在《礼记 大学》中说得非常清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很清楚,格物致知才是大学之关键和起点,修身治国平天下是随后的事情。《大学》中还进一步解释到: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 明矣。此谓格物,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之精神在格物致知,在求知识和求真理,还有什么疑问吗?

西方大学的校训

相比之下,西方著名大学的格言也非常强调求真求知:

耶鲁大学: Lux et Veritas (Light and Truth)

哈佛大学: Veritas (Truth)

哥伦比亚大学: 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 (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

剑桥大学: 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 ([From] here [we receiv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

牛津大学: Dominus Illuminatio Mea (the Lord is my light) 


为什么和“光”有关?因为创世纪一开始,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有了光才有了世界和人。

真理和知识之光之下,还有什么黑暗可以藏身呢?

北大清华之厚黑校训

相比之下,北大和清华的校训就道德化十足,和真理、知识和光都没有关系,难怪大家在那里学到的不免大都是些黑厚和厚黑之学。

北大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再无知的人,也很容易了解:“兼容并包”与“厚德载物”,稀里糊涂,其本性是“厚”;“思想自由”与“自强不息”,自我为上,其本质是“黑”。

北大一直以所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自豪,其实那不过是当时蔡元培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元培先生要在一个官僚气十足的地方引入点新东西,使之不至落入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命运,他的期望值是很低的。这和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大学精神相比,距离何其大也?当年蔡先生以“黑厚”对“厚黑”乃不得已。可怜的是,如今北大还不得不仍然靠这种不得已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苟延残喘。100多年没有什么进步,又如何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聚源之地?

清华的校训据说出自《周易》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我不敢非议《周易》,但《周易》是算卦之学,其不同于《大学》之精神却是再明显不过的。算卦这玩意儿,和求知识与求真理之距离,何止十万八千光年。

保平兄前几天在《关于清华校训》和李世春老师在《清华大学丢了“精神”和“思想”》中讨论了北大和清华的大学精神失落问题。其实在我看来,北清大学恐怕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大学精神。没有过的东西,如何会失落呢?

国人的确是应该呼唤真正的大学精神的时候了。

保平兄《关于清华校训》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870

李世春老师的《清华大学丢了“精神”和“思想”》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6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25198.html

上一篇:导师需要教研究生做人吗?-好德不如好色
下一篇:紫坪埔水库大坝安全请放心
收藏 IP: 71.94.219.*| 热度|

3 张伟 茹永新 李毅伟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